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歌唱是一門藝術,而聲樂教學是一項內容豐富、技術性、科學性極強的系統工程,它通過對歌唱器官各個環節的綜合訓練來塑造最美好的人聲。然而當前教學活動中,在許多人包括許多學生的心目中,都認為唱歌越大聲越好。由于長時間的不當歌唱,造成聲帶疲勞、充血而產生了聲音嘶啞等現象,帶來了一系列的嗓子病變。為了克服喊唱等帶來的種種不足,采用獲得正確歌唱狀態的最有效方法就是用輕聲進行歌唱。
關鍵詞:歌唱教學;輕聲唱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5)03-0098-02
收稿日期:2015-02-01
作者簡介:
麥小華(1965-),女,音樂中學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聲樂。(廣東 臺山/529200)
歌唱是一門藝術,而聲樂教學是一項內容豐富、技術性、科學性極強的系統工程,它通過對歌唱器官各個環節的綜合訓練來塑造最美好的人聲。而這美好的人聲——唱歌是音樂藝術中最易為學生所接受、喜愛、理解的一種藝術形式,每當人們聽到優美、悅耳的歌聲,都感到是一種美妙的藝術享受。
然而當前教學活動中,在許多人包括許多學生的心目中,都認為唱歌越大聲越好,有些音樂教師在上課時也讓學生從頭到尾地放聲高唱,更有甚者,在歌詠比賽中,常常出現喊唱的現象,還被稱之為“雄壯有力”。由于長時間的不當歌唱,造成聲帶疲勞、充血而產生了聲音嘶啞等現象,帶來了一系列的嗓子病變。
為了克服喊唱等帶來的種種不足,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努力進行探索,深深體會到采用獲得正確歌唱狀態的最有效方法就是用輕聲進行歌唱。
“輕聲”是與大聲相對而言的,是指用輕微的氣息,但并不意味呼吸淺聲音虛,相反吸氣要深,而呼出時慢而輕,聲音要實。練習時,要用鼻孔和上下齒的縫隙同時吸氣,吸得柔而輕。在呼氣時,由于是輕唱,所以在聲音延長的較長過程中,橫膈膜、腹肌的控制和支持就要加強,這樣氣息出得平穩和均勻,發出的聲音是柔和、甜美的。因此,其為聲樂教學、訓練帶來許多好處。
一、保護學生的嗓子
高中學生入校時正處于變聲階段,高上不去,低音下不來,音域窄,聲音容易嘶啞,更不用說大聲喊唱。如果不引導學生按正確的方法學習唱歌,就可能致使學生在變聲期的嗓音得不到保護而發生病變,造成一輩子的痛苦。另外,一個沒有掌握正確唱歌方法的人,不可能有很強的唱歌能力(指歌唱的呼吸能力、歌唱的音域、歌唱的共鳴及咬字的能力等)。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顧學生的實際情況,而要求學生把聲音全部放送出來,勢必造成學生使勁喊唱,給歌唱器官以沉重的負擔,其結果是聲音真、白,高音唱不上去,且缺乏表現力。這種效果不但不能使學生很好地學會歌唱,久而久之,還會導致發聲器官的疾病,萬萬使不得。
筆者在音樂教學實踐中采用“輕聲唱法”。由于輕聲唱法是讓學生實聲輕聲地唱,避免了學生大喊大叫,從而也避免了學生過度使用嗓子。由于筆者堅持在教學、訓練中使用輕聲唱法,所教的學生少有因為唱歌而引起嗓子上的毛病,相反有不少的學生在學習使用輕聲唱法,以前因大聲歌唱而引起的聲沙毛病反而逐漸減少了許多。實踐證明,輕聲唱法是克服喊唱最為有效的措施。
二、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糾正學生唱歌中出現的各種錯誤
學生在學習唱歌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錯誤,如唱錯音,常用的一些裝飾音沒唱出來,很多時候還會出現跑調等情況。這時如果學生大聲喊唱,音量極大,往往蓋過了教師的琴聲故而自己毫無感覺,而且由于聲帶疲勞,唱到高音只靠叫喊,也無意顧及音準。而如果要求學生用輕聲唱法哼唱,由于聲音輕,學生聽覺能力提高,有利于學生在唱歌過程中集中注意力,邊唱邊聽伴奏(或集體的聲音),修正自己的音準,糾正錯誤,更準確地表現歌曲。
例如,筆者初教的一個美音加強班,學生素質不錯,但也從初中帶來了“喊唱”的毛病,一唱起歌、上起視唱來就叫聲震天,但往往不是跑調就是唱偏了音,還常給旋律加滑音,花很大力氣給他們改,當時倒還能糾正一下,但過后照唱不誤,連班上排練的合唱參加學校的歌詠比賽也因跑了調拿不到名次,為此學生很不高興。后來經過學習研究大量的參考書和報刊,加上有經驗老教師的幫助,筆者開始多在課堂上使用輕聲唱法。剛開始學生不習慣,覺得沒勁,但在教師的強制下使用了一段時間以后,學生嘗到甜頭,唱跑調的現象少了很多,唱錯了音也很容易可以改回來,學歌學唱比以前容易了,歌聲也比以前優美了許多。學生的學習興趣日益提高,音樂課變得輕松、愉快。
淺析歌唱教學中的輕聲唱法
三、有利于音色的統一和協調
一個班或一個合唱團的學生音色并不一致,他們有的較圓潤明亮,有的尖細緊張而極為突出、有的又嘶啞蒼白而缺乏表現力需要教師在教學訓練中把全班或全團的音色協調起來,這時使用輕聲唱法是很好的方法,因為輕聲唱法能使氣息平穩、均勻、柔和、暢通。音和音之間可以連貫、輕巧、集中、優美、音色統一。另外,能使學生聽覺更加敏銳,聽清楚自己的聲音與集體聲音的異同而盡量把聲音往集體聲音上靠攏而達到統一協調。在合唱訓練中,更能使每個聲部的學生注意與其他聲部的均衡,取得協調、統一、和諧的合唱效果。筆者多年里與其他同事一起負責學校合唱團的訓練演出工作,還常擔任指揮,在訓練過程中也多要求學生多用輕聲唱法,在這基礎上逐步地指導他們用氣、用力、發聲、吐字等各方面的技巧練習,使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聲音,更好、更完整地表達歌曲。通過我們的努力,學校合唱團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較高難度的合唱作品都能完整、正確、優美地演唱出來,幾年來參加各類的文藝比賽和演出都獲得優異的成績,其中參加市組織的中學生合唱比賽還榮獲了特等獎,深受各級領導和群眾的歡迎。
四、有利于培養學生表達歌曲的感情
輕聲唱法發聲自然,音高穩定,音色柔和優美。學生通過一定階段的學習后,對輕聲唱法有了一定的體會感覺后,就可把這一感覺運用到實際的歌唱中去。例如:在教舒伯特的《搖籃曲》時,筆者引導學生在輕柔之中感覺搖籃輕輕擺的韻律,使人猶如看見了慈愛的母親在輕輕擺動著搖籃,小寶貝在媽媽的甜蜜輕柔的音韻中進入夢鄉,以情帶聲,使整個歌曲在甜美柔和的氣氛中進行,很好地表達了歌曲的感情。
在教學中運用“輕聲唱法”,學生學會了一定的發聲知識,又能比較好地掌握聲音運用,希望更多的音樂教師在課堂上使用輕聲唱法,使我們的音樂課上得更加輕松、愉快,讓我們聽到更多優美、動聽的歌聲。
責任編輯 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