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變更,傳統的知識經濟社會逐漸被賦予了思想道德與文化修養的深層含義。人們習以為常的語言表述、行為動作、風俗習慣等等禮儀表現的具體內容,成為維系人與人日常溝通的最基本的道德規范。因此素質教育改革以思想品德課程資源為平臺,逐漸將禮儀教育演變成為一種對學生社會道德實踐的基礎性培育。本文就以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內容為基礎,探討禮儀教育滲透思想品德課的重要性及切入點。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程 禮儀教育 思想道德與文化修養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062-01
就人本身來說,講究包括儀表、言談、儀態舉止的個人禮儀與公共禮儀是體現一個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程度甚至情商高低的外在素質表現;就整個社會來說,禮儀反映的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因此,《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指導綱要》嚴肅指出:“學校要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將文明禮儀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注重提高文明禮儀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蓖瑫r,新課標也要求,思想品德教學的目的旨在以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為著力點,轉變傳統的以教師“口傳”為主的思想品德教學方式,逐漸讓學生在思想品德課程中“動起來”,以實踐的形式發揮課堂教學的文化渲染作用,并以教師的輔助力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一、禮儀教育滲透思想品德課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且生活在優越的物質環境之中,很多家庭,重智輕德,忽視了對孩子文明禮儀的教育,導致他們冷漠、自私、沒有責任感等不良行為。因此必須利用思想品德課進行有效的禮儀教育,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
首先,學校的文化展板、同學間的嬉戲與交流、教師的言談舉止等等都對學生的思想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最重要的是課堂教學活動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影響。因此,有針對性的將禮儀教育帶到思想品德課程中來,通過有效、有吸引力、有趣味性的活動式的導入方式,為學生創造一個有一定實踐效應的教學環境,將正確的禮儀知識傳授給學生。
其次,思想品德課程的主旨就是將學生培養成為講文明、懂禮儀的高素質、高情操人才,而禮儀教學的意義本就和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內容相吻合。將兩者結合在一起,既有利于充實思想品德教材中的不足,也有利于為實踐禮儀鍛煉提供一個理論化的教育模板,讓禮儀教育有據可循,讓思想道德課堂活躍而有意義。
二、禮儀教育滲透思想品德課程的切入點
(一)正視學生之間的矛盾
十三、四歲的孩子活潑好動,日常生活中,同學之間發生不愉快、矛盾甚至口角都十分正常。傳統解決方式往往以教師對學生懲罰為主,但是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必須讓學生正視產生矛盾的原因及過程,指導他們用更有效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避免問題的擱置或者矛盾的激化。
例如,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善于交往”單元內關于寬容友善的知識點教學。書中教授了寬容友善的諸多重要性,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講解明白寬容與友善,但事實上,當他們與伙伴產生矛盾時,教師課堂上口頭的講述將“形同虛設”。因此筆者思考,可以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讓他們回憶近期和同學之間產生的不愉快或矛盾,并盡可能詳細的記錄出發生的原因、雙方的對話以及最終結果。上課時,教師請同學分別講述,學生們的矛盾可能是“同桌用了我的筆卻沒有告訴我”、或許是“站排的時候他推了我,卻沒有道歉”等等。接著,教師請站排時產生矛盾的兩位同學在全班面前演繹一下當時的情景,可能有動作上的推搡、口語上的不佳表達、語氣上的不憤等等。然后,教師以這些非良好禮儀為例,指出這兩位同學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失誤:“他推了你,你不應立即動氣,可以用平靜的語氣先詢問‘你為什么推我?是不是有什么誤會?另一位同學看你語言、語氣得當,自然不會被挑起暴躁情緒,將很自然的回答‘我不是故意的,對不起。然后,你應學會寬容,而不是斤斤計較,那么兩人又可以愉快的伙伴似的搭背前行了?!?/p>
其實,學生之間的矛盾一般來說都是小事,但是因為他們缺少正視矛盾、學習正確解決矛盾的機會,所以很容易小事變大事。教師利用思想品德課程這個平臺,運用將矛盾真實還原的教學方式,讓所有學生正視矛盾的產生與發展,為他們分析整個過程解決問題的失誤所在。最后,用正確的禮儀教學做指導,并引出思想品德教材中的知識點:對人應寬容友善。這樣的過程可以讓學生真正意識到不同的話語、不同的行為將使同一件事情產生不同的結果。
(二)注重學生之間的合作
新時代的課堂教學更加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配合互助、溝通交流過程中有針對性的滲透正確的禮儀教育,調動了學生產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能動性。
以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個人與集體的關系”的知識點為例。思想品德教師設置制作圓柱體的課堂活動,將學生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以單人形式制作,第二部分以四人一組的形式制作,看看哪部分的同學做的好又快。結果很容易想象,單人形式制作圓柱體的同學沒有其他伙伴的協助,做的自然較慢,但不易出現禮儀上的錯誤;但是四人一組的同學雖然制作速度快,卻由于存在過多的肢體、語言溝通,容易在制作過程中產生問題。例如,四人在分配制作項目時,會出現有人想做圓柱體的“身子”,即長方形、有人不想做圓柱體的“兩頭”,即圓形等等問題,因此如何在合作過程中運用有效的禮儀互動,成為提高學生制作圓柱體效率的關鍵。教師在學生進行個人活動與集體活動時,注意學生的語言、語氣、行動、形態的不同變化,便于在最后進行禮儀教學中提供案例。比如,學生可能由于分配不適當或者比別人做的慢而心情焦躁,可能對合作的同學態度不好:“你快點啊,都因為你我們組都慢了?!倍硪粋€同學聽到這樣的話語很可能更加焦躁:“我已經很快了,你嫌我慢,我不做了,你自己做吧?!边@樣即使相互合作,也并沒有起到提高效率與質量的作用。教師可以以此為例,與學生共同分析:“首先,在合作前就應分配好各自的工作,分配語言要得當,不要盛氣凌人?!笨梢哉f:“趙四,你畫圓畫的好,你來做圓的部分,好嗎?”詢問式的語氣,有利于對方接受你的建議。如果想要拒絕,也應禮貌適當:“我覺得我更適合做長方形,我能做的比圓更好呢。”這樣的態度既婉拒了自己不想做的事,也未讓對方感到難堪。再者,在制作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不要向他人胡亂發脾氣,更不可以對他人動手,而是要找尋自身原因。通過這樣的講解,學生更容易認識到自己在活動中的禮儀失誤,逐漸在合作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與人交往、與人溝通的正確禮儀方式。
學校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承擔了學生吸收素質文化的責任。必須將禮儀教育滲透到思想品德課堂,并以不同的教學導入方式將社會生活中的基本禮儀形式在學校課堂創造性的再現。從而有利于學生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運用。并使之終生運用課堂所學來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和禮儀文化素質。
參考文獻:
[1]高松.初中思想品德課禮儀教育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5月
[2]蔣開習.課堂資源中的文明禮儀——談利用思想品德課堂資源加強學生文明禮儀教育[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2(02)
[3]朱英華.從初中思品課教學中實施禮儀教育的一點體會[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1(08)
作者簡介:
王侃,(1981-),男,漢,江蘇蘇州人,本科,中教一級,研究方向:初中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