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檸 翟永華
【摘 要】微課這種教學形式,不是傳統的“站立式”教學方法,也不是簡單地對“課堂實錄”式的視頻教學資源建設的反思和修正;微課在課堂中的實踐表明,它是一種提倡課堂課后都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推動教師教學方法的變革。
【關鍵詞】微課;改革;網絡資源;教學效果
前言
微課是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程不是指為微型教學而開發的微內容,而是運用建構主義方法、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2011年“微課”概念在國內被胡鐵生首次提出來以來,微課這種“主題明確、短時高效、交互性好、反饋及時”的新型媒體技術教學形式被廣泛認可,微課教學的出現,更好地利用多方面信息資源,使教師及學生獲得比以往常規課堂所無法給予的新體驗,不僅使教師可提高對教學重點內容的把握與分析能力,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逐步參透與掌握所以說微課既是教師課堂教學的一種拓展資源,也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本文以作者的研究課題為背景,啦啦操項目課程教學為基礎,探究微課教學在體育專業教學當中的應用。
一、課堂導入
啦啦操課程是大學體育的專項選修,課堂導入的恰當與否不僅直接影響學生興趣的高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決定課堂教學氛圍的好壞;同時還決定學習效果及取得什么樣的教學評價及教學效果。所以新時代要求推廣微課教學。微課導入作為一種全新的課堂導入方式值得嘗試,一是教師才藝微課導入,實踐表明,有專業技能的教師容易得到學生的認可,甚至得到學生的追隨;啦啦操教師都有自己的專長,有著較高的專業素養,因此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讓特長為體育課堂教學增色。
啦啦操的微課程的特點是教學資源形象、生動,教學內容直接、具體,這樣的特點下更有利于學生直觀感受及身心體驗,達到體育鍛煉與健康生活的目的。傳統的啦啦操教學采用“講解+示范”的形式講授,以講解為主,示范為輔,雖然講解能夠強調重點,但在示范時,由于示范動作瞬間完成,學生只是“看見”教學內容,但是并沒有得到真正的理解,不能在腦海中連貫整套動作,即學效果較差;假設我們將“助跑、起跳、騰空、落地”四個過程用多媒體演示出來,就能化“動”為“靜”,化抽象為形象,增強學生的感知。在視頻中教師詳細地有針對性地進行啦啦操某個知識點講解與分析,便于學生盡快掌握正確的動作。也可以將動作難點與新技術動作以慢連續播放的方式展現出來,讓學生仔細觀察細節,從而更好地掌握技術要領,加深學生對整個動作的認識。通過微課堂的教學方式把示范動作演示,通過制作的微課上傳到資源網站,學生就可以通過在線學習方式進一步學習,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和運動興趣的培養。
在現代網絡技術高度普及的今天,我們還可以利用課件強大的交互性把學習的主動性交給學生,在具有代表性的畫面、優美的動作技術、簡明的文字顯示加上生動的語音解說就可以讓他們以很高的興趣去了解啦啦操知識,提高體育文化修養。同時還可以在講解啦啦操比賽規則、裁判方法時也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細致的講解和分析。
二、微課教學
微課在啦啦操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可以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分為許多種類:
(1)講授類:這是最常見、最主要的一種微課程類型,主要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適用于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如動作要領、動作原理、練習形式、鍛煉手段等;
(2)演示類: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適用于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把復雜的動作或練習方式展示給學生,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并以說明和講解傳授知識;
(3)練習類: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適用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依靠自覺控制和校正,反復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
(4)表演類:欣賞法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適用于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再現,以達到學習交流和娛樂的目的,促進審美感受和提高學習興趣。
歸根到底,其實微課在啦啦操教學中主要是通過對運動技能技術中可圍繞某一技術原理、技術環節、運動能力或戰術安排來制作教學視頻,達到教學時間短、師資占用少、教學資源使用方便等特點。教師可依據課堂教學的需要,根據教學的對象、內容、結構及教學重點與難點等諸多要素,來設計、創作恰當的微課,讓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發揮最大的教育教學效益,優化師資不足、教學場地少、教學計劃時間不足等比較廣泛存在的問題,使得學生在有限的體育鍛煉時間里,在宿舍發展愛好,在平時得到鍛煉,在生活中豐富自己的精神享受!
三、微課設計
現代信息技術高度發達及普及的今天,使得微課不僅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有利資源,還是教師良好教學效果及教學評價的有利法寶,一個有明顯個性的微課設計是現代教學方式方法的資源優化。
(1)預習:學生通過微信平臺的影像資源觀看,得到預習的效果。開展教學前的自主學習活動實現學習的初步認知要求,產生問題及個人見解,并在線形成學生間的初步交流討論,教師通過留言或者即時聊天的方式,預先了解學生學習狀態和擬定解決問題的方法;
(2)動態教學設計:根據線上交流得到的信息,教師可以圍繞不同的自我認知程度開展不同的教學設計,課上教師為學生構建的個性化與集體合作式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對知識點的深入掌握,為教師組織課堂教學創造了更加便捷的條件;
(3)創設教學情景:運用微課創設教學情景,模擬現場及操作方法過程,使學生身臨其境,如競賽裁判工作方法,教師用視頻展示組織過程當中的工作方法,出現犯規等案例情況的處理方法,不僅能使學生了解了工作要求,更能使學生獲得經驗,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有效的情景設計有利于學生對啦啦操課程的興趣,激發學習興趣,同時幫助學生了解啦啦操運動的內涵及發展前景;
(4)資源共享:借助現代網絡技術,把最近幾年參加廣西大學生運動會啦啦操項目及全國啦啦操冠軍賽的影像資料通過微信平臺實現網絡共享,通過“以賽促學”活動的開展,以參賽選手競技資格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總之,開展微課在啦啦操教學的應用是現代教學的一種方式,讓學生依據微課設計進程對啦啦操運動的理論學習與技術動作的分解,通過視頻的節點與理論知識密切結合,使理論與實踐操作同步顯現,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從而降低學生理解與掌握的難度,如此一來,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而且對于啟迪學生去開拓視野,獲取經驗總結,對比經典訓練理論等都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蒙茁芽.啦啦操運動在高校校園的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廣西高校為例[J];廣西師范大學,2010(04).
[2]胡加,郭震.啦啦隊運動對高校的影響及可持續發展對策[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02).
[3]王慧莉.大學啦啦操體育文化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3(03).
作者簡介:
袁檸(1980~ ),女,漢族,廣西桂平人,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啦啦操運動的競技發展與啦啦操民族化進程。
基金項目:2014年度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教改立項項目:基金編號:JZY2014C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