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 盧雙盈
摘要:復式教學作為班級授課制的一種特殊組織形式,對于我國部分不發達地區以及特殊時期的教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取得長足發展,但部分職業學校仍面臨政策扶持力度偏弱、招生難、基礎設施不完備以及教師素質亟待提高的問題。當前,教學改革朝著多元化方向探索,復式教學對職業教育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本文通過對天津某民辦高職學校的復式教學現狀進行個案研究,分析了現代復式教學的利與弊,探討了職業教育中應用現代復式教學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職業教育;現代復式教學;個案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5)04-0072-04
一、現代復式教學演變與發展
(一)對復式教學的一般解析
1.復式教學
傳統意義上,復式教學主要是指由一位教師在同一教學場所面對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年級或班級的學生進行內容不同的教學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復式教學是與普通的班級教學相對應的一種特殊的班級編排形式,是分組教學和班級上課的結合體,與普通的班級上課(即單式教學)同屬班級授課制。一般在學生少、教師少、教學設施不完備的欠發達地區的學校采用。
2.現代復式教學
現代復式教學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環境和形式方式的多元化不斷演進,已成為適應現代社會需求和教育環境急劇變化的一面鏡子。現代復式教學是一種廣義的復式教學,突破了傳統復式教學的條件約束,具有更加積極的意義,是在吸收班級授課優點基礎上對原有概念的擴展和延伸,不斷改進和演繹其發展模式和存在形式,逐漸產生了諸如長短期培訓課、大型公共基礎課(專題講座)、公選課、網絡視頻課、實訓實習教學課以及國際國內校際交流學習等形式豐富多樣、交叉共享的現代復式教學形式。在我國教育資源特別是優質教學資源相對緊缺的情況下,開展多種形式的復式教學,提高資源利用率,優化教育教學形式,不失為一種順勢而為的明智選擇。
(二)復式教學的產生及發展
我國的復式教學可溯至春秋時期的私學。現代意義上的復式教學則從日本傳入,而日本又借鑒自德國。在16世紀德國宗教改革時期,改革領導人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首次提出普及義務教育的主張,并強調“市政當局有責任強制其人民送其子女入學”。十九世紀德國開始工業革命,普魯士國王大力倡導發展教育,隨即德國成為最早運用復式教學實踐義務教育的國家。隨后各國相繼效仿德國復式教學加快完成本國義務教育的步伐,其中也包括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
1904年,清政府參照日本學制頒布《奏定學堂章程》(又稱《癸卯學制》),其中的《小學堂章程》根據外國義務教育相關內容,提出“全國人民均應入學,名曰強迫教育……不學者罪其家長”;復式教學在蔡元培主持全國教育改革運動的民國年間以及新中國成立后取得了長足發展,為當時特殊歷史時期的教育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時至今日,復式教學并不過時。作為一種教學組織形式,不僅是對現有現實教學的一種補充,而且在現代教學條件下,具有優化、豐富和提升資源利用率等作用,是發展素質教育的新途徑。
二、職業教育中應用現代復式教學的必要性
盡管國家在近年來不斷加大對職業教育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的力度,但職業院校在辦學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困難,特別是在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實習實訓環節顯得更加捉襟見肘,設備的短缺與學校學生基數龐大、班級數目多、實訓時間不充分及學生學習過程強調的“體驗式”形成鮮明的對比,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的職業性和技術性培養效果大打折扣,成為未來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的隱憂。
隨著素質教育及教育改革的深化,現代復式教學逐漸凸顯其在職業教育中的不可或缺性,逐漸成為各大職業院校提升辦學效益、增強辦學質量的有效途徑。首先,現代復式教學通過整合學生及設備資源,提升資源的利用率,豐富教學形式,擴大信息量,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更多可能性。其次,有利于集中優質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率,為提高職業技能及實踐操作能力創造更好的實訓條件,不斷增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和吸引力。再次,網絡精品課程打破傳統教學方式,現實優化并合理配置各種教學資源已成為教育改革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借助日益豐富的網絡教育資源,為不同類型和層次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交流提供了可能性,也使復式教學在新的教學條件下再次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最后,現代復式教學的發展也是破解中高職銜接構建現代職教體系的重要手段,可改善中高職課程方面的脫節與重復現象,從總體上優化課程資源及其實施方式,提升科學化管理水平及實現有效銜接。總之,現代復式教學應用于職業教育有利于滿足職業教育多樣化、集約化、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三、從典型案例看現代復式教學的利與弊
(一)個案概況
本案研究的學校是天津市一所民辦高職院校,學校生源主要來自天津市及周邊省份,學生年齡集中于16~20歲之間,學校每年實施春秋兩次招生計劃。依托技能加學歷的雙向人才教育模式,該學校開設動漫、室內設計和網絡工程三大專業,并據此創立動漫、設計及網絡工程三大學院,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培養和專業訓練。以動漫學院為例,綜合企業需求、市場定位及專業前景考量,具體建設動漫背景下的CAD建筑制圖、3D建模、Vray渲染、PS后期、人體工程學等培養方向,以求每個動漫學生在專業背景下都能獲得精深擅長的專業技術。鑒于學生來源的復雜性、學校的硬件設施(教室、圖書館、食堂、宿舍等服務設施及實訓場地)尚不完備、教師數量不足且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等復雜情況,學校采用現代復式教學方式組織教學,具體設置模式是依據專業門類編排班級,如不同年級的3D建模方向學生集中訓練學習,由于受專業冷熱程度、專業學習難度不一等因素影響,勢必出現生源“冷熱不均”的現象。學院根據實際情況及專業間的相互銜接性進行不同專業方向的融合,大多數學習班級的人數在30~40之間,班級學生數目會隨著新生的融入而不斷調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基本圍繞理論知識與實踐指導實施一體化教學,發揮“一對一”教學輔導的效果。本研究主要通過歷時兩月的跟蹤觀察及部分訪談和問卷獲得研究數據及相關信息資料。
(二)職業教育中的現代復式教學現狀分析
當前,職業教育中的現代復式教學需揚長避短。以下幾方面有待改進:
第一,囿于職教管理模式的學生人格塑造。由于學生現狀的復雜性及教學管理精力有限,教師教學管理過程中易忽視這一年齡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特征,對學生人格塑造及性格培養造成不良影響。通過兩個月的觀察及個別訪談發現,教學管理欠缺合理性會使學生不成熟的心理形成很大的開放壓力及恐懼意識,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對成就動機的培養造成不良影響。調查結果顯示,70%的學生面臨這種情況時表現出自我認識不清晰、傾訴愿望強烈、合作團隊意識不強等問題。
第二,學生職業素質基本能力受到影響。囿于教師現代復式教學水平和學校教學管理理念,對于復式課堂的管理掌控欠缺合理性。加之,職業教育以往的不良社會反響強化了學生自卑心理,傾訴愿望強烈卻無法找到理想對象,長此以往,削弱了學生彼此交流互動的愿望,學生對自己最基本的表達能力產生質疑,對正常的學習與信息獲取造成困難,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強烈但缺乏安全感,影響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和社會性能力水平的提升。
第三,“小助手”模式亟須完善。西漢時《春秋》公羊學大師董仲舒(公元前179—公元前104年)收徒眾多,在進行教學活動時,他采用一種“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的方法。據《漢書·董仲舒傳》記載,“董仲舒,‘孝景帝時為博士,下惟講授,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①”在教師精力及學生接受能力均有限的前提下,這種方法可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然而,在現實中,由于存在教師的管理經驗不足和對問題學生忽視,學生心理的阻抗意識及學生年齡段各方面不成熟等的現實狀況,使得發揮并完善現代復式教學條件下的“小助手”模式困難重重。
第四,學生個性潛質開發缺乏保障。學生由于年齡特征難以對自身有清晰認識,更多的時候需要教師給予遷移指導和客觀剖析,從而助其對自我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及明確方向。而現代復式教學方式加大了教師的教學管理壓力,在諸多關乎學生個人未來發展的細節問題上“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學生個性潛質和關鍵能力發展被忽視。
基于以上原因,現代復式教學應努力發揮其優勢。具體表現在:
第一,合作精神和集體意識得以凝聚升華。學生的年齡跨度較大,在生活和學習過程中通過復式教學,可培養高、低年級學生照顧幫扶情誼,在解決困難的同時傳遞集體溫暖和培養合作互助品質,有利于學生個人優良品質的塑造和良好心態的培養。
第二,溝通交際能力提升。學生苦于對學校的信任感不強及自我保護意識過強,同學間的溝通和交流可以有效改善這一階段學生身心發展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可鍛煉學生的基本表達和交際能力,互相探索彼此身上的良好品質,提升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
第三,學習效率和資源利用率最大化發揮。不同年級生的復式學習,可以避免低年級低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迷茫狀態,實現學習效益最大化和實訓效率最優化,滿足學生的自我實現需要,強化學習動機和學習目標。可在資源設備有限的前提下,滿足學生的學習實訓需要,同時提高資源設備的利用率,提升教與學的效率。
第四,“垂直互動”新模式效果得以顯現。復式教學模式可以創立不同年級間互動學習的氛圍, 實現復式教學模式的突破。彌補教學效果欠佳的同時實現學生學習效率的最大化,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及職業心理素質,完成職業教育理論實踐并重、學習生活一體化的大職業化目標。
四、職業教育中應用現代復式教學的改進建議
(一)改進學校科學化管理,優化辦學理念
在貫徹現代辦學理念的前提下,學校應提升辦學水平,在教學設施設備及師資層面爭取向學生提供優質配備和服務。學校應樹立學校在育人層面的宗旨與發展理念,堅持培養專業技能過硬的高素質學生,通過不斷的實踐探索孕育學校的獨特文化,重點培植師生文化。另外,基于職業學校的發展定位及學校學生的心理現狀特點考慮,建立職業指導服務機構及與之相配套的心理疏導室。一方面,向學生提供客觀有效的職業生涯指導,提升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方向性和目標感;另一方面為處于青春期困擾的學生提供安全的傾訴溝通平臺。心理疏導室更多地解答諸如個案學生解決阻抗心理、感情迷茫心理、社會責任意識模糊及公共場合溝通表達困難狀況下所隱藏的心理困擾等難題,旨在促使每個學生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變通教育管理思路,提升職教師資水平
現代教育發展逐漸走向國際化、人本化、多元化,應轉變單一關注學生學習成績的傳統觀念。應豐富學業和人才評價標準體系,不斷發掘學生的潛力。同時,在學生擇業、就業的過程中,無論作為指導者的教師還是踐行者的學生,都不能職業等級化、身份貴賤化,不應存在“這種工作體面,在朋友親戚面前有面子”“那種工作很臟、很累,而且賺不到錢”等狹隘思想,應重點關注職業的未來發展形勢及自我的職業定位,制定詳實合理的方案規劃,逐步實現自己的目標。另外,要加強教師的專業素質及豐富現代復式教學經驗,完善管理方式方法。
(三)激發學生學習動機,重塑終身學習觀
要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強化終身學習理念,避免學習功利性傾向,需要借助一定的心理學手段工具及教師的耐心幫助。教師應培養學生的長遠目標意識,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及興趣愛好明確定位職業發展目標,通過翔實合理的計劃逐步加以落實。同時,教師應努力關注學生的發展特點及學習情緒的變化,及時找尋原因并主動幫助學生,努力使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
(四)育人為先,教師應培養自身良好的心態
在學校的職業教育理念傳遞及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教師作為聯系學校和學生的橋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提升教師的人格素養、培養人文情懷是教師樹立“育人為先”觀念的前提和重要步驟。本研究中的個案學校學生大都被各種難題困擾,所處年齡段決定了其性格及人格塑造尚未完成。在這個關鍵時期,教師育人理念及師德師范會左右學生的性格傾向及人格發展。職業院校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固然重要,但對于學業生涯存在缺憾的他們而言,協助其樹立良好社會價值觀、做人準則、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及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也同樣重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應努力提升自尊心、自信心,努力擺脫因成長環境等導致的不信任、不合作心態,消極怠學厭學的拖延心理,樹立良好、健康的心態,積極勇敢面對學習生活乃至未來職業生涯中的困難。
總之,高職院校應本著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可持續理念,在不斷完善現代復式教學的發展進程中充分發揮現代復式教學的優勢和內在活力,不斷探索和拓展現代復式教學的新型道路,發掘高職學生潛力及特長專長,釋放個人全面能量,爭取在不斷變化的職業發展環境中探索屬于職業院校自己的天地,充分展示每個高職學生的才華與個性,開創職業教育的新視野。
注釋:
①師古曰:“言新學者但就其舊弟子授業,不必親見仲舒。”《漢書·董仲舒傳》
參考文獻:
[1]李光伯.復式教學的起源和發展[J].人民教育,1992(12).
[2]聶珍釗,杜娟,等.英國文學的倫理學批評[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田萬順.淺談復式教學的新模式[J].甘肅農業,2006(10).
(責任編輯:張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