汪琴芬
在全球經濟迅速發展的當下,英語作為世界第一通用語言被人們廣泛應用。在許多國家中,英語教育更是被作為公民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目前也將英語作為重點學科進行教學。而創新教學是當代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針對初中牛津英語教學如何創新進行簡單探討。
一、如何使課文教學更加直觀、簡明扼要
簡明扼要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直觀的了解知識點,從而快速而有邏輯性的掌握知識。考慮到這一方面,我們就可以選擇使用一種在企業中十分常見的說明方法——流程圖教學法。這種方法本身就為說明某一過程而誕生,其直觀、邏輯性強的特點與我們所想要達到的效果不謀而合。在運用此類說明方法進行教學時,需要將其直觀性和邏輯性特點充分發揮,從而達到讓英語課文教學化繁為簡、化抽象變為直觀、化難從簡的目的。掌握這點之后,在教學時,就可以明顯的感受到變化。比起純文字的表述,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能從整體上盡快速理解課文主要脈絡,也能使學生同時加速理解文章主要內容。這樣的教學方式從某種程度上,很大優化了英語課堂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牛津初中英語9A Unit 2 Colour 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為例,我們可以從上往下或者從左至右以一定點進行排列。這篇文章涉及心情與顏色的對應,我們可以在制作時將顏色的象征意味以及心情進行聯系:冷色系—白色和藍色(代表高潔、冷靜與猶豫);暖色—黃色和橙色(具有燦爛、智慧和快樂的意味);能量色—綠色(代表青春以及希望);強色—紅色(代表熱情、幸福)等等。
二、如何使課文教學變得更加有秩序和有調理
1.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意義。在寫作當中,往往會用一根線把文中的事情串聯,按照一定順序進行串聯,讓這些材料表達同一個完整的意思。我們將其稱之為“線索”。線索是指事情可尋的端緒或路徑,再者是貫穿在整篇文章的思路以及脈絡等,在文中起到連貫全文的作用。換言之,只要抓住了文章線索,就會比較容易掌握的段落結構,并且領會文章中心思想,從而進一步理解知識點。這一類線索教學法原來一直廣泛運用在語文教學中,但是我們也可以將其運用在英語教學中。
2.教學過程中具體運用。例如初中牛津教材的9A Unit5部分,講述的是一名偉大的著名女演員: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對與這位女明星的印象不大,所以如果只是枯燥的介紹她,那么教學效率可想而知。所以我們在前期可以查閱收集一些有關奧黛麗赫本的個人資料與經歷,再結合課本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將其大致分為三大線索板塊。第一小節和第二小節可以制作成一個resume(簡歷),著重介紹奧黛麗赫本的個人經歷與對于世界帶來的影響。介紹時可以拋出問題:“What did the world think of Audrey Hepburn?”以此來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此題意在通過一個重點的問題能夠讓學生認真在文中找尋世界對于奧黛麗赫本的整體評價,首先就加深了此單元的印象。這兩個小結之所以那么著重的講述奧黛麗赫本的個人經歷,也是為了避免教學時的單一性枯燥感。可以讓學生根據簡歷中的關鍵字詞經常復述課文大致內容,培養學生口語與語言運用能力。課文中第三到第六小節,由于參雜了一些人名、獎項名稱以及專業名詞等,無疑加大了在教學過程中的難度。我們在講解這幾個小節時,盡量將其分成不同的兩個部分講解,比如將其電影事業與電視事業。這樣的線索可以使學生迅速而有些掌握這幾個小節脈絡和主要信息。以此類推,將奧黛麗赫本的一生用各種線索串聯起來,讓學生在了解這位女明星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當中記住了那些知識記憶點。這樣的線索教學法,應用在英語教學中,比傳統教學方式更加能夠優化教學效果,使教學更加有條理更加有秩序。
三、如何使用教學方法讓其達到最好教學效果
根據初中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特點,可以將初中課本的指導思想確定在:讓學生親身體驗、自發參與、相互合作、主動探究、充分發展等方面上。根據這些出發點,我們大致選取出了以下的教學方法較為合適:
1.情景教學方法。通過模擬文中場景,設置一個較為具有真實性的環境,讓學生把自己帶入情景中去,用身臨其境的方式與文中人物對話、做事進行復原,意在激發起學生情感上面的共鳴,從而能夠引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以及運用語言,這樣能夠同時促進學生的語言、意志、創造力還有想象力等等整體的發展。像是牛津7A unit3中的情景就很適合讓學生們進行一個情景模仿。
2.小組學習方法。將學生分組,人數視情況而定。學生相互交流互相探討,在這樣的互動中啟發出新的思路是這類教學方式的特點所在。這種教學方式沒有特定的例子,任何一篇課文都可以運用這樣的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與伙伴相互合作相互幫助的關系,同時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并且注意要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機會參與學習,保證這樣的能力提升是人人平等的。
3.課堂練習方法。在課堂時間中,總會出現把課文內容講解完畢后,課堂時間還有剩余的情況。這種時候就是課堂練習出現的時候。課堂練習是讓學生最有機會當場解決難點的時間段。學生在做題的時候如果發現有不能掌握的地方,當場就可以向老師或者身邊同學進行詢問,重復學習,加深知識理解。這樣可以有效防止學習過程中的疑難點像是滾雪球一樣越積越多,越滾越大。在教材中的B板塊,就是讓學生進行課堂練習的部分。把大多數課堂時間交給學生,使學生在多信息、快節奏且高密度的靈活訓練中拓寬學習渠道。聽說讀寫都是在英語教學中的重點,一個方面可以培養學生朗讀時的基本技巧,提升口語能力。同時另一個方面也可以檢查學生們對于課文的理解,是否掌握了知識要點,對其進行加深牢固。
四、新型的教學方式——“翻轉課堂”
1.“翻轉課堂”的意義。將科技和教學之間相互結合,已經成為了現代教學的主流方式。當下,一種名為“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國內也有學者將其翻譯為“顛倒課堂”,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在國際上開始普及。我國的教育專家和一線教師、學者們正在不斷探索著各種各樣的教學方式,力求找到最適合,并且最能夠改善目前應試教育模式的新型教學方式,并且在多種教學模式中受到啟迪并受益。翻轉課堂目前已經在我國進行研究。所謂的翻轉課堂,就是將傳統教學方式反其道而行之。以往是學生白天坐在課堂里認真聽課,晚上回到家做作業。而翻轉課堂則是學生晚上在家里使用電子多媒體觀看教學視頻,第二天再回到教室里做相關作業。
2.“翻轉課堂”的優勢和特點。在“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的存在與原來不同。原來的教學中,教師講的口干舌燥,學生有時不懂之處還是不懂,因為畢竟不是只有少數學生上課,為了照顧其他學生的學習進度,教師也無法每一個小點都進行一對一詳盡詳解。因此,有些學生就會選擇將問題拋在腦后,聽之任之。但是在翻轉課堂中,教師的只負責在最開始淺講課本,然后就是在學生做作業的時候進行輔導,解答學生在自主學習遇到的困難題目,詳細解釋。這個課堂上,學生只負責主動學習,老師也只負責延伸拓展。題目做完之后,老師會帶領學生進行口語練習,并且這樣的練習占據課堂的主導地位,做題只是延伸拓展的一小部分而已。這樣的教學方式有些像前文提到過的課堂練習方法,但是明顯“翻轉課堂”更加注重不讓學生成為“啞巴英語”的一員,畢竟當今社會中,外語的聽讀能力比寫作能力更加重要。所以這種新型教學方式是我國教育改革中的一次很好嘗試。
創新教學一直是當今教育中重要的一點。穩中求“變”,思中求“效”,這樣延伸出的教學方式才是我國應該有的教學方向。而前文中所提到的那些教學方式都是可以適應在當今教育中的改革方法。只有創新,改變當前應試教育所帶來的弊端,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學習知識,并且可以在以后生活中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