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常青
我校多年來致力于課堂教學改革,近兩年,結合番禺區實施的“研學后教”課堂改革,努力探索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思行一體的“自主合作·多元評價”課堂教學模式。
一、模式解讀
(一)關于“自主合作”
1.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2. 合作學習:以小組學習的形式,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促進學生在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等方面的成長。
(二)關于“多元評價”
多元性評價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參與評價者的多元性;二是評價角度的多元性。
1. 學習小組評價
根據初中學生的特點,建立起量化評價機制,鼓勵和激發小組間的良性競爭。各班級每周及每月評出優秀學習小組、小組長、自主合作學習標兵,班級給予表彰、獎勵。
2.任課教師評價
教師針對每節課的重點、難點、關鍵點和學生展示情況,適時點撥講評,表揚鼓勵有獨特見解的學生,及時發現學生、小組的點滴進步,適時表揚評價并寫《教師課堂評價表》。不單獨從一個方面去評價學生學習技能的高低,而是綜合各方面內容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
二、模式策略
(一)教學策略
1. 在一節課40分鐘內,教師授課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內,其余的時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主參與,合作探究。但不同學科,不同課型應靈活運用策略。教師需要遵從“三講三不講”的原則,即:學生能自主學習的不講、學生自主學習不懂但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能懂的不講、小組合作學習仍不懂但通過成果展示能懂的不講。教師在課堂上只講重點、講難點、講關鍵點。
2. 語、英、政、歷等屬文科范疇學科,預習部分主要內容在課前完成,一部分在課堂“自主學習”環節中通過閱讀與檢測等形式自主完成;數、物、化等屬理科范疇學科,預習部分主要在課堂,預習內容以基礎為主。“研學案”要有明確、具體、細致的預習指引及要求,每節課各小組長都要登記、檢查、評價組員預習情況。
3. 課型主要分“研學課”和“研練課”兩種。“研學課”是主要課型,在“研”上著力,研究教材、學情、學法;“學”上著眼,學生自學、幫學、群學、樂學,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主體性;“后”上著準,教師點撥、小結、拓展,讓教學目標落到實處。“研學課”是在學生自主預習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入學習,是對知識的遷移運用和對規律進行提煉深化。“研練課”是以練習鞏固為主,在“練”上做文章,是對之前篇章的反饋總結,目的在于查漏補缺,把握難點,全面過關,整體提高。
4. 每節課教師要求學科小組長要進行目標達成評價,填寫《小組學習目標達成表》(老師及時查看反饋)。每單元要進行小測,以小組平均分成績公布小組排名及獎勵。
(二)分組策略
1. 分組原則:各班根據學生性格特點(學習、紀律、情感等)不同,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分成6-8個小組,小組成員在性別、學業能力、學習步調和其他品質上必須是不同的、異質的。各小組有文科組長1人,理科組長1人,紀律組長1人,組員3—4人。
2. 小組要求:每個小組有組號、組徽、組規。組內合理分工,明確職責。小組成員不僅對個人負有責任,對小組成員也負有支持和鼓勵、同伴幫助與輔導以及合作的責任。學生以小組團體成績表現或進步情況進行捆綁評價和獎勵。小組從儀表、考勤、衛生、作業、課堂、兩操、互助、檢測等多方面每天、每周、每月、每期進行評分記錄,適時公布,評出優秀班級、小組、組長及組干等,并進行大力的宣傳表彰。
(三)備課策略
1. 教師集體備課在學校《集體備課方案》基礎上設計編寫“研學案”,注重在“研”字上下文章,以“問題”為中心,注重小組合作,把握“后教”策略。而教師的“研”又是根據學生的“學”來進行,如研究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能力、學習困難及解決辦法,又如學生如何落實“三清”,即堂堂清、周周清、章章清,等等。
2. “研學案”是“研學后教”課改的關鍵點,是集“教材、教案、學案”于一體的“研學文本”。從目標設計來看,“研學案”應有“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價值觀”三維目標;從內容處理來看,就是要將知識問題轉化為“研學問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突顯關鍵點;從教學過程來看,要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自主、合作、探究),重點指導學生解決學習過程問題(普遍性問題、生成性問題)。“研學案”是教師“研學”的成果,是學生“學”的學習文本,教師“教”的教學文本。
(四)四個關鍵
此教學模式的關鍵在于課堂要體現“四有”,即有研學案(載體)、有研學問題(中心)、有小組學習(形式)、有教師后教(原則)。學校實施課改的最終目標是實現課堂的增值、高效,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并讓學生在課堂中得到全面發展。
三、模式成效
(一)學生方面
通過自主學習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獲得發展;另外,教師的多元評價使學生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促進每個學生健康成長;還有,學生綜合素質得到體現。
(二)教師方面
通過參與課改,教師專業水平得到提高;同時,小組合作學習的推進,強化了課堂平等的師生關系,并使之更融洽;另外,教師逐漸體驗到課改帶來的成功與快樂,幸福感增強。
(三)家長方面
認為小孩在禮儀態度、語言表達、思維能力等方面得到更多鍛煉,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同時,認為小孩學習效率有了提高,有了更多的成功與快樂,并能正確對待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
(四)學校方面
一方面,學校課堂教育教學質量有了明顯提高,在教師授課時間縮短的情況下,學生的期末檢測及初三中考成績都有了明顯進步,在番禺區位居前列;另一方面,學校的各類綜合評比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連續9年榮獲番禺區初中畢業班工作一等獎,2013年番禺區首屆初中辦學績效評比一等獎第一名。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