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 王啟玲
【摘要】為了優化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合作效能,教師可以積極地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指導和點撥。在學生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適時介入,科學有效組織學生,促進學生的有效合作。教師要給學生合理分組,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實現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同時教師要注意問題循序漸進,深入知識內涵本質,并且給學生創設引生入勝的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動力。有效的合作學習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英語 合作學習 組織 高效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123-01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關注的是課堂上教師精彩的授課,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和思考。在新課改理念和思想的指引下,教師們紛紛嘗試合作學習,并發現合作學習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思考起來,成為課堂的主人和學習的主體。不過有些低效的合作學習浪費了課堂時間,形成了課堂表面的熱鬧,有些學生利用這個時間聊天或說話,并沒有把精力都放在課堂學習上,使合作學習的效能并沒有被充分地發揮出來。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教師在教學中要優化學生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效能。
一、教師適時介入,科學有效組織學生
學生的合作學習雖然讓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究知識,但是并不是說教師就無事可做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和指導者,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地介入,科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能夠始終圍繞著教師的的問題和所設置的任務,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探究。當學生的討論偏離了話題,教師要適當地介入,把學生的話題拉回到正題上;如果學生的思考沒有了思路,教師也要及時地出現,幫助學生找到突破點,讓學生可以進一步進行接下來的探究和學習。
例如在學習7BUnit 5 I?蒺m watching TV.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提供幾張圖片,圖片上畫著各種各樣的動作,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看圖來回答:He is singing. They are playing football. Im watching TV等句子,讓學生掌握現在進行時的回答和問法。可是學生在討論中很快就掌握了這樣的回答方式,就開始說一些與教師讓討論的無關話題。說“singing”的學生就開始說他喜歡的歌曲……越說學生越興奮,偏離課堂討論話題也越來越遠。這時候教師就要及時地介入,讓學生管著課堂學習句型和問答方式,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二、學生合理分組,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給學生進行分組。在對學生進行分組的時候,教師要認真分析學情,做到對學生了如指掌,這樣教師才能夠保證每一個學生的實力都相當。學生在小組內學習,有些成績好的學生可以幫助那些成績相對不理想的學生,實現學生之間的“兵教兵”,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和共同進步。
例如在學習8A 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的時候,教師讓學生進行合作討論說說學生們都是怎樣上學的,一位英語并不是很好的學生想說“我是騎自行車上學。”可是,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怎樣才能夠把這些英語單詞組織成一個完整的句子。他們組中的一位英語好的學生就幫助他他回答中要用到的單詞組織起來,形成了“I go to school by bike.”或“I ride a bike to school.”這樣成績不好的學生掌握了句子,增加了英語學習的興趣;成績好的在幫助其他學生的過程中也增加了學習的成就感,促進了他們的共同提高。
三、問題循序漸進,深入知識內涵本質
教師在學生的合作學習中,要通過問題的引導來讓學生掌握知識。“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教師的問題才會讓學生積極地思考起來,促進學生進行學習和探究。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和討論,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循序漸進,分層次讓學生去思考問題,促進學生不斷地向著知識的本質和內涵去思考。通過學生對問題的不斷分析和探究,學生會構建出一個知識框架和體系,促進學生掌握知識。
例如在學習8B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的時候,主要的語言結構就是復習一般過去時,學習現在完成時。教師在讓學生討論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小組討論問題: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Have you been to the space museum? 等等。當學生回答了很多一般過去式的句子后,讓學生去練習完成時的句子結構。學生在對比和討論中就會掌握一般過去時和現在完成時的不同點。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現在完成時的用法,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去分析:“have been to+sp.,have gone to+sp.,have been in+sp的區別是什么?”學生們通過合作和探究對現在完成時的用法會進一步理解,從而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清晰的框架,促進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
四、情境引生入勝,激發學生探究動力
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關注課堂,把所有的經歷都放到教師的問題上,就要給學生創設相應的情境,通過情境來引生入勝,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促進學生的主動思考和探究。教師要給學生創設一個小組討論或者是合作學習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動力,促進學生積極思考。
例如在學習9年級Unit 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們播放一段學生們非常喜歡的歌曲“幸福拍手歌”。歡快的節奏,輕松的氣氛把學生的學習熱情馬上就調動起來了。在學生們高漲的情緒感染下,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這樣的問題,學生們在合作中就會回答:I like music that is played by famous bands.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I love music that I can sing along with.等等。學生在教師的情境引導下,學習情緒高漲,促進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增加,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可以起到積極引導的作用。教師要優化學生的合作學習,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只有學生親歷了學習過程,學生才能夠掌握知識的本質,促進學生形成自己的英語思維,掌握英語學習方法,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和學生學習能力的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李秋云.淺談初中英語高效課堂的實現策略[J].中學生英語 .2013.03
[2]李慶民.新課改形勢下英語合作學習的實踐和探索[J].基礎教育研究.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