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
【摘 要】
為了讓學生能夠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展示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淵博的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不同題材和體裁的作文寫作。本文主要針對思辨類作文“好”作文的標準、對思辨類作文的理解以及如何寫好思辨類作文的有效方法進行了探究,以期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促進學生靈活地運用語言。
【關鍵詞】
高中語文 寫作教學 思辨作文
隨著高考話題作文的不斷增多,既有關注道德和人生觀的,又有思辨色彩濃厚的。教師要從審題、禮儀、構思等方面指導學生掌握思辨類作文的寫作方法,促進學生能夠寫出獨具匠心的文章,從而在眾多文章中脫穎而出。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寫作中觀點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思路清晰連貫,能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合理安排結構。通過寫作實踐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分析和綜合等基本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夠得到鍛煉。
一、“好”作文的標準
在《考綱》中對于作文的要求有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之分。在發展等級中明確指出好的作文應該深刻、豐富、有文采、有創新。具體來說就是深刻:通過現象深入本質,解釋事物內在的因果關系,觀點具有啟發作用。豐富:材料豐富,論據充實,形象豐富,意境深遠。有文采:用詞貼切,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力。有創新: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有個性色彩。
“發展等級”要求學生的作文要有個性,也是新課標“表達與交流”目標中“發展形象思想和邏輯思維,發展創造性思維”,“力求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的體現。這些要求也是教師評價學生的“好”的標準。學生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寫作文中才能夠做到有的放矢。
學生的作文要有個性這也就是對學生的思辨能力的一個要求。在議論文中,如果學生都說一些大家都知道的道理,用大家都知道的論據,那么,學生的作文就會變現出來千篇一律、沒有新意,沒有個性。劉錫慶教師認為:“作文的本質是寫作主體內在精神、獨特個性的自由展現,是其創造力的文字外化”。所以,學生在進行寫作的時候要注重自己的個性的體現和展示。
二、對于思辨性作文的理解
“思辨”顧名思義“思考辨析”,它體現在議論文的立論和論證之中。但是在目前很多學生的作文中都表現出了淺嘗輒止的現象。學生對于作文所提出的問題,并沒有進行深刻的思辨。在很多教師看來這樣的作文沒有深刻的意義,內容算不上豐富,創新不明顯,導致教師在評分的時候不會認為這是“好”的作文。
思辨性的作文要求學生的作文里面要包含學生的思考和辨析。要融入學生的個性,這樣學生的作文才能夠獨具一格、推陳出新。在寫作中學生要“見人之所未見,道人之所未道”,而不是人云亦云、老生常談,是要在人們司空見慣的事物上發現出別樣的美來。常事見常理,這是正常思維。常事見新義,這就是創新。思辨的產物就是創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生只有不斷地思考和辨析中才能夠提高自己的認識,讓自己的觀點變得更具有說服力和力量。在學生進行議論文寫作的時候,教師要多鼓勵學生進行思辨,讓學生的思辨能夠展現在作文中,不拘一格。
三、如何寫好思辨類作文
1.材料新鮮
好的作文是有生命力的,學生在選擇材料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新穎鮮活的材料。這就像是廚師做菜一樣,廚師要想做出色香味俱全的一道美味,就必須要選擇上好的食材;學生要想寫好思辨性的作文就必須要有新鮮的材料作為自己作文的素材。新鮮的材料能夠增強文章魅力,引起關注,更好發揮文章的效能。例如作文“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通過閱讀會明白這是說:“要傳授方法技巧,而不是直接給想要的東西”。其中一個學生就選用了這樣的材料:某公司車間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為了防止梯子倒下傷到人,工作人員特意在旁邊寫了條幅“注意安全”。一次,一位客戶前來洽談合作事宜,留意到這個條幅,最后建議將條幅改成“不用時請將梯子橫放”。通過這則材料,學生寫道“事情雖小,卻告訴我們一個樸實的道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即只有指給人們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才能徹底解決問題。”學生通過故事性的材料說明了自己的論點,并且給出了生動有力的論據,讓教師讀到文章為之信服。
2.有個性色彩
個性是文章的靈魂,作文應該是“寫我的自得之見,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筆,顯我的自在之趣”。這就要學生在立意、材料、構思、結構、語言的個性化等方面下功夫。但有個性色彩也要恰到好處,力度不夠則個性不顯,張揚過度又失之偏頗,把握適度則要考長期的積累和實踐。《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力求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例如以“忙”為話題進行寫作很多學生都會寫做了很多事情,結果很忙。但是一位學生則以“奈若何”命題,直截了當地將自己 對“忙”的看法毫無遮掩地表達出來。作者并沒有直說忙,而是通過這種“無可奈何”的態度表達了一種社會現象——忙,但又無奈。作者跳出了鋪陳“忙”的現象的羅列,表達了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個性。
3.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推理判斷能力
在進行思辨類作文寫作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打開聯想之“窗” 進行聯想和想象。這樣會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促進學生思維的發散,不把學生束縛在一個狹小的氛圍內。學生是想象會使文章呈現出一種形不同但是神相似的感覺,讀起來回味無窮。
總之,好的作文需要學生了解“好”的標準,從而在頭腦中才能夠構建出一個個好的作文模板和結構框架。當學生心中有了這些模板后,學生就會往這些框架中添磚加瓦使這篇作文變得有血有肉,從而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展現出學生的個性和潛能。
【參考文獻】
【1】王迪.淺談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的重點【J】. 中學生閱讀,2009(09)
【2】吳儀洋.中學生寫作應該重視的幾個問題【J】.瘋狂閱讀,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