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 馬寧 馮波

[摘 要]目的 探討損傷控制性技術在肝膽外科損傷臨床手術中的應用價值,對相關的臨床治療過程和治療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10月期間在該院收治的180例肝膽外科患者的臨床資料。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兩組,其中觀察組患者90例,采用損傷控制性手術的治療方式;參照組患者90例,采用常規手術的治療方式。對兩組患者的臨床各項指標。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90例患者中,死亡患者9例,病死率為10%,出現粘連性腸梗阻患者5例,占5.56%,肺部感染4例,占4.44%;參照組90例患者中,死亡患者為25例,病死率為27.78%,出現粘連性腸梗阻患者9例,占10%,出現肺部感染患者9例,占10%。統計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出現粘連性腸梗阻、肺部感染并發癥的發病率以及死亡率明顯低于參照組患者(P<0.05),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損傷控制性技術在肝膽外科損傷臨床手術中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在治療效果上可以有效降低粘連性腸梗阻和肺部感染等的并發癥的發病率,有效降低病死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損傷控制性技術;肝膽外科損傷手術;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6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742(2015)03(c)-0007-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damage control technology used in the clinical hepatobiliary surgery injury operation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process and effect.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180 cases admit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of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2 to October 2014. And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reference group. 90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damage control operation treatment, and 90 cases in the reference group were given the conventional operation treatment. And the clinical index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of the 90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9 patients died, the mortality rate was 10%, 5 cases had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ccounting for 5.56%, 4 cases had pulmonary infection, accounting for 4.44%. Of the 90 cases in the reference group, 25 cases died, the mortality rate was 27.78%, 9 cases had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ccounting for 10%, 9 cases had pulmonary infection, accounting for 10%. The statistical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nd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mortality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P<0.05),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Damage control technology used in the clinical hepatobiliary surgery injury operation has high application value,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nd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and the mortality rate, therefore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Damage control technology; Hepatobiliary surgery injury operation; Application value
肝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肝膽部位受損會對人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在損傷性急癥的臨床中,肝膽外科損傷的發病率非常普遍,如何提高肝膽外科損傷手術的臨床水平是當前的重要工作之一[1]。損傷控制性手術(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自1983年被Stone提出后,損傷控制性手術是指在創傷早期對患者實施簡單的外科手術對患者的損傷進行控制,可有效地救治危重患者[2]。為探討損傷控制性技術在肝膽外科損傷臨床手術中的應用價值,該研究以2012年6月—2014年10月期間在該院收治的180例肝膽外科患者為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在該院收治的180例肝膽外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兩組:其中觀察組患者90例,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在25~66歲之間,平均年齡(33.6±8.2)歲;創傷原因包括:交通事故50例,高空墜落15例,利器損傷14例,其他11例;創傷種類包括:肝膽損傷49例,伴發脾胰腺損傷18例,胃腸損傷15例,其他8例。參照組患者90例,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在22~64歲之間,平均年齡(38.6±9.1)歲;創傷原因包括:交通事故48例,高空墜落10例,利器損傷19例,其他13例;創傷種類包括:肝膽損傷46例,伴發脾胰腺損傷20例,胃腸損傷14例,其他10例。
1.2 患者納入標準
與以下納入標準不符的患者不予以納入:
病人的急性手術時間>90 min,pH<7.25,血乳酸>5 mmol/L,剩余堿≤-8 mmol/L,體溫<35℃,PT>19 s,APPT>60 s,合并關鍵血管和多個臟器出現損傷,符合其損傷控制型手術的治療標準[3]。
1.3 治療方法
1.3.1 參照組 參照組采用常規I期手術進行治療#手術結束后縫合患者腹腔創口并采取腹腔引流處理#及時將患者送到重癥監護室進行生命體征情況的觀察并實施復蘇治療[4]。
1.3.2 觀察組 損傷控制手術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救命手術。包括3個方面:①控制出血可采用填塞、結扎,側壁修補,血管腔外氣囊壓迫,血管栓塞,暫時性腔內轉流等;②控制污染#即快速修補,殘斷封閉,簡單結扎,置管引流等;③避免進一步損傷和快速關腹,即用巾鉗,單層皮膚縫合,人工材料,真空包裹技術。突出強調有效,快速和簡單[5]。第二階段:ICU復蘇,包括復溫(電熱毯,暖水袋,空調,熱濕氣體吸入,溫鹽水腹腔灌洗,加熱輸液裝置,糾正凝血障礙,血小板,凝血因子,纖維蛋白原,呼吸機通氣支持,糾正酸中毒、擴容,吸氧,血管活性藥物,堿性藥物)及全面體檢避免漏診[6]。第三階段:計劃性再手術(取出填塞,全面探查,解剖重建)[7]。
1.4 觀察指標
該次研究中,該研究著重對兩組患者的死亡率,粘連性腸梗塞,肺部感染情況等方面的因素進行了觀察統計。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6.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進行c2檢驗[8]。
2 結果
在經過治療后,觀察組90例患者中,死亡患者9例,病死率為10%,出現粘連性腸梗阻患者5例,占5.56%,肺部感染4例,占4.44%;參照組90例患者中,死亡患者為25例,病死率為27.78%,出現粘連性腸梗阻患者9例,占10%,出現肺部感染患者9例,占10%。統計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出現粘連性腸梗阻、肺部感染并發癥的發病率以及死亡率明顯低于參照組患者(P<0.05),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在該研究中,回顧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10月期間在我院收治的180例肝膽外科患者的臨床資料。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兩組,其中觀察組患者90例,采用損傷控制性手術的治療方式;參照組患者90例,采用常規手術的治療方式。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90例患者中,死亡患者9例,病死率為10%,出現粘連性腸梗阻患者5例,占5.56%,肺部感染4例,占4.44%;參照組90例患者中,死亡患者為25例,病死率為27.78%,出現粘連性腸梗阻患者9例,占10%,出現肺部感染患者9例,占10%。統計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出現粘連性腸梗阻、肺部感染并發癥的發病率以及死亡率明顯低于參照組患者(P<0.05),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表明損傷控制性技術在肝膽外科損傷臨床手術中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在治療效果上可以有效降低粘連性腸梗阻和肺部感染等的并發癥的發病率,有效降低病死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目前的損傷控制技術在肝膽外科損傷手術臨床中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其手術技術的本質特征是處理自身的損傷和控制手術,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9}。我們可以把損傷控制性技術在肝膽外科損傷手術中的應用看成是損傷控制方案中的一種,為了防止手術的進一步損傷,通過對嚴重創傷患者的一些簡單操作,通過對患者創傷部位的控制,為患者的進一步治療打好堅實的基礎[10]。相比于傳統的手術方式,在手術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是患者會出現大出血,休克,合并其他腹腔臟器損傷,而且因為手術時間較長的關系,會因手術時間較長而長時間暴露腹腔臟器時間較久,導致患者出現粘連性腸梗阻、肺部感染并發癥的發病率以及死亡率明顯攀升[11]。
結合杜宗志[12]對損傷控制性技術的研究發現,將損傷控制性技術在肝膽外科損傷手術中應用需要注意三點關鍵因素:首先是在I期的簡化手術中,為了加快手術進程,需要著重對污染和出血進行及時簡便的處理,以此來保證手術的進一步進行,其次是在患者復蘇方面,包括恢復血容量、穩定血流動力學、糾正凝血機制,可對正死亡三聯癥進行進一步的糾正,最后是在II期確定性手術的過程當中,就是當患者體溫和凝血功能恢復正常以及血流動力學穩定后對其損傷臟器進行的確定性修復手術,主要從探查、去除填塞、關閉胸腔和腹腔等幾個手術步驟方面對手術進行把控,一般來說,II期手術在進行時間的選擇上通常是在I期手術結束之后?;谝陨?點,通過對以上3個關鍵因素的把握,就可以有效降低粘連性腸梗阻和肺部感染等的并發癥的發病率,有效降低病死率,提升手術的整體質量,最大程度上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綜上所述,損傷控制性技術在肝膽外科損傷臨床手術中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在治療效果上可以有效降低粘連性腸梗阻和肺部感染等的并發癥的發病率,有效降低病死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郭俊,代燕玲.損傷控制性手術在肝膽外科中的應用分析[J].藥物與人,2014(8):266.
[2] 趙瑞銀.肝膽外科損傷控制性手術臨床應用療效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3(1):55-57.
[3] 杜宗志.損傷控制性手術在肝膽外科中的應用分析[J].當代醫學,2013(16):109.
[4] 陳國城.損傷控制性手術在肝膽外科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22):214-215.
[5] 熊少剛,周大文,劉波.損傷控制性手術在肝膽外科中的應用分析[J].中外醫療,2013(32):68,70.
[6] 艾比拜·依明,艾克白爾江·艾尼瓦爾.肝膽外科損傷控制性手術臨床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3(11):103-104.
[7] 楊金福.損傷控制性手術在肝膽外科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3(32):78,80.
[8] 王永忠.肝膽外科中損傷控制性手術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4(8):66-67.
[9] 劉偉元.肝膽外科損傷控制性手術臨床應用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4(9):51-52.
[10] 王東風.用損傷控制性手術治療肝膽外科損傷的療效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16):267-268.
[11]李正賦.探討損傷控制性手術治療嚴重腹部創傷的臨床價值[J].中外醫學研究,2014(6):35-36.
[12] 迪力木拉提·麥麥提依明.損傷控制性手術治療肝外膽管外傷效果觀察[J].中國傷殘醫學,2014(6):105-106.
(收稿日期:2015-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