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新課程要求教師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和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機會,使學生通過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語言,能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并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那么,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團體,但是在班級這個大團體中,學生容易迷失自己,隱藏自己。我就把班級這個大團體按照每位學生的實際水平,相對公平地分成若干小團體,并給每個小團體配備一個金牌領隊。這樣,學生們在金牌領隊的帶領下,以小團體榮譽為榮,相互監督,相互鞭策,相互鼓勵,保證人人積極參與到英語課堂中去,共同進步。
一、規則引路成方圓
任何事都有它的規則,不然不成方圓。在全班學生的提議下,制定出相關的獎懲規則。以團體所得總分論名次,評選出“最佳英語合作小組”并給與一定物質獎勵,以資鼓勵。
1.獎勵規則。我們每個人都喜歡獎勵,不管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獎勵能進一步調動人的積極性,激發人們自我完善的積極性。獎勵在英語教學中尤其重要。對于每位學生都能達到的目標,如:認真早讀,課上積極舉手發言,練習評講后全對,各加一分。默寫不是所有學生都能默到滿分,優秀的學生要求全對,中等生允許錯一個,后進生允許錯三個,達到以上目標的各加一分。在學生能力范圍內,稍加努力就能達到的要求,學生們很樂意接受挑戰。對于考試成績也是如此按等級安排,如果進步特別大,就加兩分。
2.懲罰規則。鼓勵是一種教育,懲罰也是一種教育。它是啟動、引導、約束、控制、消除某種行為的重要手段。懲罰更是一門藝術,我們要在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的思想指導下,采取靈活有效地懲罰方式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照獎勵規則,全班學生也制定出了懲罰措施。練習講評后不能全對的,默寫達不到要求的,考試考砸的,不扣分,體現不獎則罰,下次努力。早讀不認真,家庭作業亂寫或者沒有完成的各扣一分,保證下不為例。
二、讀出樂趣夯基礎
“一日之計在于晨”,早讀是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黃金時間。認真英語早讀能記憶英語所學內容,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還能培養英語語感。英語早讀一周兩次,高年級的學生早已熟悉早讀技巧。剛教新課文時,一般是全班跟讀,由課代表逐句播放錄音。第二次早讀便可由各組金牌領隊組織。教師在前一天放學后,將早讀內容寫在黑板上,學生早上一進教室便可知道讀什么。至于怎么讀,由金牌領隊看組員情況而定。
1.自主領讀。領讀是英語朗讀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形式,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的關鍵。更重要的是能模仿錄音中的語音、語調,培養自己的語感。如果組員讀的不夠熟練,可由金牌領隊領讀幾遍。如果有兩人讀得不熟練,金牌領隊可將小組暫時分成兩隊,分別有針對性地教一位學生讀。力爭做到靈活變通,提高效率。
2.合作齊讀。齊讀是學生獨立進行朗讀的自我實踐過程,它便于教師和學生自己檢查和發現朗讀中的問題,有利于集中全組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增加學生朗讀的機會,并鼓勵膽小怕羞的學生大膽朗讀。齊讀英語能給人朝氣蓬勃、神清氣爽、朗朗上口的感覺。
3.分角色表演。譯林版新教材每篇課文都是一個有趣的故事,有的是經典童話故事,充滿童趣。如: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The kings new clothes就是取材于《皇帝的新裝》。學生對故事內容非常熟悉,如今改編成英語小故事,學生們就更樂于表演了。如果由教師組織分角色表演,那么每次只能一組學生上臺表演,其他學生觀看,沒有被邀請到的學生會很失落。現在各小組由金牌領隊組織,這樣全班學生都能同時進行表演,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參與度。教師只需巡視并適當指導。
多樣的朗讀方式,給了學生們合作朗讀,自主朗讀,充分朗讀的機會。英語口語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增強了學生們自我表達的自信。后進生們尤其喜歡這樣的朗讀方式,在小組成員的督促與幫助下,終于不再害怕單詞不會讀,音發的不準了。比起之前全班朗讀時的濫竽充數,后進生們真的有了可喜的進步,為學好英語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三、默出友情互幫助
默寫是英語學習中令教師和學生最頭疼的一件事,但是默寫是英語學習必不可少的環節。怎樣讓學生不再害怕背誦默寫?金牌領隊們絞盡腦汁,嘗試了各種方法。如:在空余時間組織組員玩“吊死鬼”的游戲,背錯一次給圖畫添上一筆。在可愛的“吊死鬼”畫完之前必須背誦出相關單詞。又如在“植物大戰僵尸”的圖紙上種植一些只有首字母的單詞,一位學生假裝僵尸慢慢逼近植物,一位學生背誦單詞或詞組,需在僵尸吃掉植物前背誦出該單詞或詞組。還有的兩小組金牌領隊通力合作,舉行單詞背誦友誼賽。在規定的時間內,看哪一組的成員背誦的單詞多就獲勝。
對于后進生,金牌領隊們選擇逐個攻破的方式幫助他們背誦單詞。組內任何一人只要有空就會主動幫助他們背誦。有時候努力了,但是仍然會默得不夠理想,教師就需適時安撫小組成員,并教會金牌領隊們鼓勵組員的方法,做到不驕不躁,不氣餒。在平時的交流中,教師也需教會學生一些溝通技巧,學會相互鼓勵,促進學生和諧、愉快的合作學習。
四、講出收獲同進步
練習的講解也是一項高難度的工作。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只能針對大部分學生集中錯的地方進行講解,并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需要。學生的個別錯誤只能利用批改的時候急匆匆地講給他聽,有時根本就沒有時間再講。這一難題在小組合作、自主學習中也得到了完美的解決。
每個單元練習課結束后,我都會安排一節課供學生們小組自主學習。每位組員將本單元的課課練、聽讀空間、練習紙等準備好,事先圈出不懂的地方,在這節自主學習課上向組員尋求幫助。如果組內都不懂,或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向教師求助。這樣的掃盲方式,每位學生的任何疑問都能得到滿意的解答,真的做到全面參與,不放過任何一個漏洞。
有時候學生的小方法真的會發揮大作用,集體的智慧無窮盡。如六年級的Culture time板塊中提到世界環境日在6月5日,地球日是在4月22日。有的學生怎么也分不清這兩個日期,甚至將這四個數字混淆。有一組組員集思廣益,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地球有兩個半球,南半球和北半球。4可以分成2和2,把4看作是地球,一個2是南半球,一個2是北半球。這樣記憶這兩個日期就再也不會混淆了,而且令人記憶猶新,學生們都拍案叫絕。
學生們都稱贊這樣的學習方式很適合他們,面對一些綜合能力強的題目,犯難的時候明顯減少了。更值得一提的是人人都有機會當小老師,體驗助人的樂趣,感受當老師的成就感!學生們都在平時的點滴積累中共同進步!
五、考出成績共歡喜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付出總有收獲。真正檢驗收獲的方式不外乎考試,當學生看到本來扣分較多的大題正確率提高時,個個歡呼雀躍。有反思才會有進步,我也會要求學生查找試卷上薄弱的地方,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重點攻克。學生都很自覺地養成了這樣的好習慣,相信他們的英語成績肯定會節節高。
教育心理學研究證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正面鼓勵為主,充分相信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內涵豐富,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開放、包容的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間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之間的共同進步。因此,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課標的需要。
(李曄,江陰市環南路小學,214400)
責任編輯:趙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