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妍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鐵路的運輸任務也呈現出持續大幅增長態勢,這種增長現狀特別對鐵路系統工務部門的經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六盤水工務段為例,結合鐵路系統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并通過對目前工務段人才隊伍建設中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分析,就如何提高鐵路工務部門職工隊伍素質的對策及主要途徑進行了探討,以期望能夠為山區鐵路工務人才隊伍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山區;鐵路;工務;隊伍建設
目前,全國鐵路共有18個鐵路局(集團公司),下轄有車務段(車站)、客運段、機務段、工務段、電務段等基層單位,其中工務段118個。工務段作為鐵路系統重要的基層單位,主要任務是擔負著鐵路線路及其相關附屬設備的建設、升級和維護工作,包括橋梁、隧道、涵洞、路基、鋼軌、道岔、軌枕與道砟等設備的檢查養護工作,是保障列車安全、平穩、不間斷運行的基礎。工務段一般下設重點維修車間、線路車間及橋路車間等生產車間、生產工區(班組),車間設置通常設在較大車站附近,工區(班組)設在較小車站的附近。
六盤水工務段成立于1966年7月,坐落在貴州省西部、烏蒙山中部,區段跨越貴州省的安順市、六枝特區、水城縣、鐘山區、威寧縣和云南省的宣威市、昭通市,地質狀況相對復雜,溶洞和暗河密布,斷層與軟土縱橫,線路蜿蜒曲折于高山峽谷和懸崖峭壁之中,橋隧相連,特別是地處高海拔地區,有氣候多變、冬季凝凍時間較長的特點,其自然條件十分惡劣。六盤水工務段管轄著滬昆線、六沾線、內六線、六盤水樞紐、水大線及水柏鐵路引入線、黃織線等鐵路線橋設備,承擔著正線816.268公里、站線281.289公里、道岔1020組,橋梁392座/64991米,隧道267座/207432米,涵渠1229座/36772米的日常維修和養護工作。我段屬于典型的山區鐵路,“點多線長”,設備技術條件復雜、維修養護難度較大,尤其受地理地質環境的影響,各工種的機械化程度、人員素質還不高,設備養護質量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建設一支技術水平過硬的專業人才隊伍是做好鐵路工務工作的基礎。
一、鐵路運輸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我國,長期來鐵路作為國民經濟的大動脈所在,對促進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及國防建設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同時,鐵路也是國家交通運輸系統的骨干企業,在基礎設施中承擔著重要角色,與公路、航空、水路和管道等運輸方式相比,鐵路系統具有諸如較大運載量、較快運載速度、較低運載成本以及較強適應性等優點。我國的各個發展時期,各級政府都十分重視鐵路系統的重要性,鐵路系統作為國民經濟的先行企業,通常走在各新建大型企業的前面,只有先將鐵路線路鋪設完畢,投入使用,才能便利的將大型企業生產所需要的生產設備和材料運進并將所生產的產品運出;同時,企業擴大生產就要求其運輸能力也相應擴大,如此才能適應輸入較大批量原材料并輸出大批量產品的要求,若只是一味增大企業生產量而不重視運輸能力的增強,必然會導致企業的產生待料、停工以及待運等問題的發生。由此可見,重視并加強鐵路運輸系統的發展是加強工農業生產發展的先決所在。
鐵路運輸系統不僅擔負著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則,其重要作用還在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滿足人民旅行需要并加強國防建設任務中得以體現與發揮,它以主要交通工具的形式存在于整個社會活動中。由此可知,鐵路運輸系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保障鐵路運輸安全順利運營對國民經濟發展來講是十分關鍵的,安全問題是整個鐵路運輸系統的生命線,也是運輸生產永恒的主題,這個主題不僅影響著企業本身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對社會穩定和經濟增長也產生著重大影響。鐵路系統運輸安全是運輸生產系統運行秩序正常,運輸設備完好無損的綜合表現。
當前,我國的鐵路交通系統四通八達、縱橫交錯,將我國的首都和邊疆、沿海和內地有機的連接成為一個整體,從而將各地企業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工農業產品以及人民生活必需品安全快速地送至目的地,真正將各類原材料和產品以最低成本去實現最高價值,實現物盡其用的同時也大大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步伐。據統計,當前我國內地在運輸長途貨物及大批量貨物時依然優先選擇鐵路系統,也就是說,每年鐵路系統在承載旅客和貨物周轉量中占據所有交通運輸方式的較大比重。
線路軌道是鐵路運輸的基礎,因此怎樣搞好工務線路設備的維修養護工作,為鐵路運輸安全暢通夯實基礎尤為重要,同時也對確保鐵路運輸的安全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鐵路所實施的第六次提速明顯區別于前五次,尤其是在動車組開行后,對設備的要求標準更高更嚴。鐵路工務工作的對象主要是線路和橋隧設備,線路和橋梁隧道又是鐵路運輸系統的基礎所在,線橋隧設備的技術性能與使用壽命等直接關系到鐵路運輸的運能和效率。因此,只有把線橋隧設備的質量搞好,才能最大限度地為運輸生產服務。
二、提高鐵路工務部門職工隊伍素質的必要性
(一)提高鐵路工務部門職工隊伍的整體專業素質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企業的需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待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性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鐵路企業在實踐中怎樣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從而建設一個人文和諧企業是一個新的課題,只有通過堅持以實現職工全面發展為目標,堅持人盡其用原則,將提高職工隊伍素質作為治本之策,才能實現鐵路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工務部門應將職工的教育和培養擺在首要位置,重視職工的智慧與精力,將促進加強其專業技術培訓作為對職工的重要福利,通過思想道德素質與專業技能并重的培訓手段來促使職工不僅能夠適應其所在崗位,還要具備多種才能,適應工務部門其他崗位的要求,真正實現“一專多能”。此外,工務部門領導還應知人善用,將職工的個人發展與企業的進步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而使其能夠在在實際工作中具有更大的開拓發展空間。
建立合理的職務競升機制,為工務段職工提供通暢的競升渠道,使職工在企業發展的同時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價值,并通過職工切實的被尊重、被重視和理解的感受中增強其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進而增強其職業責任感與使命感,最終促進實現企業與職工的統一和諧,培養職工與企業的同舟共濟精神,并為企業奉獻最大的智慧和和責任,以此推動鐵路系統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
(二)提高鐵路工務部門職工隊伍素質是實現鐵路跨越式發展的需要。隨著當今鐵路系統開始全面推進體制創新和管理現代化步伐,開始廣泛應用新技術與新設備,與之相適應的新規章也得以全面實施,新科技知識含量的不斷加大,知識的更新換代速度加快,職工素質與崗位不適應的矛盾日益尖銳突出,致使工務部門職工的整體素質面臨一些挑戰:首先是減員增效對職工素質的挑戰,其次是生產對象、生產手段的更新對職工整體素質的挑戰以及鐵路運輸重載快速的發展方向對職工整體素質的挑戰。
在現階段鐵路運輸重載快速發展中,新工藝、新技術、新方法已被大量應用在鐵路運輸生產的各個方面,只有通過提高整體工務職工隊伍的專業素質水平,才能有效地掌握并運用這些新工藝、新技術和新方法,從而保證重載快速下的行車安全。由此可知,提高工務部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已成為鐵路系統實現跨越式發展目標的重要影響因素。
(三)提高鐵路工務部門職工隊伍素質是確保鐵路系統安全生產的需要。各發展時期,安全是鐵路運輸生產的永恒主題,而職工的專業素養在之中又起著決定作用。鐵路工務部門在安全生產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當今最為首要的任務就是強化職工的專業素質,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職工隊伍,才能為鐵路運輸安全提供良好保證。
三、六盤水工務段目前人才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盡管六盤水工務段的職工隊伍專業素質經過較長時期的鍛煉與培訓,整體有了提高,但較之快速的生產結構調整和鐵路跨越式發展來說,依然呈現人才儲備不足,具備現代管理及專業技術知識、高技能及現場經驗豐富的人才短缺的狀況,出現人才不足的情況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在崗職工隊伍的整體專業文化素質較低,缺乏主動學習的動力。首先,由于我段處于長期缺員狀態,使得現有管理人才和技術專業人才對本行業及行業外的發展反應不夠敏感,缺乏必要的緊迫感和危機感。并且受到現階段社會經濟體制的影響,存在嚴重的“短期行為”心態,只重眼前,輕視發展并缺乏長遠的發展觀念。其次,我段職工缺乏崗位競爭意識。整個隊伍中多數職工依然保持著以前的等待與觀望習慣,無法正確認識并接受新制度與事物,常常對用工準入制持懷疑態度,即使在新施行的規定競爭中慘遭淘汰,也只是哀嘆自己命運不好而非正確認識到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的重要性。再是,我段職工的學習意識較差。由于職工的崗位競爭意識較弱,導致職工在鉆研業務、學習管理技術等方面缺乏積極主動性,職工整體還處于被動接受專業輪訓,處于 “以會代學”方式的灌輸學習氣氛當中,由于多數職工錯誤的崗位認知,認為工務工作只要有力氣,專業技術水平無需很高,“要我學”而不是“我要學”現象普遍存在,使得在面對段管內普速與高速并存的養護狀況時,很多干部職工在思想以及工作方法上出現無法完全適應的現象。
(二)由于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使得我段在人才培養、隊伍建設方面困難較大、周期較長。由于六盤水工務段地處山區,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地理、地質環境影響,為我段在設備維修與養護工作設置了較大的難度。在此環境中進行工務工作則要求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除了具備理論修養外,還必須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現場處置能力,這就導致我段對技能人才的培養周期要長于其它地區的人才培養、隊伍建設周期。
(三)我段在引進人才、留住人才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難。由于地處山區,自然環境所導致的問題使得我段的工務沿線工作強度較大、且生活環境相對其它工務段來說較為艱苦,導致在引進人才方面處于劣勢,一些優秀的大學畢業生、高職生以及一些專業技術人員通常選擇條件更為優越的部門,即使選擇來我段工作,也多是為了實踐學習,而不能夠長久服務于我段。另外,加之特殊的環境導致的較復雜工作內容和較長的人才培養周期,對于尚未做好自己職業規劃和對專業技術學習熱情不夠的年輕人來說,往往在未能培養成熟之前就選擇跳槽或者選擇其他行業,這都使得我段的技能人才流失嚴重。
(四)我段在對職工的學習培訓模式方面缺乏科學性。目前鐵路系統企業在對職工的培訓與管理方面,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對人力資源開發依然僅停留在對人員使用與控制上,對開發并培養職工的潛能方面較為忽視。具體到六盤水工務段來說,表現為突出的“工學矛盾”問題,由于較為繁重的生產任務,加之主要業務科室、車間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數量較大,這就很難保證各項培訓能夠達到預期效果。另外在培訓方式和課程安排上也較為落后,且培訓內容的針對性不強,重點不突出等問題導致培訓與使用脫節,無法真正實現培訓目的。較低水準的培訓場地作為一個方面,也對培訓效果有著重要影響,由于培訓中心的建設規劃不周,使得整個工務系統的現代化職工培訓中心的功能較弱,且缺乏專業人員去開發相對應的課件,加之自我封閉等問題,為職業培訓增添了更大的難度。另外,由于許多干部、老職工的觀念更新與理念提升相較于鐵路高速發展要求來說,還具有較大差距,更為培訓設置了難度。
四、提高職工隊伍素質的對策及主要途徑
要認真按照科學發展觀與人才觀的要求,圍繞鐵路跨越式發展需求,樹立大教育意識,并通過積極創建學習型企業來構建"終身教育"體系,進而實現工務人才隊伍素質的全面達標目標,全面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工務人才隊伍。
(一)創建學習型企業,強化人才基礎培養教育。創建終身學習的企業學習氛圍。在整個工務部門營造這種活到老學到老的氛圍,以此來改變職工的學習理念和心智模式,促進形成全員學習、全過程學習、團隊學習和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機制,并為職工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和成才機會,在提高職工專業技能的同時提升其學習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管理,并對各類技術人才進行優化配置,這是一項比較系統的工程,它不僅與工作分析、績效考核有關,還與薪酬制度有著密切聯系。目前工務段專業人才隊伍分布較為廣泛,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知識不能通過有效的途徑進行推廣,只有通過“干部上講臺、培訓到現場,開會就培訓,培訓必考試”來加強專業人才的培訓,通過提倡各級干部到現場進行傳幫帶傳授專業經驗,并對各級人才所學知識進行考核以促進其加強記憶,真正做到專業人才將所學專業技術牢記于心,同時也能夠在實際工作中進行靈活運用。
(二)通過強化現場實作培訓來增強職工的實際操作能力,做好人才的全面培養與使用。克服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的培訓模式,通過采取現場操作演練方式來加大職工現場實作培訓力度,能夠有效提高職工的實作技能。工務部門應為各類技能人才提供有效的展現平臺,使其能夠施展自己才華的同時還得到快速成長。各部門可以通過多層次地開展各項技能大賽來發掘并篩選人才,并發揮其專業技能與管理優勢。通過以師帶徒形勢來促進人才隊伍綜合能力的提升,并為工務段培養各種儲備人才,創造機會將這些人才融入與企業有關的重大項目中和相關設備的改進工作中去,使其能夠直接參與課題研究,能夠快速成長為企業的骨干力量。
(三)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堅持以市場人才價值為導向,對高技能人才的薪資待遇進行合理設置,通過良好的薪酬激勵制度來更好的吸引優秀專業人才加入。同時應在工務段內部建立有效的人才培養方案,開辟通暢的人才成長渠道,以此來促使職工自發的提升自我專業水平,積極參與職位競升。克服傳統選拔體制的弊端,以唯才是用來替代任人唯親模式,并通過嚴謹的制度與措施來保證各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能夠有效運行。
總而言之,對于山區鐵路工務段來講,做好對專業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訓、培養與激勵,是建設高素質專業隊伍并促進其發揮最大作用的有效保證。我們應通過不斷吸引、選拔并培養人才,運用良好的激勵考核機制來引導,努力建設一支結構合理、技術精湛、素質過硬的工務專業人才隊伍,為我國鐵路系統的快速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