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娟
(華中師范大學 湖北 武漢 430079)
優秀企業文化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積極作用探析
趙麗娟
(華中師范大學 湖北 武漢 430079)
摘要:企業文化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在價值取向、功能、發揮作用的過程以及目標等方面具有相通之處。因而優秀企業文化具有引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職業價值觀、培養高職學生良好職業道德素質、幫助高職學生樹立自主創新意識、培養高職學生團隊合作精神以及提高高職學生職業行為素養等積極作用。發揮優秀企業文化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積極作用的途徑包括主動吸納優秀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理念、利用校企合作實現兩者良性互動以及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實現兩者有效對接。
關鍵詞:優秀企業文化;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積極作用;途徑
教育部在《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職教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特定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求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與相關企業、行業的需要接軌。因此,將企業文化引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來,充分發揮優秀企業文化的積極作用,無論對于企業人才儲備還是加強和改進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抑或提高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企業文化的含義、結構與功能
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全體員工在長期的創業和發展過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標、價值標準、基本信念及行為規范。它是企業理念形態文化、制度形態文化和物質形態文化的有機復合體。”
企業文化結構可劃分為三個層次:最表層的是物質層(器物層),是企業創造的物質文化,如企業名稱、標志、物質環境、產品特色、技術工藝品設備等;中間層是制度行為層,主要包括一般工作和管理制度、特殊制度以及企業風俗;最內層是精神層(觀念層),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包括企業最高目標、企業核心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道德、企業風氣、企業宗旨等。
企業文化作為現代企業文化管理模式,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主要有導向功能、教育功能、凝聚功能、約束功能、激勵功能、融合功能、審美功能以及輻射功能。
(二)企業文化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通性
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職業學校用符合社會、行業和企業需要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學生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社會、行業和企業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盡管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和企業文化分別存在于學校和企業兩個不同的領域,但兩者仍有許多相通之處,具體而言:
1.從價值取向來看,兩者都堅持以人為本
企業文化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對內以員工為中心,尊重員工、關心員工,滿足員工不同層次的需要,以充分調動員工內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主人翁意識;對外則以客戶為中心,堅持“顧客就是上帝”,設身處地地為顧客著想,千方百計地了解顧客需求,竭盡全力地滿足顧客愿望。
同樣,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對高職學生的精神關懷,尊重他們的特殊利益、愿望和需要,與之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引領高職學生主動吸收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從而形成符合社會、行業、企業要求以及自身發展需要的完善人格和合理行為模式。
2.從功能上講,兩者都具有導向、教育和凝聚功能
企業文化具有明顯的導向功能,員工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企業共同價值觀并朝著共同的企業目標而努力。這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既是企業以文化手段對員工進行教育的過程,也是樹立員工“認同感”、“自豪感”、“歸屬感”、“使命感”的過程,從而在企業內部形成一股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推動企業的發展。
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同樣具有導向、教育和凝聚功能:運用啟發、動員、教育、激勵、批評等方式對高職學生的行為規范、奮斗目標和理想信念進行科學引導,通過培養、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實現其全面發展;引導高職學生樹立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承擔社會、歷史使命,凝聚力量,共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奮斗。
3.從發揮作用的過程上看,兩者都包括知、情、意、信、行的培養
企業文化結構的三個層次即精神層、物質層、制度-行為層,形成強有力的文化管理模式:依托物質的、精神的或制度—行為的企業文化對全體員工進行有形的或無形的滲透,引起員工主體主動認知和反思,推動員工思想、態度和情感的轉變,并最終落實于符合企業目標要求的行為上。因此,企業文化包含了對員工知、情、意、信、行五個方面的培養。
同樣,高職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過程,實際上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下,高職學生內在知、情、意、信、行等各要素不斷成熟、均衡發展的過程。
4.從目標上看,兩者都追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優秀企業文化的著力點在于實現員工的全面發展,注重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和工作能力,不斷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以企業員工的自我實現和全面發展來保持企業持續的發展勢頭。
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為社會、行業和企業輸送一線實用型人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必然與社會特別是相關行業、企業的特定人才要求一致:堅持育人為本,提高學生專業技術能力的同時關注其內在思想品德修養,以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
(一)優秀企業價值觀可引導高職學生確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
企業價值觀作為企業文化的核心,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標,是企業全體或絕大多數員工一致贊同的關于企業意義的總評價和總看法。”就其基本內容而言,主要包括企業利益觀、經營觀、勞動觀、市場觀、進取觀、成功觀等。優秀的企業價值觀應該是正確的、高尚的價值觀:在企業利益方面,能夠在獲得經濟利益的同時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社會價值;在經營觀方面,堅持誠信為本,維護企業良好的社會聲譽;在勞動觀方面,使企業員工付出勞動不僅僅是謀生手段,而且是實現員工個人價值的重要形式;在市場觀方面,以市場為導向來進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正確對待市場競爭與合作;在進取觀方面,積極追求進取,以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企業不斷發展的永恒動力等。
這些優秀的企業價值觀能夠引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例如,在職業價值取向方面,“奉獻社會”的企業價值觀能夠幫助高職學生克服個人主義、功利主義職業價值傾向,引導學生將個人價值與社會、行業、企業需要結合起來,從而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在勞動觀方面,“以人為本”的勞動價值觀能夠幫助高職學生正確認識勞動的價值,引導學生將勞動的過程作為實現個人價值的過程,從內心深處激發學生的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以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二)高尚的企業倫理道德可培養高職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
企業倫理道德是指活躍在企業經營管理中道德意識、道德規則、道德行為以及調整人們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具體表現為企業家的道德素質、良好的企業—員工關系、協調的企業—政府關系、誠信經營并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和環保責任等六個方面。
高尚的企業倫理道德有助于培養高職學生良好職業道德素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企業家們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力量,他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和人格魅力能夠產生強大的吸引力,激發高職學生自覺加強個人思想道德修養。誠信經營的企業道德理念與高職學生“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教育結合,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認知。而良好的 “企業—員工—政府—社會”道德倫理關系,則可以與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結合起來,幫助高職學生正確認識“個人—企業—國家—社會”之間的道德倫理關系,引導學生將自己的職業選擇與報效國家、服務社會結合起來,創造個人價值的同時實現社會價值。
(三)企業勇于創新的理念可幫助高職學生樹立自主創新意識
“要建設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企業勇于創新的理念包括企業文化創新、管理和制度創新、技術和產品創新、營銷和廣告創新等豐富內容,是企業不斷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企業勇于創新理念必然包括持續學習理念,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增加創新動力,提高創新能力。企業鼓勵自主創新能夠培養高職學生的學習熱情,最大限度激發高職學生學習專業技術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企業自主創新必然是以人為中心的創新,企業創新理念最終要落腳于員工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行動之上。同樣,這些企業創新理念能夠以口號的形式激勵高職學生不斷創新,自覺培養批判性思維,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發揚懷疑精神和首創精神,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源源動力。
(四)企業合作共贏的理念可培養高職學生的團隊互助合作的精神
企業合作共贏理念既是企業和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和諧社會的重要標志和保證,主要表現在企業內部管理和對外關系兩個方面。就企業內部而言,倡導適度競爭的和諧理念,培養員工合作共贏理念,打造團結一心的企業團隊;對外公共關系,表現在與其他企業特別是同行企業形成良性競爭、合作性競爭,積極主動開展雙贏、多贏式合作,在合作過程中提高企業實力。
企業合作共贏理念落實到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有利于培養高職學生互助合作精神。在學習上可幫助高職學生實現合作學習,從而實現共同進步;在班級管理中,合作共贏理念可培養高職學生集體主義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形成相親相愛、共同進步的班集體;在生活中,合作共贏理念可幫助高職學生正確處理宿舍關系、同學關系,實現人際關系和諧,同時也為日后盡快融入工作團隊之中做好準備。
(五)企業的人才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高職學生的職業行為素養
優秀企業的人才管理制度是人本管理。以人為核心進行管理,強調尊重人的價值,適合人性要求,滿足人的需要,從而調動人內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與“以物為中心的管理”相反,人本管理的著力點在于培育全體員工共同價值觀和團結共進的文化氛圍,使員工不僅享有通過勞動獲得物質報酬的滿足感,而且享有參與管理、施展才干、獲得尊重的自我實現感。其表現形態可分為情感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人才管理和文化管理五個層次。
將企業人才管理制度引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高職學生的職業行為素養:情感管理和教育可培養高職學生對所學專業的積極情感,為將來適應并勝任企業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企業民主式管理和自主管理可培養高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提前預演職業行為,在自主管理中獲得自我實現;企業人才管理和文化管理能夠培育高職學生的共同價值觀和共同成長的文化氛圍,提高高職學生的職業行為素養。
(一)為我所用:主動吸納優秀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理念
1.將優秀企業文化引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堂之中,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優秀企業文化中有很多內容都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所用。如優秀企業價值觀、企業倫理道德觀、勇于創新理念、合作共贏意識、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等內容,均可以引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之中。高職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可引入優秀企業文化的經典案例,通過口頭講授、圖片展示、播放視頻等多種途徑讓學生在樂于接受的狀態下,感受優秀企業文化的強大力量,理解企業文化的內涵與實質,使高職學生從內心深處接受優秀企業文化。
另外,思想政治理論課還應該正面應對部分企業文化中功利性、狹隘性的內容,對企業文化內容進行過濾和選擇,提升企業文化的價值和品質,以幫助高職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認識。
2.將優秀企業文化引入擇業、就業指導之中,提高高職學生的就業能力
高等職業教育本質上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要實現高職學生順利就業,必須加強擇業、就業指導。在擇業指導方面,要加強擇業價值觀教育,引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廣泛引入各種企業文化,拓寬學生的擇業視野和擇業范圍,從而幫助他們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就業崗位和企業。在就業指導方面,健全就業指導體系,從企業文化中分析出各個企業用人要求,幫助學生明確努力方向,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為其順利實現就業做好充分準備。還要利用企業文化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市場意識、創新意識、法制意識、誠信意識,提高高職學生的就業能力。
3.將優秀企業文化引入班級建設,增強高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班集體是高職學生的基本組織形式,也是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載體。將優秀企業文化引入班級建設的途徑主要有:借鑒企業物質文化標識、用品和環境建設理念,設計班級個性化的班服、班徽等物質標識和教室文化環境,以激發學生的班級認同感和歸屬感。借鑒企業核心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作風等精神理念,廣泛開展多種班級活動,如學習興趣小組、專業技能比賽、班級圓桌會議等,通過活動使班級形成健康向上又獨具特色的班級風格,以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和影響力。借鑒企業員工行為規范設計和科學管理制度,對班級管理及每一位成員進行量化考評,舉行班級競賽和班級內部成員評比,將學習態度、學習效果、品德行為、素質拓展等內容列入考評體系,考評結果直接與班級和每一位成員評優評先相關,以培養學生合作競爭意識,形成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良好班級氛圍,增強學生的班級榮譽感,以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
(二)校企合作: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與企業文化的良性互動
1.加強“雙師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
高等職業教育要求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教師既要有企業工作的實踐經驗,又要有文化和專業技術理論素養。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同樣應該是“雙師型”教師。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該主動參加企業培訓,認真學習各種企業文化的核心精神和企業理念,提升自身知識素養,增強自覺將企業文化引入理論教學的意識。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應積極聘請相關企業技術人員擔任學校部分專業課、企業文化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聘請高級管理人員擔任客座教師,為學校師生舉辦各種講座和培訓,從中滲透企業文化。
2.校企合作開展實踐教學
頂崗實習,是高職院校利用校企合作實施實踐教學的主要途徑,也是發揮優秀企業文化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積極作用的極好時機。帶領高職學生到合作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可以培養學生將理論知識和技術應用結合的能力,以提高個人專業技術水平。在企業崗位上進行實踐操作,使高職學生真切的感受到企業文化的巨大影響力和凝聚力,認識到企業團隊協作理念、合作共贏理念、科學制度化管理等企業文化的重要作用,從而轉變思想觀念,主動按照企業相關要求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質。同時,在頂崗實習中,企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及其他員工的職業言行在無形之中向高職學生傳遞著本企業價值理念和行為規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行為,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其效果要比課堂枯燥的理論講授好得多。
3.開展校企文化活動互動
校企合作開展的各種文化活動,搭建了向高職學生展示企業文化的平臺,也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載體。例如,由企業牽頭主辦的職業技能和技術大賽,能夠很好的宣傳“強化技能、勇于創新、競爭合作”的企業文化理念,從而提高高職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就業競爭能力。舉辦企業—校園開放日,讓學生更為直觀并深入感受企業文化,了解企業用人標準和人才觀,以明確技能學習和素質拓展的努力方向。
(三)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與企業文化的有效對接
1.將優秀企業文化引入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營造職業文化氛圍
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基礎和載體。將優秀企業文化引入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之中,能夠通過濃厚的職業文化氛圍發揮強大的育人功能。例如,學校主體建筑設計表現鮮明的職業特征,能在潛移默化中強化高職學生的職業認同感;設計校園文化墻和文化櫥窗,展示歷屆優秀畢業生的事跡、各知名企業風采、成就以及國內外著名企業家的畫像、個人奮斗史、經典言論等,以此激勵在校高職學生向自己的職業目標不斷努力;建立理論和實踐一體化的專業教室和實驗實訓室,集教學、實驗、實訓于一體,模擬企業車間環境和設備布置,以發揮其教學、實訓、生產等多種功能;在教室側重張貼有關職業技能的標語,在教學樓門口及樓道布置有關職業理想、職業道德的標語,在實驗室、實訓室集中展示企業規范的相關內容,以發揮標語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2.將優秀企業文化引入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發揮精神力量
校園精神文化是學校辦學理念、價值追求、精神、信念、品格等精神因素和文化因素的集合。將優秀企業文化引入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之中,使高職院校辦學理念與社會發展、企業要求結合起來,能夠成為廣大師生廣泛認同的群體意識和精神力量。例如,結合高職自身辦學個性從優秀企業文化之中提煉校訓,既能傳遞學校特有的理念、精神、品格,又能彰顯校企共同發展的理念,突出學校的職業特征,從而形成激勵全體師生奮發向上的強大精神力量。運用企業組織管理文化加強學校領導作風建設,保證學校正確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方向;運用企業科學制度文化加強師德教育活動,致力于良好教風的形成,發揮教師對學生的導向作用;運用創新意識、市場意識、品牌意識、誠信意識及團隊合作意識等核心企業精神加強學風建設,激發高職學生學習動力,培養積極向上的職業精神。
3.將優秀企業文化引入學生社團活動,提升校園文化品位
學生社團活動既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高職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陣地。一方面,借鑒和引用企業非正式組織管理理論加強對學生社團組織、規劃、指導和管理,幫助學生社團明確工作內容、范圍和目標,從而引導社團健康發展,為學校營造一個充滿信任、相互協作的活動氛圍,使學生在團結互助的社團活動之中得到鍛煉和成長。另一方面,引領學生社團以職業技能為主要內容、結合學校專業特色和文化背景開展社團活動,通過職業技能大賽、仿真校園招聘、校園創業實戰演習等各種校園社團活動,傳遞當代社會、行業、企業的職業要求和職業理念,提升高職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素養。還要將企業互助共贏的團隊理念注入學生社團活動之中,使學生在參與社團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分工合作共贏的快樂,在凝聚團隊力量的同時提高自我修養和團隊意識。
參考文獻:
[1]張德,吳劍平.企業文化與CI策劃[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45.
[2]謝健,奚從清.現代企業文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35-39,77,108,147-149.
[3]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上講話[EB/OL]. [2006-01-09].http://news.xinhuanet.com/st/2006-01/09/ content_4030855.htm.
(責任編輯:付安莉)
Research on Positive Role of Excellent Enterprise Cultur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AO Li-jua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Hubei 430079,China)
Abstract:There are similarities between enterprise culture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value orientation,function,work process and target.So excellent enterprise culture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guiding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o setting up correct occupational values,developing their good professional ethics,develop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cultivating their team spirit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ir professional conduct.In order to make excellent enterprise culture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we should absorb the core value concept of the excellent enterprise culture actively,utilize the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realize their benign interaction,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Key words:excellent enterprise cultur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positive role;way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5)03-0076-05
作者簡介:趙麗娟(1988—),女,華中師范大學2011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社會思潮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