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正清 尹睿 王艷



摘要:生物化工專業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構建的目標是根據該專業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界定課程內容及實踐環節,同時確定其開設的先后順序。按以下步驟實施:明確專業人才培養定位;確立專業學習領域課程;界定中高職階段知識、技能、素質及能力分階段要求;建立“寬平臺、多模塊”課程體系,實現生物化工專業中高職課程體系順利銜接。
關鍵詞:生物化工專業;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5)05C-0007-04
江蘇省于2013年開展了由省級高水平示范性職業學校與高職院校合作進行中高等職業教育“3+3”分段培養的試點工作。要求中高職院校要將開發和完善中高等職業教育相銜接的課程體系作為試點主要任務,構建中高等職業教育相銜接的課程體系。中職階段一般要取得相關中級職業資格證書,高職階段一般要取得相關高級職業資格證書。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與區域內的中職學校合作進行了“3+3”生物化工專業中高職銜接分段培養試點工作,對該專業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構建進行了探索與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構建的目標
課程銜接是建立中高職教育銜接的核心。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實質上就是兩者課程相互獨立、相互承接、相互分工以及不重復浪費的一種有機結合的教育狀態。[1]中高職分段培養應保持中職課程的相對獨立性與完整性,重點加強中職學生基礎知識、基礎技能與繼續學習能力的培養;深化高職課程的銜接性、實踐性和職業性。首要任務是,根據生物化工專業中職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及高職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界定好哪些課程及實踐環節由中職完成、哪些課程及實踐環節由高職完成,以保證課程內容不重復、不交叉、不遺漏,同時合理安排課程開設的先后順序,實踐環節的安排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提高學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二、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構建的實施
(一)對接社會需求,明確專業人才培養定位
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江蘇乃至長三角地區生物化工專業人才需求、培養現狀及發展趨勢,專業教師先后分赴南京、蘇州、上海等省內外40多家企業開展了調研活動,同時向畢業生發放了調查問卷。在取得第一手調研資料的基礎上,專業建設團隊認真歸納、統計和分析了調查數據;同時,通過每年召開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會議,聽取行業企業專家對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改革等專業建設問題的意見和建議,明確了該專業中職階段人才培養定位:培養生物化工企業生產一線的具有一定繼續學習能力和基本素質的技能型人才;高職階段的人才培養定位:培養掌握本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面向生物化工、食品、醫藥、環保等企業,能從事菌種培養、生產操作、分析檢驗、質量控制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二)開展職業能力分析,確立專業學習領域課程
在深入行業企業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經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專家的指導,確立了生物化工專業高職階段的菌種培養、生產操作、分析檢驗、生產管理、質量管理等5個職業崗位,分析了各個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知識、能力與素質要求,確立了《啤酒生產技術》等8門主要的專業學習領域課程,以適應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高職生物化工專業職業能力分析見表1。
(三)根據專業人才培養定位,界定中高職階段知識、技能、素質、能力分階段要求
在深入研究生物化工專業中職及高職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明確:該專業中職階段應重點加強化學、微生物基礎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及熟練使用顯微鏡操作技能,通過研究性學習等活動,訓練學生文獻檢索、團隊合作、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學習能力;高職階段應增強課程的銜接性、實踐性和職業性;化學類課程應加強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化工等課程的學習,訓練學生儀器分析、化工單元操作、分離提取等操作技能;微生物課程應加強學生菌種分離純化,微生物擴大培養及發酵操作技能的培養。中、高職階段專業課程開設及能力素質要求見表2。
(四)遵循專業學習規律,建立“寬平臺、多模塊”課程體系
為適應生物化工領域范圍廣、產品種類多、技術更新快及關鍵技術崗位從業人員要求高等要求,專業教師深入行業、企業、畢業生群體調研并進行職業能力分析后,構建了“寬平臺、多模塊”課程體系。(見圖1)其內涵是:通過《英語》、《數學》等公共基礎平臺課程及《生物化學》、《化工單元操作技術》等專業基礎平臺課程的學習,學生具備了生物化工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然后開設《食用菌生產技術》、《生物制藥技術》等模塊課程,同時安排培菌工、發酵工等考工訓練,以滿足學生多方向就業的需要。
三、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構建的成效
(一)以課程體系構建為基礎,探索實踐“四融入、四遞進、學訓交互”人才培養模式
針對中高職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實施難、學生崗位能力不強及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等問題,依托校企合作平臺,在“多元融合、學做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基礎上探索實踐了生物化工專業“四融入、四遞進、學訓交互”人才培養模式(見圖2)。其內涵是:將四個“融入”貫穿于人才培養過程,按照學生專業學習規律安排課程,按照學生職業技能形成規律安排實踐環節,通過理論與實踐交互、知識與技能交互、校內學習與企業鍛煉交互,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與綜合能力。
(二)圍繞中高職課程體系銜接要求,開發了課程和校本教材
根據生物化工專業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及課程體系銜接的要求,校企合作制定了課程標準,明確了教學要求,調整了課程結構與內容。本專業教學團隊已開發了《食用菌生產技術》等8門優質課程,其中《啤酒生產技術》、《生物化學》課程按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標準建設,《生物制藥工藝》課程按省級精品課程標準建設,參與了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生物化學》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將企業的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課堂教學案例和實訓項目,開發和編寫了基于工作過程的《啤酒生產技術》、《酒文化欣賞》等共9部工學結合校本教材。
(三)課證融通,強化知識和技能的綜合培養
圍繞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參照相關職業資格標準,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核心,以職業崗位(群)要求為依據,將生物化工企業中高級職業資格標準要求融入中高職課程教學內容,進行“課證融通”教學改革的實踐。如菌類園藝工技能鑒定分為理論和操作兩部分,理論成績采用《微生物操作技術》、《食用菌生產技術》兩門課程成績的平均分來代替,平均分在60分以上者,理論免考,不到60分需進行理論考試;實踐考核按照職業資格應會要求進行,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合格,即可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參考文獻:
[1]柳燕君.構建“能力遞進,縱橫拓展,模塊化設置”的中高職課程銜接模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7).
(責任編輯:方健華)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nnective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in Bio-chemical Specialty
LU Zheng-qing & YIN Rui & WANG Yan
(Jiangsu Food & Pharmaceutical Science College, Huai'an 223003;
Jiangsu Huai'a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Huai'an 223005,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The objective for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nnective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is to define the curriculum contents and practice, and determine its sequence according to its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The following steps should be taken to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secondary and vocational connective curriculum: make clear the position of talent training; set up professional learning curriculum; define the staged requirements of knowledge, skills, qualities and abilities; construct the curriculum system with wide platform and multiple modules.
Key words: bio-chemical specialty; connecti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