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例導讀】
注重促進學科融合,發展學生綜合能力,以學生核心素養模型來推動和促進課程改革的發展,這已成為國際課程改革與發展的趨勢。在我國,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體系也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近年來,常州市教育局以課例研究為載體,開展了思想品德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究,構建了思想品德學科核心素養模型,注重以“公民素養”為核心的調適力、思辨力、信念力和行動力的提升。劉文明老師《在“責任”中長大》的課例,通過“議責任”“悟責任”“辯責任”“明責任”四個環節,著力于培養學生對負責任行為的認同,增強其責任意識,提高責任能力。戴慧、唐鳳林、王玉萍老師則從不同的角度對思想品德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培養路徑進行了思考,對我們應該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執教者簡介】
劉文明,常州市實驗初級中學思想品德學科教師,學生發展處副主任。多次參與國家、省、市級的課題研究,多篇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曾獲常州市優課評比一等獎。
【課堂實錄】
一、課堂導入
(課前在黑板上畫幾棵小樹,中間畫一棵不完整的大樹,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
師:同學們,老師認為社會就像一片樹林,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就像一棵樹,樹木長大才能形成樹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如何長大的話題(黑板上板書:長大)。給大家介紹一位朋友,讓我們在他的故事中感悟成長,請看大屏幕。(播放2013年度全國“最美孝心少年”邵帥的剪輯視頻)
師:同學們,從視頻中你們發現邵帥有哪些優良品質?
生1:孝順、勇敢,捐獻骨髓救他的媽媽。
生2:勤奮,他雖然承擔起了照顧媽媽的責任,但在學習上一直很努力。
生3:懂得感恩,他長大了想當一名義工,幫助別人,回報社會。
師:大家發現邵帥堅強、勇敢、孝順,懂得感恩,這些優秀品質與他的責任感是分不開的,是他在承擔責任時凸顯出來的。現在就讓我們通過今天的學習,和邵帥一起在責任中長大吧!
(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并產生共鳴,為新授課奠定情感基調。)
二、新課學習
第一環節:議責任
師:同學們,讓我們再次回顧視頻,思考:12歲的邵帥挑起了哪些擔子?以后他還想要挑哪些擔子?
生1:邵帥在家庭中照顧他的媽媽和外婆,給她們做飯,還要每天往返醫院給媽媽送飯。
生2:我認為邵帥為他媽媽捐獻骨髓也是他挑的擔子。
生3:他在學校里學習刻苦,特別是學畫畫很努力,以繪畫年級第一的成績被保送上了中央美院附中高中。
生4:邵帥說他長大后要當一名義工,回報社會,這是他長大后想要挑的擔子。
師:同學們的回答有理有據。是啊,邵帥用他年幼的肩膀挑起了救護母親的重擔,長大后還要回報社會,他是一個多么有責任感的孩子啊!同學們,你們現在的年齡和邵帥差不多大,讓我們反思一下:14歲的我挑過了什么擔子?還有哪些應挑而沒挑的擔子?請同學們將答案寫在課本89頁上,兩分鐘后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推薦同學在全班交流。
生1:我在家中幫父母做一些家務,應挑而沒挑的擔子是對父母的體諒和理解不夠。
師:我想你的父母聽到這番話肯定會很感動。
生2:我在學校里認真聽課,積極參加各項活動,為班級增光,應挑而沒挑的擔子是有時候作業不能及時完成,有點拖拉。
師:你集體榮譽感很強,老師相信你以后在學習上一定能夠更加積極主動。
生3:我能夠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在公交車上能夠給老人讓座,應挑而沒挑的擔子是看到同學亂扔垃圾沒有及時制止。
師:老師很高興你既有法律意識,又有公德心
……
(設計意圖:通過與邵帥的對比反思,讓學生自己明確該承擔的責任,鼓勵他們勇敢承擔起該承擔的責任,認識到責任意識是一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學生使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對認知、情緒、意志、意向等內部心理活動進行調節適應,對個人和外部世界的矛盾沖突進行調節適應,能正確處理與自我的關系,促進社會性發展的能力。)
師:通過反思,老師很高興大家能正確認識自己,我相信你們一定會以邵帥為榜樣,勇于承擔更多的責任。經過思考,我們發現責任意識就是要求公民承擔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等多方面的責任。現在我們可以根據這一知識來完善黑板上的這棵“責任之樹”,請一位同學上黑板將這棵樹畫完整,其他同學在下面畫。
(一學生在黑板上將責任之樹畫完整,其他同學修改或補充,最后教師補充。)
師:同學們,這就是我們人生的“責任之樹”,只有盡到這些責任,我們才能成為好兒女、好學生、好公民,所以,責任意識是一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PPT展示知識鏈接一:責任意識是一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環節:悟責任
師:邵帥被評為最美孝心少年就是對他勇于承擔責任的褒獎,他的故事也揭示了責任與成長的關系。民間有兩句話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對關系,一句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另一句是“慣大不成人”。同學們請你們談談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生1:由于家庭貧困,所以窮人的孩子一般很早就會參加家里的勞動,替大人分擔責任。
生2:“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讓我想起了感動中國人物洪戰輝,當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就承擔起了照顧他妹妹和父親的重任,撐起了困境中的家庭。我認為他就是典型的“早當家”的孩子。
生3:我談談對“慣大不成人”的理解: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啃老族們因為從小習慣了依賴父母,失去了在生活中和社會上獨立自理的能力,也養成了懶惰和只接受別人勞動果實的習慣,因而長大了還只會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
……
師:同學們,你們的回答真精彩,其實“早當家”和“不成人”從正反兩方面揭示了責任與成人的關系,告訴我們一個沒有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的人,不管有多大年紀,都算不上是成熟的人,所以,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才是成人的基本標志。(PPT展示知識鏈接二: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是成人的基本標志)
師:其實我國的相關法律也明確了這個道理(PPT展示法律知識: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年滿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未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師:從法律來看,責任能力是隨著成長“自然”而來的,是無可逃避的,所以我們要從現在開始不斷增強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
第三環節:辯責任
師:邵帥的事跡播出以后,有些人說這孩子真不幸,小小年紀就要挑起如此重擔;也有人說,這孩子是好樣的,將來肯定能成才。同學們,你們認為責任是負擔還是動力呢?下面讓我們來舉行一場小小辯論會:
正方1:我們認為責任是動力,對于一個負責任的人來說,內心強大的責任感會促使他將壓力轉化為動力,這種力量會讓他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激勵他攻克一道又一道的難關。一位著名的企業家說:“當我們的公司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機時,我突然不知道什么叫害怕了,我知道必須依靠我的智慧和勇氣去戰勝它,因為在我身后還有那么多人,可能就因為我,他們從此倒下。我不能讓他們倒下,這是我的責任,因此我在最艱難的時候,才變得異常勇敢。當我們走出困境的時候,我對自己的勇敢難以置信,我會這么勇敢嗎?是的,那一次遭遇讓我真正明白了,唯有責任,才會讓你超越自身的懦弱,真正勇敢起來。”
反方1:我們認為責任是負擔,因為責任意味著付出。就拿邵帥來說吧,對方辯友,我想問:你們同情邵帥嗎?我肯定你們的回答是同情,你們為什么會同情他呢?難道不是因為他年齡小就遭遇生活的不幸,他小小年紀就要承受如此重擔,而且因此還影響了他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邵帥沒有遭遇這些,他的學習和生活一定能夠更加順利和幸福。
正方2:對于邵帥我們不只是同情,更多的是敬佩和崇拜,敬佩他的堅強勇敢,崇拜他勇于承擔責任。從事件的表象來看邵帥是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和困難,但是透過表象我們看到的是邵帥短短時間就從一個孩子成長為大人了,他承擔責任的能力遠超許多同齡人,我們相信他現在能夠承擔起救助媽媽和撐起家庭的責任,將來他一定能夠承擔起更多的責任,而這樣的人正是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邵帥不就是在責任推動下迅速成長起來的嗎?對方辯友,你們不會希望自己成為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吧?
反方2:我們當然會長大成人,但是我們不希望遭遇邵帥這樣的不幸。我想問對方辯友一個問題:如果在下公交車的時候,你看到一個老奶奶摔倒了,你會去攙扶她嗎?
正方3:當然會啊,扶危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長和老師不是從小都這樣教育我們嘛!
反方3:那我告訴你,你攤上事了。南京的一位好心市民彭宇在下公交車的時候看到一個老太太摔倒了就前去攙扶她,還和其他好心人一起送她去醫院檢查,甚至墊付了醫療費。一開始老太太還不停地說“謝謝”,后來,事情就來了個180度大轉彎,老太太及其家屬一口咬定彭宇是“肇事者”,最后還鬧上了法庭,結果是彭宇敗訴,賠償老太太的損失。這就是承擔責任帶來的負擔啊!所以,我們友情提醒對方辯友要當心哦!
正方4:謝謝對方辯友的友情提醒。“彭宇案”我們也了解,雖然彭宇可能受了冤枉和委屈,但是他的行為依然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和支持,甚至在2012年他還獲得“中國好人網”舉辦的首屆“攙扶老人獎”特別獎“委屈獎”,給他頒發這個獎就是對他救助老人、承擔責任的肯定。
反方4:彭宇就因為攙扶老太太給自己帶來了麻煩,影響了他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還遭受了經濟損失。我老家泰州,前年有一個41歲的老師為了救一個落水兒童而犧牲了生命,給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負擔,這難道不是負擔嗎?
……
(設計意圖:通過辯論讓學生辯證地理解責任對人的作用,明白責任必定需要付出,但同時又能促進自身成長,從而讓學生能夠自覺承擔責任。通過本環節,培養初中生運用辯證的觀點和批判性思維方法進行分析、比較、評價,從而提高他們的思辨力。)
第四環節:明責任
師:通過辯論我們對責任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承擔責任需要付出甚至作出犧牲,因此,我們要給予勇于承擔責任的人肯定、褒獎和關愛,溫暖他們的內心,來彌補他們的付出和犧牲。承擔也能給我們以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智慧,促進我們成長,正如我們人生的責任之樹,經歷風雨和歲月的洗禮才能長成參天大樹。我們的身邊就屹立著許多這樣的大樹,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片“好人森林”。(播放公益視頻《好人就在身邊》)
師:是啊,好人是你,是他,是我們自己,在生活中,我們認真、勇敢地負起責任,不僅讓自己枝繁葉茂、茁壯成長,更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祝愿同學們未來成為有高度責任感的國之棟梁!
(劉文明,常州市實驗初級中學,213000)
責任編輯:宣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