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祖金
摘要:眾所周知,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就業群體,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極其寶貴和重要的人力資源。近年來,我國整體就業環境并不輕松,而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更是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本文就當前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解決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問題;對策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的不斷發展,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在逐漸加大。但是高校畢業生人數在不斷的增加,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也逐漸嚴重。現階段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大學生的就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這就導致大學生的就業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因而如何采取有效的對策解決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關系到每個大學生的切身利益,更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也有重要意義。
一、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來,高職室內設計專業大學生就業率不斷呈下降趨勢,就業中存在的問題日益突出,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缺乏職業目標,盲目跟風應聘
近年來,各高職院校以已逐漸完善了職業指導課程教學體系,并配備相對應的職業指導教師,但因所安排的課時量較少導致學生不重視課程學習,學生在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書時僅以完成作業為目標,缺乏對自我認知和職業認知的主動性,往往導致缺乏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在畢業找工作時職業目標仍然不明確,在不少的企業招聘中出現盲目跟風現象,不管是否適合自己,一味盲目去應聘,就業指導多數是依托輔導員的思想引導,缺乏專業教師在專業方面的指導,使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找不到方向難以找到突破口,導致出現就業迷茫。
(二)畢業生換崗率較高,工作穩定性不足
室內設計專業畢業生中有超過80%的在室內裝飾裝修相關行業工作,但畢業生崗位流動較頻繁,換崗率較高,工作穩定性不足,在一家公司工作1-3個月即跳槽到另外公司的現象較普遍。部分畢業生擇業功利性強,自身定位不明確,不顧自身能力片面追求高薪待遇,部分也存在因為行業的工作崗位較為辛苦,工作壓力大,所以頻繁跳槽。此外,工作的穩定性既與學生就業心態等主觀因素有關,還受到行業企業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室內飾裝修行業企業屬于中、小企業,門檻低,競爭較為激烈,每個公司的業務量時多時少,使得用人與工作報酬不穩定、人事變動頻繁,直接影響大學生的順利就業。
(三)專業對口率高,但就業質量不高
大部分室內設計專業畢業生在室內裝飾裝修企業;也有部分畢業生在建筑行業如房地產開發、裝飾建材銷售、工藝品設計制作、平面廣告設計等相關領域工作,就業崗位以技術工作為主,畢業生專業對口率高。但因目前的室內裝飾行業仍不規范,用人單位普遍質量不高,均為非資本型企業,使畢業生的待遇、福利難以提高,同時企業在用人制度方面不規范,勞動合同的簽約率較低,大部分企業有拖欠薪酬的現象,使得學生產生了不滿情緒,導致學生不得不變更工作單位頻繁流動,學生對自身的就業情況也普遍感到一般,就業質量也不高。
二、解決室內設計專業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基本對策
(一)加強畢業生的職業意識教育,幫助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高等職業院校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目標,因此學校加強畢業生的職業意識教育是必要的。專業團隊、就業指導團隊結合室內設計類專業特色加大就業指導的力度,幫助他們形成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明確自身職業目標,認清就業形勢,在“僧多粥少”就業難的當今,認清自己,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就業不要僅限于大城市、大企業,否則就業就會難上加難,應鼓勵畢業生而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去實現自己的自我價值,成就事業發展。
(二)加強專業素質教育,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當前,擁有優秀的制圖能力、表現能力、文本組織能力、動手能力的畢業生已成為企業爭搶熱寵的對象,因此,室內設計專業要優化課程體系,加強裝飾施工能力和裝飾材料運用等能力的培養。高職院校注重對學生的創新意識與開拓精神的培養,提高他們的管理能力、應變能力、溝通與協調能力、書面與口頭表達能力和服務意識等,培養出綜合素質較高的技能型人才。通過對畢業生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的多方位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更有利于大學生提高自身的就業能力。
(三)以市場為導向,不斷加強校企合作,創新教育教學改革,深化人才培養體系建設
要及時跟蹤市場需求的變化,探索產學結合,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等有利于增強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不斷加強校企合作,加強學生的生產和社會實踐環節,突出對實踐能力的培養,科學定位各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主動適應區域、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有針對性地調整和設置專業,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此外,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規范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提高課程教學質量,使畢業生能迅速滿足企業需求。
(四)畢業生要樹立良好的就業心態,轉變就業觀念,調整期望值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知識經濟社會中,能否取勝和立于不敗之地,除了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專業技能之外,還需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高職院校適應社會和我國全面推進素質的要求,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畢業生的心理素質。此外,畢業生要及時合理地調整就業思路,樹立“先就業求生存,后擇業謀發展”的思想,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就業,不要幻想一下子就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不能過分的強調專業對口,要理性地調整期望值,使自己以及家長的就業預期適應社會需求與現實,學會低姿態求職擇業。畢業生只有轉變了自己的就業觀念,才能真正應對就業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