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秦榮
摘要:從本質上看,信息技術教學,這是我國實施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重要方式。而信息技術的教學課程,一方面是為了能夠有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另外一方面,就是著重研究學生對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所存在的問題。所以,關于問題情境的創設已經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引起廣泛的重視。為此,本文筆者便從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問題情境創設的現狀出發,著重研究了問題情境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舉措,以此更好地推動中學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的穩健運行。
關鍵詞:中學信息技術;問題情境;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和發現問題能力已經成為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從某種程度上看,信息技術問題的解決必須要從問題情境的創設開始,為了能夠更好地促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并靈活地運用在現實生活當中,這就必須要切實注重問題情境創設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課程中的運用,從而提升中學生對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我國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問題情境創設現狀分析
(一)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我國中學信息技術問題情境的創設提供有力的條件
現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便是培養面向21世紀的信息化人才,必須要培養具有高素質的信息素養和專業技能的人才。在中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下,能夠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各科學習的探究活動。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能夠讓學生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轉移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進而通過對問題的解決,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同時,中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實踐教學活動中,可以有效地借助計算機和網絡信息,提升中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水平,并能切實解決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
在另外一方面,信息技術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能夠有效地促進中學信息技術的良好發展。而且,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能夠讓學生充分融入到問題當中去,使得學生在原有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經驗上逐步提升自我的專業素養。更為重要的是,利用問題情境的創設,能夠有效地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積極主動地探究相關的信息技術問題,并對問題進行充分的思考,使得問題能夠得到妥善的解決,促進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創新能力得到質的飛躍。
(二)關于中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創設問題情境現狀研究
總的來說,我國中學的信息技術教育工作開展主要是圍繞著兩個主要方面進行,第一,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全新的課程,在具有條件的的中學間進行開展。第二,充分關注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高度聯系,這就是要將信息技術融入到其他學科設計之中,作為一種特殊的交流工作,能夠為中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和溝通提供技術上的支撐。雖然說兩者不同的途徑都取得一系列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其中,主要是體現在受到客觀和主觀條件兩個方面的影響,信息技術先進的理念和教學手段無法融入到信息技術課程當中,而且信息技術教學所講授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與專家之間的研究存在較大的差距。其中,主要是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師過于依賴教材,這樣就造成教學上非常呆板,絲毫沒有創新意識。各種信息技術軟件成為擺設,而信息技術課堂成為了電腦培訓班,更沒有注重對問題情境的創設,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以及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教師對于問題情境的創設不熟練,并且對于情境認知的相關理論研究不透徹,所以,這樣就會導致問題情境創設的形式非常單一,在內容上也非常單一,從而不能有效地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難以完成相應的信息技術教學任務。
二、關于加強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問題情境創設策略研究
(一)現實生活的運用,充分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
中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最終目的便是能夠讓學生學以致用,只有將信息技術知識和中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彰顯信息技術的優勢。例如,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學生經常會遇到與信息技術相關的社會問題。為此,教師必須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信息技術問題,有效地引導學生自我進行思考,并逐步上升到信息技術的問題上。而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促使學生從一個較為完整、復雜的問題進行思考,使得學生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同時,信息技術教師還要能夠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學生自身的認知水平,傾聽學生的真實需求,科學選擇相應的問題,將信息技術與社會學科有效地整合在一起,這樣才能促使學科之間的學習帶動信息技術的發展,兩者之間形成互相促進的關系,繼而提升中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積極性,提升中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
(二)注重課堂教學細節,精心設計信息技術問題
要想更好地實施問題情境創設教學,這就必須要求教師關注課堂上的細節,通過適當的時機來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解決,從而促使學生在原有的知識水平上得到全面的發展。所以,中學信息技術教師一定要選擇一些來源生活的典型問題,并且將相關的問題進行綜合概況和歸納,并且在學生處于學習動機良好的情況下提出。但是,在這一問題情境的創設過程中,必須要明確問答行為的意義,在問題情境的設計和學生對信息技術內容的了解上進行配合,從而營造良好的信息技術研究氛圍。此外,教師還必須要能夠有效地把握好問題情境創設的難度,并體現出問題的漸進性。
一般來說,教師要能夠通過有效地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回答,利用科學合理的暗示和反問,促使學生獲得最佳的答案。當然,在這一過程中,為了能夠發揮學生在信息技術研究中的主體優勢,這就必須要能夠讓學生進行“自由回答”,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堂發言,展現學生對信息技術問題最為真實的想法,從而可以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加深對信息技術知識的理解程度。
(三)以直觀的教學方法,促進中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熱情
一般來說,直觀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更快地了解感知事物中所存在的問題。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相應的實踐、模型以及圖表等方面,同時根據教學的主體內容,創設大量的問題情境,從而可以將一些較為復雜的問題簡明化,方便學生更好地進行理解,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另外一方面,還能夠有效地改善呆板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提升對信息技術的感性認識,從而可以讓中學生對信息技術進行全面的了解,培養學生對問題的觀察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三、結語
總的來說,為了能夠更好地推動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問題情境創設研究,這就必須要深入分析當前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現狀,同時對問題情境創設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策略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中學信息技術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惠穎.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幾點建議[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3(12)
[2]葉文林.運用恰當教學方法上好高中信息技術課[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04)
[3]魏玉鳳.建構主義理論下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15)
[4]談恩兵.基于有效視角的高中信息技術合作學習分析[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