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曉華

摘要:導生制的實施對于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有著重要作用。導生制有著較長的發展歷史和堅實的理論基礎。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中實行導生制需要明確高職院校導生的角色定位,構建高職院校導生制的管理體系,完善高職院校導生制的保障機制。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導生制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5)05C-0073-04
導生制起源于19世紀初的英國,由英國教士安德魯·貝爾和約瑟夫·蘭開斯特創立,因此也被稱之為“貝爾—蘭開斯特制”。導生制的實施緩解了當時英國初等教育師資緊缺的矛盾。其辦法是通過在學生中選拔一些年齡較大而成績優秀的學生充當“導生”,教師先教導生,然后再由導生轉教其他學生。一名教師在導生的協助下,往往能管教數百名學生。這種做法隨后被法、美、意等國紛紛效仿,至今仍有很多國家和地區在中小學和大學教育中采用這種方法培養學生。
一、導生制在新時期
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減輕高職院校輔導員的負擔
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承擔者、實施者和組織者,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新時期,高職院校正由大規模擴張階段轉入內涵建設階段,輔導員工作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當前高職生的思想特點和成長規律發生了許多新的變化,這些20世紀90年代出生的青年,其行為方式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很難接受以前人們所提倡的“一切行動聽指揮”、“絕對服從”等行為規范,往往對社會轉型期的各種問題和困難缺乏清醒的認識和辯證分析,容易產生消極情緒。作為在網絡時代長大的一代,信息網絡發展給他們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對其行為模式、價值取向、政治態度、心理特征、道德觀念等產生了越來越大的負面影響。如何做好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很多輔導員都是頂著巨大的壓力。按照《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要求,輔導員要按照200:1來配備,但是受事業單位編制管理的限制,大多數高職院校很難拿出更多的編制配備專職輔導員和學生教育管理人員。這樣,高職院校輔導員不僅數量少,面臨的工作卻更加繁重。他們不僅要做好高職學生的入學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職業發展指導、日常事務管理,還要承擔黨團建設、招生就業與思想政治類課程教學、職業生涯和心理健康等人文素質類課程教學以及指導社團活動等工作。因此,導生制的實施,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工作負擔,進一步穩定輔導員隊伍,促進輔導員的職業發展。
(二)有利于完善高職院校學生組織的功能
學生組織是高職院校適應時代發展,延伸工作手臂,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依托,是共青團通過充分發揮組織動員、教育引導、關心服務青年大學生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代表和維護青年學生合法權益,吸引和凝聚青年的有效組織載體,是學生通過“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實現自身科學發展的重要渠道。[1]高職院校學生組織主要有學生會和學生社團聯合會等。學生會是面向學生,開展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工作,由黨委(黨總支)領導、團委指導的學生組織。學生社團聯合會是由多個學生社團和組織組成的,是全院學生自愿組成的學生群眾性組織,是大學生自我組織、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服務全院的學生組織。高職院校學生組織的良好運行,可有效整合學校資源,協調各方關系,豐富校園文化,鍛煉高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提高其綜合素質,培養和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然而,高職院校不同于普通本科高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也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實踐技能的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組織的運行和功能的發揮也要圍繞高職人才培養的中心任務,在學生組織活動中推進導生制的實施,有助于在學生組織中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圍。高職院校要進一步完善學生組織的功能,發揮導生的作用,促進高職學生快速成長、成才、成人、成功。
(三)有利于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的自我發展
高職院校學生一般具有普通大學生的共性心理特點,但由于高職教育的特殊性和專業的職業特征,高職學生與其他高校學生相比還具有一些不同的心理特征:(1)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引發的不滿心理。高考失利的陰影在他們進入高職院校后無法迅速揮去,再加上進入大學后,理想中的大學與現實相差很遠,以致面對現實,他們難以很快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對于學習往往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持續的動力;(2)獨立意識與依賴性之間的沖突引發的自閉心理。高職學生入學后,他們渴望獨立,需要得到尊重,但是他們的社會閱歷很淺,缺乏生活的歷練,學業的失敗和人際交往能力的薄弱,以致在內心會產生恐懼和自卑等情緒。(3)專業學習與現實就業之間的矛盾沖突引發自卑心理。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使高職學生在就業與學業方面面臨兩難選擇,高職學生就業質量的低下,使得高職學生對未來就業焦慮,他們不斷懷疑自身的能力,自卑心理充斥內心。面對高職學生自我發展面臨的困境,高職院校通過導生制的實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高職學生的職業特長,樹立他們的人生發展的信念與信心,從根本上促進高職學生的自我發展。
(四)有利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高職院校辦學和發展的指揮棒,是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核心內容。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職院校主要培養技術型、高級技能型人才。教學中,高職院校主要是以專業為依托,按崗位或崗位群設課和組織教學,以提高職業技術水平為目的,給予學生從事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的高級技術技能和必須掌握的理論基礎知識,使學生在本專業領域的相應職業崗位上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能立即上崗履行職責。此外,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還應在強調注重職業能力培養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要促進學生將技能、技藝、能力、政治修養、心理品質綜合起來形成內在素質。按照理論知識“夠用”、技術知識“必須”的要求,高職院校導生制能夠很好地滿足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需要,可有效地促進高職學生技能的培養。通過導生的帶動和引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可不受課堂教學時間的局限,全方位地促進高職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學生在導生的幫助下,可更快地進入職業角色。
二、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中
實行導生制的理論基礎
(一)最近發展區理論:導生制的心理學基礎
在教育與發展的關系上,前蘇聯著名的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了“最近發展區”思想。維果斯基認為,至少要確定兩種發展的水平:第一種是現有發展水平,這是指由于一定的已經完成的發展系統的結果而形成的心理機能的發展水平;第二種是在有指導的情況下靠別人的幫助所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這樣,在智力活動中,對所要解決的問題和原有獨立活動之間可能有所差異,由于教學,在別人的幫助下消除這種差異,這就是最近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2]由此可見,兩種發展水平之間的動力狀態是由教學決定的,換言之,教學創造了最近發展區。從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思想中,我們可找到導生制的理論依據。維果斯基提出,與能力更強的同伴合作解決問題,能使學習者進入新的潛能區域。根據維果斯基的理論,可以說導生制的實施,為高職學生拓展了更為廣闊的“最近發展區”,這對于高職學生入學后更快融入高職教育、明確發展方向和樹立職業理想等都是極大的促進。
(二)結構洞理論:導生制的社會學基礎
結構洞理論是由美國著名社會學家羅納德·伯特(Ronald Burt)在其代表性著作《結構洞:競爭的社會結構》中系統闡述的,并成為經濟社會學領域的代表性理論。伯特認為,兩個關系人之間的聯結斷裂了,該競爭場的社會結構中就會出現一個洞——結構洞,結構洞就是指稱競爭場中玩家之間無聯結或者非等位的情形,結構洞是與信息通路、先機、舉薦以及控制等相應的企業家機會聯系在一起的。[3]伯特用結構洞這個詞來描述非重復關系人之間的斷裂,非重復關系人通過結構洞聯系起來。所謂結構洞是指兩個關系人之間的非重復關系。下圖中A、B、C、D分別代表4個行動人并形成了A個人關系網絡,從左圖中可以看出A具有三個結構洞(BD、CD、BC),由于A處于中心地位,并與其他三人有著聯系,而B、C、D之間沒有聯系,所以A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其他人必須通過A才能發生聯系。按照伯特的觀點,A就是漁翁得利的第三方。右圖中4個行動者都有著相互的聯系,因此不存在結構洞。伯特認為,在社會組織中,占有結構洞越多的人將有更多的機會獲得地位和聲望,并能為組織帶來更多的利益。
伯特對結構洞理論解釋能力充滿信心,認為該理論可以推動市場理論、企業理論和人格理論等多個領域理論的發展。對于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中實施導生制,按照結構洞理論,由于輔導員、班主任或其他學生教育管理者往往很難聯系和關心到每一個學生,而是通過導生與學生聯系,導生的角色往往就是這種關系結構中的結構洞的擁有者。導生制實施的關系網絡中,導生自身可以得到極大地鍛煉和成長,是受益的一方;另一方面,在導生更大程度上自我發展的同時,導生在聯結教育者與其他學生過程中,可幫助和引導其他學生的發展,使整體利益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進而也促進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三)社會生態理論:導生制的生態學基礎
20世紀70年代,美國學者布朗芬布倫納(Bronfenbrenner)創立了人類發展生態系統理論,他的社會生態理論強調發展來自于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過程設定了人的發展路線。[4]高職院校教育系統與其生態環境共同構成高職院校教育生態系統,它是高職院校內的各種要素與其生存環境相互作用的具有物質循環、能量流動、信息傳遞功能的統一體。根據社會生態理論,高職院校實施導生制,可為學生的發展創設良好的環境,增加學校系統中的互動和合作。優秀的學生作為導生,讓導生成為學校教育系統的一部分,導生與被指導者之間將有更多的平等對話與互動的機會。
三、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中
實行導生制的實踐探索
(一)明確高職院校導生的角色定位
導生是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者聯系廣大學生的橋梁和紐帶,導生要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和學生發展的不同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對于高職院校不同年級的學生,導生的工作內容一般有所不同。對于新入學的高職學生,導生主要是幫助新生盡快融入高職校園的學習和生活,幫助新生能更好地了解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所學專業、校園文化、人際關系的處理、找到職業發展方向等。對于二年級的高職學生,導生主要是幫助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高職三年級是高職學生學習的最后一年,是學生向成為社會需要的技能型應用人才發展的過渡階段,導生要幫助學生通過實習掌握專業技能,還要幫助學生獲得就業和創業的技能,實現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成功。為此,導生至少要扮演好這樣一些角色,他們要成為高職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幫助其他高職學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到高職院校的學習和生活中;導生要成為高職學生的學習引導者和經驗傳遞者,幫助其他高職學生取得學業的成功;導生要成為高職學生的情感激勵者和聆聽——發現者,幫助其他高職學生走出人生和情感的困境;導生要成為其他高職學生的信息傳遞者和資源提供者,幫助其他高職學生更好地掌握就業和創業的“資本”,獲得職業發展的成功。
(二)構建高職院校導生制的管理體系
要使高職院校導生角色科學定位和角色作用有效發揮,構建高職院校導生制的管理體系很重要。高職院校導生制的管理體系的建立,有幾個問題首先需要解決,如什么樣的學生可以成為導生?如何讓這些學生成為導生?導生應該做什么?怎樣讓導生做好這些事?導生工作的效果如何評判?這些問題涉及導生的選聘標準和選聘方式的制定、導生的工作目標和工作職責的確定、導生的培訓、管理和考核等。對于導生的選聘,首先就是要求品學兼優、群眾認可,再重點考察他們的突出技能。學生工作無小事,導生要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這項工作來,在思想上、生活上和學習上幫助其他學生,關心他們的發展。高職院校還要確定好導生的工作目標,制定導生工作實施細則,明確導生工作職責。要系統培訓選聘的導生,讓導生掌握與指導對象交流的技巧。高職院校要做好導生工作的日常管理與監控,了解導生工作職責履行情況,制定導生的工作考核方案,通過考評提高導生制的實效。
(三)完善高職院校導生制的保障機制
高職院校導生制要有效運行,需建立完善的保障機制。首先,要完善導生制的有關制度,形成制度保障。如制定《導生制的實施辦法》、《導生的行為規范》等,將導生制作為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的一項基本制度。通過制度,明確學校教育管理者、導生的職責,對于管理中出現的問題處理程序和方式要有章可循。同時,在相關制度中要規定導生的工作內容、工作方式和工作程序,制度中對導生的權益和義務也應做出相應的規定。制定制度時,要考慮到制度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否則導生制就會流于形式或缺乏實效性。其次,要加強對導生工作的考評。導生工作的定期考評,是對一段時間內導生工作的檢驗和總結,也是對進一步做好該工作的促進。導生工作的考評可分聘期考核和學期考核等,考評方式應包括學生評價、導生自評和學校管理者評價等,重點是學生的評價,對于考核不合格的,學校將予以解聘。最后,要完善激勵機制。對于考評取得較好成績的導生,學校要有相應的激勵機制,要把導生的工作業績作為評獎評優、就業推薦、黨員發展等優先考慮的條件。高職院校要將導生工作納入到學校經費預算范圍,每年適當給予導生一定的經費補助,以提高導生工作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田秀萍.職業教育資源論[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
[2]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羅納德·伯特.結構洞:競爭的社會結構[M].任敏,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王暉.論社會生態學理論的教育實踐意義[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11).
(責任編輯:陳向陽)
The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of Monitorial System in
Administr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QIANG Xiao-hua
(C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uzhou 239000, Anhui Province)
Abstract: Applying monitorial system in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is very important. There is a long history and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monitorial system. To apply this system in the student administ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one must clarify each role of the system, construct reliable administration system and improve the relevant guarantee system.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 administration; monitorial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