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
【摘要】如今,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小學語文有了很大的改革,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主要闡述了如今小學語文課堂的現狀,并相對提出了一些增效減負的策略。
【關鍵詞】教學方式 減負理念 教學觀念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032-01
雖然我國的教育體系已經進行了改革,但是應試教育仍是根深蒂固的存在于小學教育之中,很多的小學語文老師依然采用比較老套的“題海戰術”,這就使小學生依然有著寫不完的作業。一般來說,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都不是很強,他們的心理還不是特別的成熟,如果給他們過大的負擔和過大的壓力,這樣反而不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果,還會造成小學生們對于教育產生逆反和厭煩的心理,然后就沒有了學習的興趣,這對于培養小學生們的創造性思維是十分不利的。所以說,作為教師,應該努力的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不斷豐富和完善教學之中的教學方法和運用的教學手段,將小學語文的減負工作落到實處上。
1.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狀況
1.1多重視知識的講解工作,忽略了知識的應用
很多老師在課下都是十分認真的進行備課工作,課上也十分努力的講解知識,可是他們的成績往往總是不如人意。這主要就是因為很多老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往往只是著重注意了語文重點和難點的講解,而忽略了對于小學生語文知識的具體實踐和應用,這樣就會造成學生們對于知識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上,不能夠在更深層次上對知識充分的理解和研究,使得教學成果不理想。
1.2教學的方法和教學手段如出一轍,沒有獨特性和趣味性
很多語文老師都是采用的比較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總是忽略因材施教這個方法,這樣就會造成學生們在學習活動中體現不出來他們的主體地位的作用,語文課堂上內容枯燥乏味,學生們沒有更多的興趣來學習,很大程度上打壓了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
1.3教學目標設置的不是特別合適
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他們因為家庭環境、興趣愛好、性格以及理解能力的不同,在語文中都會有很大差異的表現,很多老師很容易忽略這個差異性,然后制定出來的教學目標不能很好的符合每一個人的特性,這樣有時候就會很容易的傷害一些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的動力,他們的學習就不能達到一個很好的效果。
2.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減負策略
2.1采用比較靈活多變的形式來布置作業
所謂的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減負,并不是說單單要老師們對于學生們的作業量進行毫無節制的縮減,而是應該換一種方式,用一種靈活多變的方式來布置作業,讓學生們的學習任務有一定量的減少,這樣就不會造成因為作業繁重而產生心理負擔的現象。在比較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老師們總是會利用書本后面自帶的課后習題和練習冊來給學生們布置作業,規定學生們必須要完成哪些,記住哪些詞語的解釋或者是難字的書寫方法,還有常用的詞組等等。這樣形式下的作業對于小學生來說就是一種課后的作業負擔。如果真的要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增效減負,教師就必須要改變自己思維中傳統的觀念。比如在學習五年級課本中的《伊索寓言》的時候,如果單純是要學生們一字不漏的記住《狐貍和葡糖》、《蟬和狐貍》等文章的話,還不如就讓學生們從根本上理解這些寓言所要表達的意思。在課下,老師可以讓學生們對于文章的主題不斷的探討和深入,然后讓他們彼此組成小組,從生活中選取一些角度來對寓言進行表演。這樣的作業,對于學生們來說是充滿挑戰和創造性的,可以讓學生們更加積極的行動起來,這就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自主性。
2.2很好的運用一些比較積極向上的語言來鼓勵學生
教師的評價對于學生的未來學習是極其重要的,一般來說,如果老師給予學生是比較中肯和積極的評語的話,就會給予學生們一種繼續努力學習的力量,可以讓小學生們更加積極的投入到語文的學習中來。所以說,在小學語文教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用一些積極向上并且具有鼓勵的評語來推動學生們更好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增加小學生對于學習語文的興趣。比如說在同學們朗誦課文的時候,一個學生如果他朗誦十分流利,其中也沒有錯別字的發音,但僅僅是誦讀的沒有感情,作為老師你可以說“讀得很流利,而且聲音洪亮,口齒清楚,也沒有一個字的讀音獨錯,但是如果你能再稍微增加一點自己的感情進去,我想會比現在更加完美”。可是有很多老師在這種情況下,只會說“讀得很流利,但是沒有感情”,這樣就會造成兩種不同的結果,前一種說法不僅讓學生們感覺到了自己被肯定的部分,同時也提示了他們應該改進的地方,讓他們更加有信心讓自己變得更好。另外,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很多情況下都會涉及到答案的對和錯,當一個學生給出的答案和參考答案差別很大而且也和老師的觀點不統一的時候,在很多時候都會被評價為錯誤,可是老師并不能因此而對學生進行批評。因為語文是一個思維比較開闊的學科,他很多時候并不一定會有一個固定的答案,每個人對于相同的問題都會有自己的見解,只要學生說的合情合理,就不能全部否決。語文學科對于學生的理解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學生綜合各個方面的知識和精神層次來進行評論。在面對學生不同答案的時候,作為老師應該是從正面進行引導。
2.3優化課堂的教學結構,提高教學質量
因為小學的語文基礎知識點比較多,再加上小學生在這個特定時期的注意力都不會很集中,很多學生在學習之中都是需要老師和家長不斷進行監督和督促才能完成學習任務的。所以說,教師很容易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將自己自身定位為課堂的權威和主導者,使得學生不得不在老師的監督下進行學習。時間一長,學生們就很容易對語文的學習失去興趣,會導致學習效率低下。作為老師,最應該做的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然后不斷調整自身在課堂中的角色,從課堂的主導者變為課堂上的引導者,然后優化課堂的結構,多多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不僅可以使得學生更加專注于課堂上的聽講,還能迫使他們自己把不明白的問題記錄下來,和同學們一起討論,大大提高了課堂的吸收效率。
言而總之,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之中,老師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然后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讓不同的目標可以更加貼近不同的學生,培養學生們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從而真正實現語文課堂增效減負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玉芳.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3(23)
[2]朱兆樂.試談小學語文教學的增效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0(31)
[3]支俊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多媒體運用的減負增效[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