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摘要】隨著我國舞蹈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對舞蹈方面的研究從深度上以及廣度上都有了新的發展。不在一味地訓練舞者,而是根據相關的科學研究,針對舞者的身體進行科學縝密的訓練,無論是從方法的效果還是對于舞者的保護上,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體現出更多的科學性。
【關鍵詞】舞蹈機能學;科學訓練
科學與舞蹈的結合,是利用科學對人體進行相關的科學考察以及研究,并且與舞蹈動作相結合,形成一整套在充分了解人體肌肉狀況基礎上建立的科學訓練方法,既能增加訓練的效率,提高舞蹈訓練的質量,又能充分保護舞者的身體健康,避免一些不要的拉傷或者扭傷,這對舞蹈訓練來講,是一次嘗試,也是舞蹈訓練方法的進步。
一、舞蹈機能學的含義
所謂的“舞蹈機能學”是對舞者的身體狀況、結構以及運動等方面進行了解研究的學問,主要是對人體肌肉進行研究,分析一些物理原理在人體中的具體表現,比如:重心的作用、運動定律以及身體的杠桿原理等。這門學問已經成為老師日常舞蹈教學的重要部分,講科學技術與舞蹈相結合,能夠極大地促進舞蹈教學的進步與提高,讓學生和老師能夠以更加直接的方式,了解訓練過程中身體肌肉的運動變化,對身體內部的機能有更加充分的認識以及思考,這是現代科學方法對舞蹈教學的促進,讓舞蹈訓練更加遵循舞蹈運動的客觀規律,對舞蹈的模式以及出現的問題更加有針對性和明確性,循序漸進,以更加科學有效的方式增加舞者的身體機能,提高運動能力,進而提高舞者的舞蹈技能和水平,另外,科學的舞蹈訓練方法根據人體的運動機構安排相關訓練,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更好地保證舞者的身體不受太大的損失,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傷害,為舞者的未來打好堅實的基礎。
二、利用舞蹈機能學的訓練方法
(一)舞蹈機能學中肌肉能力的訓練方法
舞蹈教學的訓練方法一直以來并沒有形成相關的理論,僅僅是憑借著舞者多年的經驗積累,抑或是舞蹈老師將這些經驗口頭講解給舞者聽,沿襲著口傳身教的傳統。作為一門表演性質很強的藝術表現形式,傳統的教學方法口傳身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觀察,對每一個動作進行模仿,是能夠起到舞蹈教學作用的,對于舞者舞蹈能力以及相關能力的提高都有著巨大的幫助;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每一個動作進行詳細的解剖,以便學生能夠打牢基礎,形成豐厚的舞蹈底蘊,雖然老師憑借多年的經驗能夠進行舞蹈的教學,但是往往能夠達到老師要求的人卻很少,整個課堂效率極低。在具體的舞蹈訓練中,下肢肌肉的訓練對整個舞蹈教學往往有著基礎性的作用,尤其是芭蕾舞。在訓練中,每一個動作都不是簡單孤立地存在的,一個動作的有效進行需要與身體內部的相關肌肉有著緊密的聯系,科學合理地進行下肢肌肉的訓練是舞蹈科學訓練方法的一個體現,能夠充分地增強學生下肢對整個身體的支撐,提高舞者對身體的掌控能力以及身體的靈活性,從而提高整個動作的質量,增強觀賞性。
例如,在芭蕾基本功訓練課上,經常可以發現男孩子在做芭蕾扶把訓練中Developpe(向旁的)時,總是不能很好的在 Passe 的過渡之后,達到腿部運動的最高點。絕大部分的老師都會認為,他們在 Passe 的過程中有些微小的不到位,沒有使膝蓋尖拎到最高點再完成動作。而實際的事實卻是學生們的內部身體機能達不到動作的要求。Developpe 這個動作在訓練腿部控制力的同時,也需要腹肌、后背,以及髖關節的力量來共同完成這個動作。我們經常在看到這種狀況之后,直觀地進行評點,學生的能力達不到要求,對于到底是身體內部的哪部分機能出現問題,卻沒有深究。這也就是在日常的教學中盲目地進行教學,沒有形成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的弊端所在,老師對于人體相關肌肉的了解還停留在對于自己身體的層面,沒有進行普遍性的考察,這也是傳統舞蹈教學課堂效率差的重要原因。這就需要老師充分掌握舞蹈機能學當中有關人體肌肉的科學分析,對學生出現的一些問題,從機能學的角度進行研究,為學生舞蹈能力的提高提出實質性的建議,徹底改變學生的問題,提高舞蹈教學的課堂效率。
(二)機能學中身體的科學訓練
舞蹈課程在時間上是較短的,對學生舞蹈能力的提高在這短暫的時間里是不太可能的,老師只能對于每一個人出現的問題進行進行有針對性的解答,但是對身體方面的訓練就需要在課余的時間進行,老師需要為學生提供一份科學合理的身體訓練方法,補充學生在身體機能方面的缺陷,從整體上改變學生的舞蹈基礎以及舞蹈理念。充分利用科學的身體輔助訓練方案,將減少用于學生身體訓練的時間,增加舞蹈動作的教學。首先是針對腰腹的訓練。腰腹處于上肢與下肢的結合地帶,對于整個身體來講起著連接紐帶的重要作用,具有很強的穩定性的作用。腹橫肌是深層控制中段的小肌肉群。深層的小肌肉先于四肢的肌肉,力量是由它從內向外發散出來的。因此,它才是訓練的核心所在。而這一部分肌肉也是最難練也最容易受傷的,機能學中對人體肌肉都有著詳細的講解,科學的訓練方法,能夠在保護人體肌肉的條件下,最大限度地對深層小肌肉進行訓練,充分挖掘人體機能的潛力。
所以,在機能學的幫助下,每一位舞蹈教學的老師對人體的肌肉及其運動規律都應該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在借鑒科學的理論依據的情況下,針對學生在日常訓練時的狀況,整理出一整套科學完備,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為提高舞蹈教學的課堂效率打下基礎。以機能學為日常訓練的基礎,將人體與舞蹈科學完美地結合起來,實現舞者對于深層肌肉的運用,充分激發學生的身體機能,通過深層小肌肉群來循環、反應到外層肌肉,協同不同環節力量來進行有序運動,加快力量的傳遞,對動作的完成提供科學的依據。例如,根據芭蕾舞充分展現人體極限的特點,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科學的訓練指導思想,充分利用機能學對人體結構以及運動的基本原理,進行科學有效的舞蹈訓練,對學生身體能否適應高強度的舞蹈訓練,肌肉組織能否進行多次數的極限訓練,這些都應該在日常科學訓練的規劃當中,以學生身體的基本狀況為整個訓練的出發點,科學正確地制定針對性強,訓練目標明確的訓練方案,進一步細致地完善學生的舞蹈能力。舞蹈機能學以及科學的訓練能夠讓學生在一個相對合理的條件下進行舞蹈訓練,使學生的整體身體狀態處于一個完美的訓練模式,這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機能學中的運動覺
所謂的“運動覺”是人體對身體所做的姿勢或者某一部分的運動狀況的內部感覺,是身體對運動的自然反應,在舞蹈訓練的過程中,身體對每一個動作都會在身體感應器的傳導下,將信息經由神經傳遞給大腦,并且大腦對此形成相對性的舞蹈運動知覺。很多的舞蹈老師在經過多年的舞蹈訓練之后都會知道,對于一個舞蹈動作,在反復無數次的重復過程中,身體會對這個動作產生記憶,形成肌肉記憶,這種記憶,將會使人體對于動作進行過程中的幅度大小,姿態的擺正都會有更加敏銳細致的感覺,對于身體的變化也會形成更加明確的認識。舞蹈感覺的培養與運動運規范動作使一樣的,都需要在重復千百次之后,讓肌肉對此產生記憶,形成一種自然的反應。
實際上,這種感覺在日常條件下是很難體現出其作用的,只用在對身體條件相對較高的狀態下才能體現出來,比如,人體旋轉,在舞蹈中,旋轉對于判斷一個舞者的綜合條件是極為重要的指標,當我們旋轉的時候,運動覺能力較弱的人,身體未來保持平衡很快就會失去對于原有旋轉狀態的控制,而運動覺能力強的人,肌肉記憶會形成相對應的處理方式,進而以一個很完美的姿勢展現身體的平衡性以及對于身體的控制力。對于運動覺先天具有良好的感覺得學生來講固然是件好事,但是相當一部分學生的運動覺是遲鈍的,為了激發學生在舞蹈訓練過程中的運動覺,就需要運用科學的訓練方法以及機能學對于身體結構的科學論證,通過對各個組成肌肉群之間的聯系進行研究,從身體內部尋找能夠增強學生的運動覺的訓練方法,更有針對性地進行運動覺的訓練,進而是學生形成對于身體控制有著身體自然反應式的變化,而不需要刻意地去控制,提高學生對于整個身體的掌控能力,輔助性地增強學生的舞蹈能力。
三、結語
一直以來,對學生舞蹈的教學,絕大多數舞蹈老師僅僅關注學生身體所展現的狀態,而對于學生身體內部狀況的觀察卻相對忽視了,這也是傳統舞蹈教學需要改進的地方,學生舞蹈能力的提高不僅僅表現在學生對于某個動作的掌握程度,而是從身體條件,控制力,穩定性等多方面綜合地考慮,這也就要求老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形成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舞蹈能力。
參考文獻
[1]黎娜.淺析舞蹈訓練中的技巧[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9(S1).
[2] 余蓉.淺析高校舞蹈訓練[J].音樂大觀,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