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剛
摘要:在落實中央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的大背景下,立足中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基于泰州地區中等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現狀的調研,從理論層面上厘清創新教育、創業教育的關系,指出實施以創新教育為核心的創業教育,既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關于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要,也是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實效的關鍵所在;從實踐操作層面上提出在中等職業學校從頂層設計出發,更新教育理念,創新團隊建設,豐富教學資源,打造實踐平臺,實施以創新教育為核心的創業教育的具體工作舉措。
關鍵詞:中職;創新能力;創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5)10C-0054-03
隨著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和新經濟快速發展,中等職業學校不僅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向,而且應主動探索實踐指向創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引導學生樹立主動創業的意識,培養學生主動創業的基本素養,培養經濟新常態下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人才。
一、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創業教育的需求和意義
(一)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創業教育的需求
調查表明,美國最優秀的股市專家和高新技術企業主中有86%接受過創業教育。[1]為進一步探明中職校創業教育的基本現狀,筆者對泰州市6所中職校展開了關于開展創業教育情況的調查研究,在對中職校是否有必要開展創業教育的問題上,從學生的態度看,認為非常有必要的占82.5%,認為沒有必要的占3.7%,覺得無所謂的占13.8%;從教師的認識看,認為非常有必要的占88.7%,認為沒有必要的占11.3%。可見,在中職校開展創業教育是絕大部分師生的共同意愿。
(二)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創業教育的意義
傳統觀念認為,中等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適應一線生產要求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同時認為,中職校學生學歷層次低,文化基礎相對薄弱,不適合開展創業教育。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上創業成功典型中不乏所謂低學歷人士。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號召下,我國的創業活動已經呈現出了門檻低、平民化的趨勢,浙江的“淘寶村”已成為新時期萬眾創業的特殊典型。在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創業教育,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基本技能,適應了學生的多元發展需求;有助于學生在了解如何捕捉商機以及企業運作整個過程的同時,強化學生對職業崗位的敬業、責任、擔當、團隊和進取意識等,增強學生對未來工作崗位的適應能力,從而能夠更好的實現中職校人才培養目標。
二、創新能力培養在創業教育中的價值及作用
創業教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教育的第三本護照。創業教育的有效實施離不開對受教育者創新能力的培養。隨著經濟社會的轉型升級,企業日益重視挖掘一線員工的創新潛力,經常組織工人開展諸如小發明革新、小工藝改進等活動,很多的小微企業老板也是從創新起步完成其創業的夢想。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創業教育,必須高度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創新通常是創業成功的前提
經濟學認為,潛在的利潤動機和前景是驅使人們創新的動力所在。利益推動創新,創新引發新的投資,擴大生產資料的需求;與此同時,適應力差、觀念和行動遲滯的行業企業則被淘汰。由此,創新推動著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了經濟步入新的發展周期。產品需求來自于市場需要,企業的創新主要表征為產品創新,產品一旦被市場接納,企業往往會加強過程創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優化組織管理等。可見,創新是伴隨著企業的創建、成長和壯大的全過程。實踐證明,職業學校學生創業成功的案例在創業伊始即擁有了理念、技術或產品上的創新。沒有創新支持的創業難以成功,企業也難以發展。
(二)創新教育有助于創業能力培養
美國學者杰夫里·提蒙斯(Jeffry A.Timmons)指出,“創業是一種思考、推理和行為方式,它為機會所驅動,需要在方法上全盤考慮并擁有和諧的領導能力。”[2]熊彼特認為,企業家就是從事創新的人。就內涵而言,創新教育著眼于訓練人的思維與發展。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創新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實踐能力。通過創新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認識和理解新知識、新方法,而創業教育則著重于將知識和智慧予以物化。通過創業教育,培養學生能在不同的環境中勇于承擔責任、積極尋找機會、強化團隊合作、整合利用資源、科學制定決策、分析解決問題、創新并創造價值,形成創業初步能力。相反,循規蹈矩、墨守成規、機械重復從事一般勞動的人缺乏思考創業的勇氣和智慧。作為擁有一技之長的中職校畢業生要能夠成為創業者,思路創新、產品創新、工藝創新的能力必不可少,因此,創業教育的目標達成,其源泉和動力通常來自于創新教育。
從本質上說,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都是素質教育的深化,是職業學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可以預期,現代職業教育不僅是就業教育,還應該包括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創業教育,從而在更高層面上推進素質教育。
三、中等職業學校開展以
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創業教育的策略
李克強總理強調,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既可以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公平正義。”[3]實施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創業教育正是“讓人們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更好地實現精神追求和自身價值”的及時響應。結合泰州地區6所中職校關于開展創業教育情況的調研,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創業教育可采用以下策略:
(一)頂層設計+雙全推進
根據調研,只有6.1%的教師表示非常了解創業教育,8.2%的學生表示非常滿意創業教育課程,可見,學校對創業教育的關注程度不夠。事實上,大多數中等職業學校領導潛意識認為,中等職業教育僅僅是就業導向的教育,中職學生的培養目標離創業還很遙遠。因此,教育主管部門尤其是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除了給予必要的政策、資金等方面支持外,還要將創業教育作為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認識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的內在關系,樹立雙全推進的意識,即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全程實施,突出以創新教育為核心的創業教育,將創新教育、創業教育融入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分學期制定教育教學目標,安排教育教學內容。創新教育以激發創新精神為重點,以作品案例為載體,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規劃設計、動手制作、匯報評價的步驟實施;創業教育以創新作品為載體,結合所學專業或個人興趣愛好開展市場調研、需求分析、生產管理、市場推介、售后服務等理論和實踐的教育教學。對于有需求的學生,可鼓勵其跨專業選課,安排專門導師,拓寬視野、發揮潛能,幫助其在校期間加強實踐,真正通過創業教育發現特長、張揚個性,同時也能不斷激發和提升中職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和就業競爭力。
(二)典型引領+團隊合力
創業教育首先需要思想的解放、觀念的更新。調研顯示,70.4%的學生認為應加強教師的創業實踐能力,因此,學校不僅要重視提高創業教育教師的理論教學水平,更要注重定期組織開展優秀創業典型座談會,邀請優秀創業典型代表走進課堂或深入企業等實踐能力培訓的活動。同時,學校還要整合建立創新創業教育教研室,形成團隊合力。創新創業教育教研室的成員組成既要相對固定,又要相對流動;既有創新類指導教師,也有創業類指導教師;既有法政類等公共基礎課教師,也有包括財經類專業在內的專任教師;既有本校的專任教師,也有校外的優秀創業典型以及熱心教育事業的企業家。
(三)教育理念+教學資源
實施創新教育為核心的創業教育不能離開教育教學情境的建構和實踐的訓練。首先,要讓課堂活起來、動起來,讓課堂延伸至企業、商場、社區,保持課堂的澎湃激情、實現教育教學空間的轉換,這既是創業教育的需要,也是創業教育目標達成的關鍵所在。其次,要擯棄中職生不能創業、很難創新的傳統觀點,客觀分析創業教育現狀,從多元智能理論出發,充分正視中職學生無限的潛能,讓身邊的創新創業典型激發學生形成創業也是就業的強烈意識。最后,要組織多元化、扁平化的教學團隊,開發適合學生特點、體現地方經濟特色的校本教材,如本校獲得國家、省市級創新大賽的案例集、地方優秀創業典型成長案例集、圍繞創新作品開發的市場推介、產品說明、成本核算等相關的創業教育指導手冊以及多媒體教學資源庫等。
(四)實踐平臺+課題研究
創業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科學的理論指導。中職校不僅要以成立發明協會、打造創客空間、建立創業園等為主要的創業教育實踐平臺,還要通過模擬公司的創立與經營管理開展創業教育實踐活動。課題研究就是要著重從這些實踐平臺和實踐活動入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不斷積累教育教學經驗,不斷積累教學資源,不斷創新評價方式,不斷提高創業教育的實效。
經濟社會的發展、就業的要求,強化了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中職校既要從理念上厘清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的關系,強化對于創業教育的認識;又要從行動上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多元化的實踐教學平臺。總之,實施以創新教育為核心的創業教育,才能為社會在培養適應行業企業發展要求的就業人的同時,又能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社會人。
參考文獻:
[1]黃志純,劉必千.關于構建高職生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7(30).
[2]湯曉芹.中職校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途徑的研究與探索[J].中等職業教育·理論版,2011(11).
[3]李飛標,徐志玲.論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J].繼續教育研究,2011(6).
(責任編輯:曹鴻驊)
On Carrying ou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ith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bility as the Cor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XU Gang
(Jiangsu Jingjia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Jingjiang 2145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strategy, carrying out a research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aizhou District based on the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making clear the relationship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rom the theoretical level and implementing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ith innovative education as the core, are not only the needs to adapt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norm of technology talents training, but also the key to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rom the practical level,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start from the top-level design to update the education concept, make innovation in team construction, enrich the teaching resources, establish practical platform and implemen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ith innovative education as the core.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novative abili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