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林水
高中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做到“三貼近原則”即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教學要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如何在課堂上體現以生為本,是每一個一線教師面臨的挑戰。面對新課程,教師唯有大膽的去嘗試,嘗試改革和創新,才能勝任新教材,培養出符合新時代的合格人才。在實際的教學中,我有了一些初步的探索,現表達出來和同仁們共享。
一、要在形式上下點功夫
也只有先從形式上改革才能讓學生直接感觸到新課改的到來,學生才能較快的進入角色。為此我先從學生的座次上下功夫,將全班44個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分學習小組要體現男女生搭配,好中差學習成績的搭配,性格內外向搭配。為做到這樣的合理分配,教師必須通過測驗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仔細觀察掌握每個學生的性格特征,通過寫一篇關于家庭情況的文章了解學生的家庭境況。把握這些基本的情況,其目的是將學生分成較為合理的小組。在這樣的小組中學習,學生就會優劣互補、互相競爭、互相幫扶使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都有所收獲,成為很好的合作伙伴。這也是刻意為合作學習提供平臺,要知道新課改的亮點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有了合作,才能排除萬難取得成功。當然小組的分配不是固定不變的,時間一長,同學們對已有的學習伙伴就會有一種厭倦感,因而重新搭配人員分小組顯得尤為重要,這樣學生才能保持持久的合作狀態。還有就是在鼓勵學生的方法上也要在形式上下功夫。教師的口頭表揚、學生的掌聲鼓勵固然不可缺少,但最重要的是讓學生的每一次突出都有所記錄,讓他們真正有一種成就感。為此制定一個量化考核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量化考核表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幾個可行的考核項目,每個項目有相應分數,張貼在教室里,在課堂中要運行,記錄每個小組精彩的合作和突出的創意,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感覺到為集體打拼很榮耀。
二、要教學方法上下功夫,體現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教學模式
(一)靈活采用多種導入法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穎別致的導入能很快抓住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設置懸念法,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比如在講商品時,先設置一個情景:自家生產的糧食,一部分用來滿足家人的需要,一部分用來出賣。問:同樣是糧食它們有什么不同?然后自然導入新課:那么我們就從今天的學習中尋找答案吧。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一些感性直觀、具有典型性的寓言故事、成語典故、歷史故事、生活故事、名人名言等導入教學,可使枯燥問題趣味化、抽象問題具體化、復雜問題簡明化、深刻問題通俗化,特別容易吸引學生,引發學生思考。這樣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又通俗易懂,吸引了學生的求知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小組辯論法
語文課教學理論性強,枯燥乏味,怎樣使學生能辨明真偽,準確記憶,甚至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其實對這類問題,教師讓學生自由組合,分組辯論,許多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在辯論前,首先要求學生共同討論,擬出小組所持觀點的依據。在辯論過程中必須是在對方陳述結束后,再提出新的反駁意見或補充發言。當然在小組辯論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具體的辯論指導。通過總結點評,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通過辯論,激起學生思維的沖突,使學生在互相駁斥、辯解中發現真相,從而更加鞏固了書本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體驗式教學
體驗式教學是以教材為載體,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依托,在教師的點撥下,讓學生主動參與、自我體驗、互相合作,從而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健全人格的過程。研究表明:“閱讀的信息,我們能記得百分之十;聽到的信息,我們能記得百分之二十;但所經歷過的事,我們卻能記得百分之八十。
三、要培養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
以良好的風范感染學生,以高尚的人品影響學生,以真摯的情感說服學生,這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必備因素。課堂是師生交流的平臺,如何在這個平臺中讓學生“信其道”很重要。作為老師要給予學生平等對話的機會,當學生做的不到位時要鼓勵要寬容;當學生困惑要耐心要幫助;當學生困倦時要調節要關注;當學生迷失時要挽回要盡力。語文課堂更是師生交流人生看法的陣地,在這個陣地中教師要扮演好幫主的角色,給予學生方方面面的需求。尤其要結合教學內容,達成情感人身價值觀的教育,讓學生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加寬廣一些。這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良師益友,學生在你那兒獲得了的真實東西,你讓他愉悅了,讓他充實了,讓他心胸開闊了。他怎能不感激你呢?而恰在這感激中和諧的師生關系已形成。教師定要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用心和學生相處,給予學生愛的教育,這樣的課堂才是精彩的,活靈活現的。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的課堂只有善于改革創新,才能“活”起來。也唯有活起來的課堂才能承載新課改的諸多要求,才能培養出合格的富有時代氣息的人才,才能彰顯素質教育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