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雅菁
【摘要】隨著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進行,微課的研究與應用得到了廣泛推廣,本文將以普通高校音樂學專業理論課程為切入點,思考其微課課程建設的意義、探索制作方案,希望能為音樂學專業微課課程建設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音樂學;理論課程;微課
2010年,廣東省佛山市的胡鐵生首次在中國提出“微課”概念,認為微課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教師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精心設計和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微型在線視頻網絡課程。同時,佛山市也舉辦了首次微課大賽,自此之后,有關微課的理論研究、各級各類微課比賽、微課作品層出不窮,但在眾多的理論研究與實踐中,大部分都是針對中小學教育,在高校中開展微課的研究相對較少,對高校音樂學專業理論課程(如樂理、視唱練耳、中西方音樂史、民族民間音樂、歌曲寫作、曲式分析等)微課的設計理論與應用研究更是寥寥無幾,本文將從音樂學理論課程微課建設的意義、價值和制作方案三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建設音樂學專業理論課程微課的意義
(一)教師層面
1.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現代化教學手段
從目前普遍的高校音樂學專業教學情況來看,大多數教師只要使用PPT中的基本功能來制作教學課件即可滿足教學需求,而在微課的制作過程中,則需要運用Flash、camtasia studio、GoldWave 等日常教學中不常用的軟件,教師如果能通過集中培訓或自學的方式,熟練掌握各種軟件的操作技能,再將其有效地運用到日常教學中,將會大大提高教師的電化教學水平,豐富教學手段。
2.有利于優化教學內容
微課是對某個單一知識點進行學習的課程,教師在選擇微課內容時,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既可以選取課本中的重點、難點、易錯點,也可以選取課本外相關拓展性知識點制成微課,二者相輔相成,從而豐富教學內容。
3.有利于教學模式改革
微課是基于網絡的在線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要求學生預習、鞏固、深化教學內容,相對于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而言,微課的應用可以讓教師更加靈活地安排教學節奏,增強師生互動,并能及時反饋教學效果。
(二)學生層面
1.有利于增強學習的能動性
學生在課后利用微課進行學習的過程中,能充分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動性,主動選取自己未理解或感興趣的知識點,鞏固和豐富學習內容。
2.有利于差異化學習
在傳統的以班級為單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向所有學生傳授知識,不可能解決每個學生的學習問題,但教師通過課后的微課輔助教學可以彌補此項不足。如在視唱練耳課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對音程、和弦、節奏、旋律聽辨的不同掌握程度,分別制作獨立的各聽力性的微課供學生課后練習;在樂理課程中,針對音值組合這個教學難點,可以要求在課堂上未掌握的學生在課后反復觀看此知識點微課以加深理解。
(三)學科層面
音樂學科的理論課程是整個音樂學科的基石,是音樂實踐課程(如聲樂、器樂、合唱指揮等)的基礎,在研究、制作音樂學專業理論課程微課的過程中,會涉及到各課程微課的設計、制作、應用、反饋等方面,不僅能總結這其中的理論經驗與成果,還能為本學科其它課程的微課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理論與實踐支持,從而促進整個音樂學科的信息化建設和發展。
二、音樂學專業理論課程微課的制作方案
(一)確定各課程微課的主題類型
微課類型豐富,大體可分為講授型、演示型、練習型、討論型等,教師應結合音樂學專業各理論課程的不同知識特點,選擇不同的微課形式,如音樂史類的課程適合于講授型,樂理、作曲課程適合于練習型等。
(二)結合教學內容,設計適用于微課教學的教案和講稿
微課是基于網絡,將視頻與音頻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與傳統課程教學相通又相異,相通之處在于二者都包含了完整的教學過程,相異之處則是微課教學不能像傳統教學那樣進行面對面的師生互動交流,并且在制作微課時要充分考慮它的時間限制和網絡語言的特點,因此,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學內容,教案和講稿顯得尤為重要。
在設計微課教案時,教師應以陳述式、問題式、啟發式的教學方法為主來設計教學過程,而講稿作為聯系各教學環節的語言紐帶,在微課中也體現為不同于傳統教案講稿的兩種形式,即有畫外音和沒有畫外音。在需要運用到畫外音的微課中,講稿成為了微課成功與否的關鍵一環,既不能對著教學課件照本宣科,也不能如蜻蜓點水般帶過,既要和教學環節相結合,又要考慮如何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要設計出兼具妙趣性和知識性的微課講稿。在不需要運用畫外音的微課中,提示文字的出現方式和背景音樂的選擇則是教師要思考的重點,如在音樂的選擇上,要選擇不會喧賓奪主、分散學生注意力并與教學內容相融合的背景音樂。以中西方音樂史課程為例,教師在設計教案時,務必簡單明了的陳述或提出知識點,然后運用豐富的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展開教學,對知識點進行闡述,在這過程中,教師既可以用文字配合背景音樂的方式貫穿整個微課,也可以用教師的語言進行講授。
(三)第三要設計、制作生動有趣的教學課件
在傳統教學課堂中,教學課件是教師教學的輔助工具,對課件的內容和制作形式要求不高,只要能配合完成教學即可,但在微課中,教學課件則是承擔了教學的所有任務,是微課教學的主體,不僅在內容上要能全面反映教學內容,在制作形式上還要靈活多樣,要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學內容的進入、退出,重點、難點的體現,均要通過不同的字體樣式、顏色或動作路徑等加以體現和區別,要讓學生能看、會看、想看。
要想建立完善系統的高校音樂學專業理論課程微課,需要所有音樂學教師的共同努力,以上僅僅是對音樂學專業理論課程微課建設的初步理論思考,對其在實踐過程中將會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本人將在日后的微課實踐中展開,以供同行們探討、批評與指正。
參考文獻
[1]李玉平.微課程—走向簡單的學習[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1).
[2]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13,(04).
[3]黃建軍,郭紹青.論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J].現代教育技術,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