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慧燕 高金定 鄔書躍
摘 ?要: 根據新建本科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辦學現狀,結合湖南涉外經濟學院辦學實際,與行業企業專家共同制定了“3+1”卓越電子工程師應用型人才培養新模式。在培養方案的第七學期創造性地設置了為期三個月的“崗位技能實訓”環節,效果良好,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就業競爭力,這對電子信息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 新建本科院校; 電子信息類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 創新;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0 ? ? ?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6-8228(2015)01-60-02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raining mode of electronics undergraduate
talents in new undergraduate colleges
Xu Huiyan, Gao Jinding, Wu Shuyue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205, 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running status of electronic specialtiesin the newly built undergraduate colleges, based on many years of reform and practice, combined with the fact of 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University, a new pattern of "3+1 application" excellence electronics engineer personnel is developedwith industry experts together. Three monthsjob skills training in the seventh semester are set up creatively in the training program which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ve power. They are useful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in the major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Key words: new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pecialty; talent training mode; innovation; practice
0 引言
電子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推動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社會。信息社會對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從數量到質量上都有巨大的需求,在這種背景下,電子信息類專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目前幾乎國內所有的高校都開辦了這類專業。據統計,1999-2006年高校擴招人數已翻了一番多,其中超過50%的擴招名額集中在電子信息類專業[1-2]。然而教學資源的建設卻遠遠滯后于擴招的步伐,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培養社會急需的電子信息類人才是每個高校都在思考與探索的問題。新建本科院校,特別是民辦高校,起點低、底子薄、生源質量相對較差,形勢不容樂觀。新建本科高校如何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不敗之地,如何正確定位,打造自己的辦學特色,實現后發趕超,是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3-5]。
1 新建本科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問題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是一所民辦普通本科高校,也是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從2005年升格為本科高校至今,以“高水平教學應用型”本科院校為指導,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內涵建設,初步形成了以經濟、管理為特色,電子、通信、計算機、機械等理工類專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目前設有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自動化等電子信息類本科四個專業,每年招收規模在300-400人之間。長期以來,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歸納如下。
⑴ 生源整體水平較低、個體差異較大。我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歷年錄取分數大部分都在二本控制線附近,其中有1/3左右的生源來自職高對口升學,2/3的生源來自普通高中。如何對普高學生和職高學生分類培養和因材施教是必須重視的問題。
⑵ 電子信息類專業是技術性很強的專業,但是把所有的學生都培養成研發工程師顯然是不現實的,因為即便是重點大學的電子信息類專業本科畢業生,能夠直接從事研發工作的學生比例也是很低的。如何實現人才的分類培養是個重要問題。
⑶ 按照一般學校的做法,在第七學期安排理論教學。但第七學期學生由于考研、找工作等各種原因,到課率比較低,如何在滿足考研學生需求并提高考研上線率的同時,又提高其他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就業質量值得研究。
這些問題是困擾我校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的主要問題,為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素質電子信息類應用型人才,我們結合我校辦學實際進行了一些改革與探索。
2 創新型人才培養新模式與教學方法
2.1 設置校內崗位技能實訓教學環節
提出并實踐了“卓越電子工程師”“3+1”電子信息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前三年在校進行理論課程學習(含課程實驗、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等集中實踐教學環節),第四年進行集中實踐教學(其中第七學期前10周進行校內崗位技能實訓,后10周赴企業頂崗實習,第八學期進行畢業設計(論文))。其中崗位技能環節的設置如圖1所示,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興趣愛好及潛質,從“技術研發型人才”、“技術管理型人才”、“研究創新型人才”三個大方向進行選修,從而實現了人才的分類培養,同時有效地解決了第七學期到課率低等問題。目前技術研發型崗位技能實訓環節主要涵蓋了單片機應用系統工程師、嵌入式系統工程師、PCB設計工程師、FPGA開發工程師、IC設計師等電子信息技術類崗位模塊。與湖南科瑞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創博龍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行業企業一起,完成崗位技能實訓環節教學內容設計和教學方法改革。實現了學生動手能力與社會崗位需求的零距離對接,使學生畢業后即已具備了約一年左右的工作經驗。
[
崗位
技能
實訓
教學
環節
][技術研發
型人才][技術管理
型人才][研究創新
型人才][單片機應用系統工程師
嵌入式系統工程師
PCB設計與工藝工程師
FPGA開發工程師
IC設計工程師][電子商務師
市場營銷
企業管理][考研輔導模塊]
圖1 ?崗位技能實訓教學環節
2.2 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
成立了由合作企業知名專家參與的專業教學委員會,包括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教學體系的設計、課程教學等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都有行業企業專家的參與。其中部分專業課程由合作企業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來校授課。部分集中實踐教學環節比如PCB課程設計、崗位技能培訓環節、頂崗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在合作企業完成或由企業與學校共同完成。可以說,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都有行業企業的深度參與。逐步形成了“企業技術專家進課堂、學生教學進企業相結合”的新模式。
2.3 “教、學、做”一體化,大比重實踐教學
電子信息類專業將以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培養為出發點,重視學生在校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有針對性地采取任務驅動、項目導向、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等教學模式,融“教、學、做”為一體,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學習要求具備較強的數理基礎,為了讓學生能更形象地了解各種復雜抽象的原理,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我們把電子信息類專業大部分的專業課程都安排在實驗室授課,以項目教學、仿真教學、體驗教學為主,采用邊教邊練的形式授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培養方案中每學期的集中實踐教學環節一般為2至3周,四年集中實踐教學總周數不低于40周。同時聘請有企業工作經歷的專兼職教師進行授課或指導學生進行各類工程實踐,實踐教學學分占總學分比例不低于40%。
2.4 廣泛開展課外科技學術活動
在完善基本實踐教學主體的同時,探索實踐了“企業定制”和美國勞瑞德國際大學聯盟“國際聯合”等人才培養新模式。建立了大學生電子制作及競賽基地實踐基地,成立了湖南涉外經濟學院“電子通信俱樂部”等興趣小組;支持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現有實驗條件進行科技創新自主實驗或參加教師的科研項目,舉辦科技文化節和學術講座,使學生及時了解最新科技發展動態;組織學生參加創新性實驗計劃、學科競賽等不同層次的課外科技活動,采取教師與工程師聯合指導的新方法,為學生的個性化培養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提高了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3 實踐效果
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我們構建了具有一定特色的電子信息類大學生創新教育體系,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踐教學條件、人才培養質量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標志性的成果。電子信息工程本科專業獲批為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十二五”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數字電子技術”獲批為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省級精品課程;建成了“電工與電子技術”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實踐教學示范中心;電子信息類湖南省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獲批立項建設;“民辦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創新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實踐”被評為湖南省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
近年來有60%以上的學生參加了各類科技學術實踐活動,近千名學生參加了各級各類科技競賽活動,獲批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與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10項,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全國電子專業人才設計與技能大賽等比賽中,獲得省級三等獎及以上獎勵37項,其中全國一等獎1項,三等獎4項。從2010年第一屆本科畢業生至今,累計有55位學生被中南大學等知名高校錄取為碩士研究生。
4 結束語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改革教學方法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主旋律。本文提出了設置崗位技能實訓環節、深度與行業企業合作、項目式教學等措施,以期對新建本科院校特別是民辦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培養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對于如何結合各個新建本科院校辦學實際,合理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崗位技能實訓環節,以及如何將校企合作機制制度化等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王秋華,章堅武,王玉娜.電子信息類專業實驗教學體系改革[J].高等
理科教育,2008.77(1):64-66
[2] 曾旭日,孫克輝.培養理科學生創新能力的探索與實踐[J]. 高等理科
教育,2006.1:97-99
[3] 鄔書躍,高金定,李晉等.通信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應用型人才
培養模式探討[J].創新與產業教育,2012.5:48-50
[4] 高金定,鄔書躍,孫彥斌等.EDA技術創新型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與
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2):158-160
[5] 高金定,許慧燕,鄔書躍.民辦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實驗教學體系改
革與實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