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的教學不僅是傳授和學習彈奏技巧,也包含音樂知識及音樂素養的全面教育,老師要學會把科學的教學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緊密結合,最終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鋼琴教學;樂感培養;鋼琴考級;基礎訓練;因材施教
在當今社會中,學習鋼琴的現象已越來越普遍。小孩子到了四、五歲時,家長們就會考慮為他們選擇一門樂器來學習,一般都會考慮到鋼琴。家長的主要想法是:鋼琴易學,就是按鍵盤而已;鄰居家的小孩已經在學了,我家的小孩也要學,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鋼琴的價格和學琴的費用自己還能承受得起;最主要的是讓小孩從小接受良好的藝術熏陶。無論家長的初衷如何,但最終是為小孩未來的精神財富及藝術修養作投資。
鋼琴學習的普遍就對鋼琴的教與學提出了新要求,教師如何有效的教?學生如何有效學?如何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琴興趣?在兒童學琴的過程中家長如何配合?這對于兒童學好鋼琴,提高藝術修養很重要。
一、鋼琴學習的現狀分析
(一)學習目標不明確
學習鋼琴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孩子的音樂素養和文化藝術修養,陶冶情操,開發智力,通過鋼琴進入到更為廣闊的音樂視野。
但現狀是為了考級而學鋼琴。雖然已通過業余若干級,其基本功還很差,有的甚至還不會視奏,原因就是為了通過考級,整年教的和學的僅是考級的曲目,缺乏基本功練習。還有的學生學了數年鋼琴,會泛泛彈幾首曲,但竟不會識讀樂譜。
鋼琴考級不是目標,僅僅是一個手段,通過考級可以迫使自己有規劃的練琴,分階段地逐步提高自己的鋼琴演奏技藝,平時要加強基本功的練習。
(二)家長急于求成
鋼琴的學習不是一天兩天能夠練出來的,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也是不一樣的,在學琴中還會遇到很
多難題,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小孩每天枯燥的基本功練習,會使小孩產生抵觸情緒,家長就要多對小孩進行一些鼓勵,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讓小孩覺得練琴是一種負擔。
(三)教師不專業
對于鋼琴教師,首先要接受過專門的鋼琴教育,有一定的鋼琴學習生涯,有相應的鋼琴演奏技能;其次要具有一定的教學經驗,或接受過相應的教師培訓。縱觀現在的鋼琴教學,可以發現,每個地方的琴行和培訓機構遍地開花,說明學琴大軍在日益龐大,同時也暗示師資的需求也很龐大,師資水平就會參差不齊,有科班出生的鋼琴老師,既是主修鋼琴的,又是師范出生;也有音樂專業的,但主修不是鋼琴,是后學鋼琴的;也有些是半路出家的,可能是學民族樂器的,也有學聲樂、或者音樂理論的等等。非科班出生的老師就有可能上課不示范,拿個譜子就讓學生練,上完課劃個鉤又讓帶回家練,每個學生可能千遍一律,不知道如何因材施教,如何根據學生的性格、年齡選擇樂曲和教材,如何根據鋼琴學習的特點來施教。
鋼琴的教與學要走出這樣的現狀,就必須從教學與學習兩個方面進行研究,從而使孩子學得輕松,教師教得愉悅。
二、提升教學方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鋼琴的教學對象基本上都是兒童、青少年等,沒有音樂基礎、缺少樂理知識等,因此要從鋼琴的最基本技能開始學,一步一步往上學,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性格、興趣和學習目的,規劃學生的學習計劃,循序漸進;另外,鋼琴的學習需要長期不間斷的學習,對于兒童學琴初期興趣很高,但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后,興趣就會降低,就會厭學,教師就要有保持學生學習興趣的對策;有些學生是從其他教師那兒轉過來的,學生就會顯現不同的彈奏風格,教師就要了解學生的基本功和學習過程,制定一套學習方案。對于有一定基本功的學生,教師重點要放在培養學生的彈奏風格及對音樂的理解上;對于缺乏基本功的學生,要加強基本功的練習,尤其要糾正學生彈奏的缺點及指法錯誤。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合適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學生彈奏技巧的提高,更重要是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而鋼琴教育主要要關注以下兩個方面。
(一)選擇合適曲目,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和年齡選擇相應的鋼琴教材和相應的曲目供學生學習和練習,因材施教。對個性好動活潑的學生,應該選擇嚴謹、莊重等一些古典作品;而對于內向拘謹的學生,應該選擇熱情、奔放等一些小型樂曲,有利于把學生的潛在性格隨著學習而被帶動出來,以利學生健康成長。
學生的年齡不同,其接受能力也不同,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的過程和需求來選擇曲目,使兒童在音樂循序漸進的學習中得到健康發展。
通常4-5歲的孩子能識別高、低音區、能重復辨聽簡單的節奏;5-6歲能分辨響亮之聲與柔和之聲,能從一些簡單的旋律或節奏模仿中辨別出相同的部分;而6-7歲明白有調性的音樂比不成調的音好聽。7-8歲有鑒賞協和與不協和音的能力;8-9歲能感知兩聲部旋律;10-11歲對音樂的優美特征已有一定的感知和判斷能力。因此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曲目,根據孩子心理發展過程確定每一時期的教學重點。
由于孩子的年齡不同,生長發育、生理條件有很大差異,因此要根據兒童的生理條件選擇曲目和教學方法。對個矮手臂短的兒童,要選擇音域不過寬的曲目,以避免來回在座凳上左右不停挪動;對于手尚小的兒童,要選擇僅有二個八度的曲目,年齡稍大一些,可以逐步增加;對于樂譜中不適合兒童的指法,要根據兒童手的適應情況做適當修改。
(二)培養音樂感知力,提升綜合素養
樂感是指對音樂的感知,具體內容包括:音高感,節奏感,和聲聽覺,旋律感等等。作為一種藝術,音樂就是要傳達某種感覺(非簡單的聽覺),而樂感就是人們了解這種感覺的感官能力,要彈奏好一首樂曲,必須重視樂感的培養。
(1)音階、琶音的練習。音階的練習有利于熟悉兩個音之間音高的差距,同時能鍛煉兩手演奏時的協調能力;琶音是和弦的一種形式,琶音的練習能熟悉各個調性、調式的各種和弦的位置、和弦的不同色彩的過程,能獲得良好的樂感,同時訓練手指的靈敏和活力。
(2)練習曲和樂曲練習。鋼琴練習曲包含了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音樂表現等,每首練習曲都有她獨特的側重性,同時也包含著大量的演奏技巧。練好練習曲有利于準確、自然的表現音樂。在練習樂曲時要注意傾聽自己演奏的聲音,要能分辨旋律、節奏、音色,還要能感知這些旋律、節奏、音色所表現的音樂內容,音樂意境和音樂形象。逐步培養對音樂的敏感、興趣、喜愛和最為寶貴的音樂感受。
(3)多聽、多看、多參加演出。多聽是聽各類音樂節目,包括鋼琴曲、其他民樂管樂曲、交響曲及聲樂歌曲,逐步對音樂語言、形象、氣氛、音色等,有了感性的認識。多聽,多感受,在潛移默化中增加對樂感的感覺。要爭取多看多聽各種音樂會,因為鋼琴是表演藝術,必須多看,多聽現場的演奏。如果沒有條件,也可收看電視中的音樂會轉播(CCTV15頻道比較多),讓學生通過熟悉、模仿,逐步到有自己獨立的音樂見解,及具有主動的音樂感、表現欲。還要多參加各類匯報演出,把自己的音樂感發揮、表現出來。
三、指導及時有效,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要掌握鋼琴彈奏的一些技能技巧,就要進行大量的練習,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練習,教師要及時地予以指導。
(一)注重基本功的指導,打好扎實的基礎
基本功的訓練是很枯燥的,主要是通過哈農、音階、琶音、練習曲的訓練來達到的。比如哈農涉及了鋼琴彈奏常用的基本技巧,通過音階、琶音、和弦、顫音、六度、八度等技巧性練習,鍛煉十指,使手指輕巧、靈活、獨立、有力、均衡發展。再比如練習曲,每一首練習曲都是為了訓練某一手指技巧,所標記的指法是專門為這一特定課題服務的。從此處可看出,讀譜很重要,樂譜上記載著作曲家希望傳遞給彈奏人的全部信息。所以基本功的重要性必須得到家長和學生的理解,家長的配合、督促、指導十分重要。
(二)注重細節指導,提高學習的效率
鋼琴曲是由左右手分別彈奏出不同聲部、不同節奏、不同樂感的曲子,有時一只手要彈奏幾種不同聲部、不同力度及不同的觸鍵方式,對于一首陌生的樂曲,要準確地彈奏好,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要有有效的訓練方法。
(1)要慢練。慢練就能有足夠的時間讀譜、思考和摸琴,慢練時要應該嚴格按照樂譜要求彈奏,等到能夠準確彈奏后,就可以逐步加快速度,直到按原速彈奏。
(2)分手和分段練習。由于雙手在做不同的事,如果一開始就雙手合奏,就有可能會出現自己不易發現的錯誤。因此拿到一首樂譜后,先左右手分開練,這樣就可以把一只手的音高、節奏、指法、 觸鍵等都做到符合要求,尤其是對于較難的段落,更應如此,兩手分別練熟后就可合奏了。對于比較長的樂曲,可以采用分段或分節練習,逐段練熟后,再整首合練。初看起來分手練和分段練會很耗時間,但實際上能更快更準確、更全面地掌握全曲。
(3)注意節奏、節拍的正確。在練習中,要有準確的節拍,要有一致的速度,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要注意音符的時值和休止符,才能正確的表達每首作業的內容。彈奏中邊唱邊彈,是能發現自己是否彈錯的途徑之一。
(三)注重復習與預習,提供螺旋上升的必要條件
對于已經學過的或練習過的樂曲,要及時地復習和回顧,這樣能牢固地掌握已學過的音樂語言,今后再遇到相類似的樂句時就能準確的表達。千萬不要以為回課后就萬事大吉了,以后相類似的問題還會再次出現。在每次上新課前,要養成預習的習慣,這樣就能有針對性地去聽,上課效果會更好,為學生螺旋式上升提供必要的條件。
(四)注重師生溝通,提供個性化的指導
兒童和青少年正處于生理與心理上的發育期,每個少兒之間都有著很大的個性差異,因此不能用一種模式教學,要因材施教。課后,家長與老師要密切的溝通,讓老師及時了解學生的練琴狀況、學習狀況、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及性格等等,以便老師調整教學進度和方法。
(五)注重可持續發展,增強學習的信心
鋼琴的學習不是一天兩天能夠練出來的,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家長不能急于求成,慢慢的來,必須是在孩子學習能力范圍之內的。孩子在練琴時,家長要多對孩子進行一些鼓勵,不要讓孩子覺得練琴是一種負擔,要讓小孩在良好的心情愉悅的氣氛中練琴。
同樣,我們老師也不能缺乏耐心,應該對他們每堂課的點滴進步都要給予充分肯定,同時有計劃地指出他們彈奏中的錯誤,彈奏的好要經常給點小獎品,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四、結束語
鋼琴的教學是全方位的,不僅是傳授和學習彈奏技巧,也包含音樂知識及音樂素養的全面教育,老師要學會把科學的教學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緊密結合,最終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讓孩子從小接受良好的鋼琴藝術教育,提高孩子的藝術情操。
參考文獻
[1]王藝璇 .對中國鋼琴教育現狀的思考[J].科教文匯 ,2010.(2)
[2]李淑紅.兒童音樂心理的階段性發展和教育[J].小演奏家,2004.(1)
[3]王慧潔.鋼琴課堂教學之我見[J].藝術教育,2011.(6)
[4]黃瑛.淺談鋼琴基礎教育的體會[J].鋼琴藝術,2005,(7)
[5]李雋.淺談鋼琴練習方法[J].藝術教育,2007,(7)
作者簡介:鄒宇穎,女,江南大學人文學院2013級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創作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