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平
【摘要】計算題的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數學過程最容易出現問題的環節。此文從學生認知規律入手,分析學生的學習心理,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學生計算題學習中的意志培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計算題教學 計算能力 意志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131-02
學習意志是指學習者自覺地確定學習目的,有意識地控制和及時調節學習行為,努力地克服學習困難,以實現預定學習目的的心理過程。學習意志具有動力,定向和調節功能,對知識信息的處理,加工和理解起間接作用,雖然它不直接介入學習活動,但它在學習過程中起動力作用。因此,小學生學習意志的培養,有利于發展智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筆者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發現,一些計算題,學生并不是不會做,而是由于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抄錯數字等等。對于這些現象,本文淺顯的談幾點個人見解。
一、注重基礎,常抓不懈。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題的教學歷來是重中之重,而且學生的計算能力直接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生做計算題時,往往只是滿足于會做而已,不善于進行必要的強化練習,更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此,加強計算題基礎訓練,尤為重要。日常教學中,多加強口算訓練,估算練習,并適當的增加練習題的趣味性,如口算接龍,旅游預算等等。在四年級教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要調商)”一課教學前,出示:在〇里填“>”或“<” 32×4〇120 43×6〇240 51×6〇300 28×7〇210 對學生進行一些估算訓練,扎扎實實地夯實基本功,再進行新課教學。教師只有在日常教學中對于基礎計算題的訓練要常抓不懈,學生才能真正提高運算能力,提高計算正確率。
二、循序漸進,知難而上。
小學生學習意志的培養,應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克服困難而逐步實現,在計算題教學中,針對小學生只喜歡做簡單的計算,不愿做較復雜計算題的弱點,要循序漸進,培養學生知難而上,不怕困難的優良品質,教師應適時設計計算題,以培養學生的學習意志,設計的題目過難、過繁,學生經常受到挫折,則容易使學生意志衰退,但計算太簡單,又激不起學生的挑戰欲望,不利于意志力的培養,在蘇教版五年級數學“小數乘以整數”例題學習,常規練習以后,我把學生帶進了“智慧加工廠”,安排了這樣一道題:
□ △
■,□= ,△= 。
通過這樣的形式,既鞏固了已學知識,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中增強克服困難的自信心,鍛煉了學生自身的學習意志力。
三、設置陷阱,磨煉意志。
意志是為了達到既定目的而自覺努力的心理狀態,學生由于沖動,盲目冒進等心態,可能產生思維的片面性從而導致種種失誤。學生有時會機械的模仿和套用例題,對于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一方面教者要了解學生為什么犯錯,了解學生的想法,另一方面,教師有時就要有針對性的給學生設置陷阱,磨煉其意志。學生在混合運算中時有出錯,經調查了解,有些學生是搞不清運算順序,還有些學生是把簡便運算跟混合運算搞混了。針對后一種情況,在對學生進行混合運算練習時,我在習題中穿插進一、兩條“陷阱”題。如45+55÷5-20,128-28×3÷4,粗心大意的學生根據自己的感覺認為可以簡便計算,前一題會先算加法,后一題會先算減法,然后從左向右。此時,再全班糾錯,強調這位同學錯的有價值,為我們全班同學做了提醒,我們首先要感謝他,其次更要引以為鑒。學生的意志力本就薄弱,教者不能一味打壓,要先鼓勵,后借鑒。日常教學中,要努力幫助學生排除心理障礙,增強心理承受能力,既要設“陷阱”讓其掉進去,也要讓其“自拔”,強化學生積極的心理傾向,讓學生在挫折中磨煉意志。
四、樹立榜樣,因勢利導。
樹立榜樣是利用學生對偶像崇拜的心理教育學生,即由偶像的“光環效應”使學生在崇敬、信賴、模仿中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傾向,并為使自己與偶像趨同,而產生一種執著的學習意志的追求。對于計算既繁雜又有一定難度的習題,要教育學生靜下心來細心計算。有時,教師需要給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比如有關祖沖之計算圓周率的典故,讓學生知道祖沖之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精確到7位小數的人,還有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澗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草稿就演算了幾麻袋等等,通過這樣生動典型事例教育學生,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意志。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學生良好的學習意志品質對其智能的發展具有強化和推動作用,學習意志的培養在學生掌握知識過程中的積極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計算題學習中,只有培養學生形成好的學習意志,好的學習品質,才能使學生提高計算能力,提高計算效率。
參考文獻:
[1]馬云鵬,小學數學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楊慶宇,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柳文星,小學數學習題教學方法。江蘇工業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