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
【摘 要】語文是小學教育的基礎課程之一,加強小學語文教學,提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有利于鞏固語文知識,強化學生熟練語言能力和理解能力。當前,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諸多問題,阻礙著學生語文知識的提升,本文主要圍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展開論述,分析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升學生語文素質的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高;策略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鉆研教材不深入
不少一線教師不能虛心地、深入地鉆研教材,在實踐中挖掘教材的優勢,充分發揮教材的工具性、指導性,不能用足用好一切教材資源,在此基礎上發現教材的不足和局限性,不能進一步完善它、豐富它。教師在鉆研教材時,往往不善于發現問題,不能通過自己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入地領悟教材,導致教學效率低下。
2.教學方法比較陳舊
許多教師閱讀教學的方法基本上還是老一套的字詞句段篇章。教師只注重了課堂氣氛的熱鬧和花樣,在課文內容上兜圈子,以為課堂閱讀教學就是要把“課文講深講透”,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缺乏理性思考,忽視了課文內容的描寫,教學中淡化了閱讀,一味地追求課堂教學形式表演,以議代讀,以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來代讀,這都是教學方法陳舊造成的結果。
3.缺乏正確閱讀方法的指導
“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是現在語文課堂常可以聽到的一句話,看似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學生的自主性,但是我們忘了自己作為教師的導向作用,也忽視了語文課文文本自身的特點,我們可以將誦讀 默讀和教學目標相結合,實現了學生閱讀的高效率。
二、小學語文閱讀水平提高策略
1.養成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語文學習活動中,要小學生完成預習,劃出生字詞,標出生字讀音,標出自然段,在書上用上熟悉簡潔的讀書符號。要小學生習慣成自然。同時,在倡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也指導學生進行作讀書筆記的活動。每周一次的讀書筆記內容有:①頁碼(注明一周所讀書頁數);②內容(用自己的話概括寫寫讀書內容);③妙詞佳句(將精彩的語、句記錄下來);④感受(自己獨特的讀書感悟)。一學期下來,學生作讀書筆記的習慣漸漸養成,每次讀書筆記的質量也不錯。
2.課前激發興趣,形成閱讀期待
(1)設置懸念,巧妙創設情境,增強學生的閱讀欲望。小學階段學生的知識層次較低,閱讀能力有限,教師要巧設懸念,抓住學生好奇渴求的期待心理,讓學生的期待視野與作品之間構成一定的美學距離,創設一種“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景,能緊緊扣住學生的心弦。此外,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教師要善于找準感情基調,將學生沉睡的情感喚醒,積極營造充滿真情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產生探究課文的激情,從而為閱讀提供強大的動力。
(2)教學程序陌生化,用耳目一新的課堂教學吸引學生。喜新厭舊、喜歡游戲、爭強好勝等是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對于喜歡新奇的小學生來說,固定的教學程序與教學環節容易使他們厭煩,而陌生的教學程序和教學方法會使他們不斷產生新的期待心理。教師根據這些特
點來進行閱讀教學,做到常中有變,增加閱讀教學的趣味性,學生的閱讀期待就會很快被喚起。
3.閱讀教學中關注“對話”
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在閱讀對話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對話式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轉變角色,變知識的傳授者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研究者。通過多種形式的對話增強學生以理服人的意識、寬容的態度、耐心傾聽的修養、勇于糾錯的風度和堅持己見的勇氣,幫助他們通過獨立思考和理性分析,做出積極的選擇,讓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與同學們對話、與教師對話、進一步與文本對話教師要全而地關注課堂對話中隨時出現的“奇思怪想”,利用閱讀反思、批判、使之成為多方對話的資源,促成學生與閱讀文本的進一步自主對話,在對話中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逆向思維、批判思維等多種創新思維形式
4.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多元解讀,培養創新思維
(1)利用閱讀期待,進行多元解讀,拓展文本的多重意義。人們對文本的解讀就是為了滿足各自的閱讀期待,由于每個人的期待視野不相同,因而對文本也會從不同的側而進行解讀以賦予文本新的意義。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利用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期待,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的碰撞,使其從文本解讀中得到新的詮釋和感悟,讓閱讀進入一種新的境界。
(2)在解讀中進行閱讀反思,倡導閱讀批判,訓練閱讀思維。《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提出:“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解讀過程中對文本進行反思,不僅要對文本內容和形式進行反思,還要進一步反思作者的寫作旨意,對作品的解讀要考察作者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只有理解了作者,才能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接近文本的真諦,除此之外,還要對文本隱含的社會意義進行反思,在閱讀要中要做到論世衡文,衡量文本歷史的和現實的社會意義,才能提高閱讀的質量,體現閱讀的社會價值。
5.突破文本,在現實生活中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1)閱讀課堂走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閱讀。語文閱讀,在任何時間任何場合都可以進行,語文信息鋪天蓋地,社會生活對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小學語文閱讀教材中,有不少關于自然的佳作與生活的實際例證,閱讀教學應緊密聯系現實生活,直接而向社會,與生活融合為一體,既使課程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現實保持密切的聯系,又使實踐和生活成為學生個人發展的活的源頭。讓閱讀走出課堂,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與興趣去感悟、體驗文本背后的意蘊,使生活成為語文閱讀的一部分,通過生活發展閱讀能力,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
(2)注重實踐,在實踐中提高閱讀能力。創新教育是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教育,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才能轉化為創新能力,否則,創新意識會淡化,創新精神會消退,創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樓閣。這就要求閱讀教學不僅僅局限于書本、課堂之內,而要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或活動來彌補課堂中的不足,在實踐活動中鍛煉自己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水平,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活學活用。
6.提取生活經驗,建構新型教學模式
課堂是提取生活經驗的場所,它離不開生活。在教育教學中不僅要容納兒童的生活經驗,還要改造、提煉兒童的生活經驗。要把粗糙、零碎的兒童生活經驗改造為與語文學習相融通的經驗,以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典型性和兒童生活的具體性、豐富性的矛盾。并把兒童經驗作為已知通向未知的橋梁,讓兒童感到親切、親近。當然也要容納教師的經驗,并改造教師的經驗,使之和教材貫通、和兒童靠近。
三、小結
總之,培養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是小學生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其方法是多樣的。根據教學目的,教材特點,學生實際,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各種閱讀類型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完成閱讀教學任務,達到培養和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鐘梅,趙光華.對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5):167
[2]蔣軍.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提升閱讀能力的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1(7):29-29
[3]姚琴娟.倡導自由,把語文學習的樂趣還給學生[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