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全超 郭廣利
摘要:學生管理是高職院校的一項重要工作,對高職院校的發展有著關鍵性的影響。本文簡要介紹了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現狀,并對如何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學生管理;高職院校;管理模式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以及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加快,高職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不斷提升,民眾對辦學質量高、就業前景好的高職院校越來越青睞。而學校是以學生為主體,要想辦好學就必須要管理好學生。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學生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當前高職院校的發展,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者應當充分認識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現狀,并不斷創新學生管理模式,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高職學生。
一、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現狀
(一)高職院校學生管理難度不斷加大
隨著我國高職院校的擴招,高職院校數量迅速增多、規模迅速擴大、學生數量不斷增加。但由于編制以及經費等原因,高職院校并沒有在學生管理人員上進行相應的配置,使得學校管理人員的工作強度不斷增大。另外,隨著高職院校進入門檻的降低,一些學習基礎差、自律性差的學生數量隨之增多。這些學生學習積極性相對不高、紀律意識也比較薄弱加上叛逆心理等原因,導致學校對這些學生難度管理增加。
(二)學生管理理念和方法比較落后
當前我國很多高職院校的前身都是中專院校,在轉型成為高職院校后,學校的管理者仍然是原先的領導班子和學生管理隊伍。因此,很多高職院校對高職學生的管理仍然采用原先中專院校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無論是在學習方面、生活方面還是個人發展方面,都實行比較嚴格的管理。雖然這樣的管理不容易“出亂子”,但是容易使學生和學生管理者之間產生隔閡,甚至是造成矛盾,對學生個人的成長也不利。
(三)學生管理隊伍不穩定
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者面對的學生管理難度大、任務重、壓力大,他們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就業等方面進行管理,而且經常需要處理一些學生和學生之間甚至學生和老師之間的糾紛,這些工作很容使得學生管理者產生負面情緒甚至厭煩感。同時學生管理者無論是在待遇還是地位上都不如教師或者行政人員,因而很多學生管理者在工作兩三年后就會轉崗或者跳槽。學生管理隊伍的不穩定更增加了學生管理的難度。
二、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的創新模式
從上面關于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現狀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職院校對學生的管理必須要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制定出一套合適的管理模式。
(一)建立專職輔導員和兼職班主任制度
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學習、生活、工作以及自身發展等方面需要學生管理者進行指導,這就需要學生管理者花費大量時間,并且需要較強的學生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因此需要建立一支專職輔導員隊伍,專心、全面、細致的進行學生管理。建立專職輔導員隊伍后,學校應當給予相應的待遇,并及時、積極的處理他們在工作中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從而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
此外,還應當建立兼職班主任隊伍。兼職班主任可以由教師或者行政人員兼任,特別是教師比較適合作為兼職班主任。因為高職院校的教師大都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而高職院校的學生選擇高職院校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掌握一技之長,因而作為班主任的教師可以更好地在專業上對學生進行指導,而學生自然也就更容易服從管理。
(二)建立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制度
當前高職院校的學生獨立意識較強,興趣廣泛,并且希望擴大自己的交際范圍、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因此,學校應當尊重學生的這些需求,并引導他們參與學生的管理,以此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能力,并實現自身價值。學校可以積極吸納學習好、能力強、工作積極的學生進入學生會,通過建立完善的學生會管理制度來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需要注意的是,學校應當對學生會和學生會干部進行明確定位。學生會并不是學生的“領導部門”,學生會干部也不是學生的“領導”。學生會是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平臺,學生會干部是為學生服務的。如果學生會干部在日常工作擺出一副干部架子,不但不會管理好學生,而且會導致學生和學生之間出現沖突。此外,還可以選拔一些優秀的學生會干部作為班主任助理,與班主任一起共同管理班級。當然,學校也應當對學生會的干部給予一些精神和物質方面的獎勵,以促進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從而使他們更好的為學生服務。
(三)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充分體現高職院校辦學特色
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的競爭優勢就在于學生的實踐能力,高職院校也應當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放到重要位置,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作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與本科院校的學生相比,高職院校的學生在理論知識方面的學習興趣不高,基礎知識也相對薄弱,他們更愿意學習一些實踐性的知識。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增加實踐性課程,并通過成立專業社團或者協會,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了,自然也就容易管理。
(四)實行真正意義的學分制
近些年,很多高職院校開始仿效本科院校實行學分制。但是,很多高職院校的學分制只是一種形式,并沒有起到真正的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所謂的學分制度是指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總學分即可。實行學分制的目的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和愛好,選擇一些除必修課以外的選修課,這樣既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能培養具有不同特長的學生。
總之,高職院校應當把培養具有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作為人才培養目標,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把創新學生管理模式作為重要抓手,最大限度地發揮高職院校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推動高職院校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鐘佐彬.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現狀及管理模式的轉變[J].東方企業文化,2013(08)
[2]侍壽勇.高職學生管理模式的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