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恒 高潔
【摘要】中國的公共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重輸入,輕輸出”的問題。學生的聽力閱讀較好,而寫作口語普遍較差。一方面課時分配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口語能力,另一方面,寫作口語的教學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本文希望能就寫作的教學提出一些有益的思考。
【關鍵詞】公共英語 ?教學 ?寫作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100-02
一、引言
寫作在英語學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寫作了解學生進度,學生也能通過寫作加強英語輸出能力。不可否認,寫作是衡量學生英語綜合水平和應用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同時,寫作在英語四六級、英語競賽、研究生入學考試中都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提高寫作能力也是學生迫切的需要。
二、問題分析
非英語專業學生四級寫作的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詞匯量太少,用詞不當,句子的搭建有問題。大學生寫作中的用詞不當主要有:詞義和詞性誤用;用詞錯位;句子不完整;指代不清,懸垂修飾語等等[1]。
有的學生生拼硬造,搭建的句子模棱兩可、讓人費解,致使文章思想表達不清,意義含混。還有的學生為了消除詞匯障礙,采取消極的辦法,影響了思想的表達,造成文章空洞無物、缺乏說服力,削弱了文章的效果,降低了文章的等次。
第二,漢語思維嚴重。中英文化上的差異主要是由于在寫作過程中,當中文與英文某些特征相異時,學生就用母語規則來表達英語句子,這種句子往往不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學生不能用規范地道的英語清楚適當地表達思想,在寫作中,很多句子有明顯的漢語思維影響的痕跡。也正是由于母語思維模式的干擾,中國學生在英語寫作中常常造出許多令人捧腹的詞語,如:長足的發展(long?鄄foot development)、紅茶(red tea)、一貧如洗(as poor as is washed)、多如牛毛(as much as a cows hair)、人山人海(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揮金如土(spend money like earth)、手機(hand call),茶杯(tea glass)等[2]。
另外,在文章的組織也體現出中西不同思維方式對寫作的影響。美國學者卡普蘭曾對英語和東方語言學習者寫的英語文章進行對比分析,發現篇章的組織方式反映了人的思維模式。他認為英語篇章的組織和發展是“直線型”,即直截了當地陳述主題,進行論述。英語表達要求直截了當,環環相扣,步步為營。受此影響,英語寫作時,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往往概括主題思想,然后再引出具體事例或細節,發展思路;漢語學生寫作方式呈“螺旋型”,即不直接切入主題,而是在主題外圍“兜圈子”或“旁敲側擊”,最后進入主題。人們認為這種方式含蓄、委婉,容易使人接受[3]。受漢語思維模式的影響,學生在英語寫作時往往不能做到開門見山,闡述時不從主題入手,不能緊扣主題進行寫作,致使文章主題不明確,觀點不夠鮮明、結構松散、主次不分。
第三,缺乏應試技巧。很多學生在著手寫作時并無審題和構思的概念,有的不寫標題,有的拿起筆就寫,洋洋灑灑,言尤未盡,文章臃腫啰唆甚至偏離主題;有的則是無從下筆,擠牙膏一樣,語言貧乏。對于字數的把握不準,不是寫得太短就是寫得太長,寫得太短的會因為字數不夠而失分,太長的又因為閱卷老師任務繁重,時間緊,不能因為一篇文章亂了整個閱卷節奏。還有一些學生的筆跡潦草,無法看清楚,這些都是造成低分的因素。
三、應對策略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首先,缺乏練習。很多教師任務過重,必須要完成基本課時數,同時非英語專業學生一般都是大班上課,數量眾多,作業批改無法真正落實。
其次,偏重語法,忽視了表達能力的培養。很多教師注重講解語法,似乎英語教學就是教語法。學生覺得課堂枯燥,覺得學習英語就是背單詞。這樣即便師生雙方都努力了,表達輸出的能力不能有效提高。
為此,我們應該從課堂教學出發采取相應的策略。
第一,安排足夠的時間寫英語。有人曾經說過“Tell me, Ill forget; Teach me, Ill remember; Involve me, Ill learn.”寫作就是讓學生參與進來的很好的方法。具體可以采取下列方法:
(1)抄課文。一開始學生是抄詞。后來就變成了抄句子。速度快了,字也工整了。學生可以真正的感受英語,提高語感。
(2)默寫段落。幾分鐘之內背誦一段,然后馬上默寫,對照原文找出不符之處,更正之后再默寫一遍,直到全部默寫正確。
(3)聽寫。可以把課文中難句的解釋、課文的總結以聽寫的方式讓學生寫在本子上。避免一堂課下來,學生只記下了一些單詞。這樣聽寫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句子是如何組織起來的。
(4)結合課文練習寫作。許多教師認為這是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好方法[4]。
第二,轉換思維模式。在寫作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講解詞法、句法、語篇等,而且要分析英美民族的思維活動方式和觀念原則。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認識英語和漢語的差別,發現并比較英漢思維模式的不同,培養學生洞察文化差異的自覺意識,了解思維模式差異對語言表達的影響,從而排除漢語思維的干擾,使其逐步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從根本上提高學生準確、規范的表達能力。只有讓學生真正理解為什么在表達同一思想,英漢思維方式不同這一關鍵問題時,才能促使學生在英語寫作學習過程中以英美人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盡量減少中國式英語的出現,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第三,圍繞主題分組討論,豐富學生的寫作思路。通過老師課堂引導學生討論寫作題目,能使學生寫作思路更為清晰、寫作內容更為豐富、寫作語言更為地道、寫作興趣更為濃厚。隨著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可以開展學生互評。在學生互評中,每一篇寫作的讀者不只是教師,還有許多與作者興趣相同、思維活躍、善于發現問題的同齡人,由此獲得的寫作信息以及評改策略大大超出教師單一的評語。通過互評可以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培養他們的鑒賞能力,加快寫作信息的反饋,加大寫作訓練量。
第四,抓好寫作批改。傳統的批改方法是教師把大量的學生寫作帶回去,細心批閱,標出寫作中所有的語法、拼寫和詞匯錯誤,打上分,并寫上評語再把寫作發下去。但不少學生只是隨便看一看就放到一邊去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采取相應措施,把寫作批改的重點放在內容上,有語法錯誤但有內容的文章比沒有語法錯誤但言之無物的文章要好。對那些影響了思想交流,嚴重句法和語法錯誤在課堂上評講。注意標出寫作薄弱之處的同時,對其中閃光之處也要著重標出,多加鼓勵,以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
四、結論
總之,寫作能力是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中關鍵的一環,公共英語教學中抓好寫作能力的培養不僅能夠提高各項考試的通過率,提高學習的興趣,而且符合“終生學習”的要求,學生在運用英語的過程中可以不斷提高自己。
參考文獻:
[1]喬愛玲、張相銘.英語寫作技巧[M].青島:青島出版社,1996.
[2]李慶明.英漢語言文化比較[M].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7.
[3]Kaplan, R. Cultural Thought Pattern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Language Learning [J](16):1–20,1996.
[4]杜金榜. 從學生英語寫作錯誤看寫作教學[J].外語教學,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