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可缺少的陣地。文章從高職院校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意義著手,分析了當前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高職院校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基本途徑。
[關鍵詞]高職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意義 問題 途徑
[作者簡介]喬芬(1973- ),女,河北張家口人,河北工程技術學院人文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高職教育管理;李潔(1980- ),女,河北石家莊人,河北工程技術學院人文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高職教育管理。(河北 石家莊 050091)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4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2014031914)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5)10-0046-03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我黨首次從國家、社會、公民三方面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2013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要求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高職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任務是培養德、智、體、美各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人才。因此,高職院校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從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外化為行動指南。
一、高職院校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意義
(一)有利于高職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
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給高職學生指明了前進的道路和奮斗的方向,是高職學生健康成長的精神支柱。高職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理想信念直接關系著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的興衰成敗。大多數高職學生的思想積極向上,但部分學生受到社會思潮、社會風氣的影響,體現出理想信念模糊、社會責任感缺乏、功利心強等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是指引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旗幟,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承接,是我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作出的重要論斷。高職院校通過教育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從而幫助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幫助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進而成為大學生的自覺行為。
(二)有利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
職業價值觀是指人生目標和人生態度在職業選擇方面的具體表現,也就是一個人對職業的認識和態度以及他對職業目標的追求和向往。高職院校以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為目標,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更要求加強職業價值觀教育。當前社會競爭激烈,勞動者素質、職業價值觀和態度等越來越成為個人競爭能力的關鍵因素。不少高職學生存在“一切向錢看”的思想,拜金主義嚴重。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能夠使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社會、國家的關系;能夠使學生樹立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的思想,以社會需求作為職業選擇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把個人的自我價值實現和社會需求有機地統一起來;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團隊合作等良好的職業道德,使學生所學的知識、技能以及職業精神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并能隨職業實踐而提升,滿足工作崗位和社會的需求,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三)有利于高職學生抵御西方思想滲透
對中國實施所謂的“西化”“分化”,一直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國進行和平演變的策略。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政治多元化、信息網絡化的世界潮流,西方國家正借助于文化傳播加緊對我國推行其政治主張、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近年來,西方國家采用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對中國學生宣傳西方的資本主義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詆毀和批判我們的主流意識形態和民族文化。高校手機移動互聯網已經普及,影響到高職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國等西方國家正日益重視互聯網等新媒體的文化滲透影響力,加強對中國的宣傳攻勢;宗教、電影電視、文化交流也成為西方國家宣傳自己價值觀的重要途徑。西方國家通過上述方式大力宣傳自己的民主和人權,傳播他們的生活方式,使得一些高職學生在別有用心媒體的煽動下盲目追求西方文化,輕視甚至鄙視中華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出現了“信仰危機”“意識形態真空”等現象。高職院校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使學生認清西方文化滲透的本質,提高學生政治敏銳性和鑒別能力;使學生樹立憂患意識和大局意識,居安思危,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保持清醒頭腦;使學生自覺弘揚以愛國主義和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二、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理念滯后
教育部2006年16號文件指出,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因此,很多高職院校非常重視專業教育,把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專業建設上,把專業技術教育作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相反,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重視不夠,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重視不夠,特別突出地體現在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態度上。教育部要求高職院校必須開設的政治課主要有三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形勢與政策”。很多高職院校都不能按要求完成教學任務,減少課時、壓縮內容的現象十分常見,有的學校甚至將三門課都停上了。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渠道,在高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對思想政治教育及其重要性認識不足,直接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二)教學形式單一
當前,很多高職院校都是通過課堂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雖然很多學校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但教學形式仍然單一,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課堂上的滿堂灌,以教師為主角,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的不同需求,達不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加上相當一部分高職學生文化基礎差,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課堂上接受新知識較困難。有的輔導員在做工作時缺乏必要的疏導和有針對性的教育,導致教育沒有實效性,影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
(三)未能形成教育合力
當前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能與家庭、社會相結合形成教育合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一項系統龐大、內容復雜的工程,除學校外,家庭和社會也要參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級政府、媒體、文藝出版等部門要堅持弘揚主旋律,多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用優秀的作品、高品位的書籍、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去引導和教育高職學生,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貼近學生實際。
三、高職院校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途徑
(一)發揮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是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和根本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性質和教學內容,決定了其在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渠道作用?!八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課的主要目的是增強高職學生的法制意識,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質,樹立體現中華民族道德傳統和時代精神的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主要講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講授中國共產黨人是如何將馬列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指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去認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形勢與政策”課主要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國家的政治、經濟形勢,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提高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覺悟,增強社會責任感。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高職院校要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立德樹人”的作用,投入更多精力加強理論課的建設。
(二)建設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互聯網傳播陣地
隨著網絡和移動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微信、微博、QQ空間、貼吧等載體逐漸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陣地。魚龍混雜的互聯網對高職學生的價值觀產生著巨大的影響。高職院校要加強對大學生的網絡法制教育,要求學生提高鑒別能力,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自覺抵制網絡不法行為。對于散播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言論的學生要堅決制止和教育。
更重要的是,高職院校要構建起微博、微信等自媒體交互式互動平臺來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時動態的、個性化的引導與教育。學校要有專門工作人員,熟練使用微博、微信、空間等學生喜歡的媒介形式,改變單向灌輸式傳播方式為互動交流式的傳播,使交流雙方能通過不斷地互換角色,相互反饋,以此來提高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針對高職學生的年齡特點,注重選擇高職學生容易接受信息的方式,將核心價值理念植入文化載體,如音樂動漫、時政新聞、影視資訊等,往往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目標。在課堂教學方面,不論是專業課教師還是公共課教師,都應該注重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在社會實踐和課外活動方面,高職院校必須主動占領這一育人的主陣地;在管理和服務方面,要加強管理和服務部門的作風建設,服務學生成長,打造高職學生的行為文化;同時,高職院校要注重文化建設,發揮校園文化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育人功能。高職院校應該強化輿論引導工作,增強輿論引導的針對性、實效性,利用重大紀念日、學校的特色慶典活動等契機,以升國旗儀式、入黨儀式、主題紀念活動、學生社團活動、文藝演出、志愿服務等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大學生的認同感。
(四)構建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過程中,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是整個教育階段的關鍵,社會教育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延伸。這三者就像一條鏈子,任何一方脫節,都會影響整條鏈子的完整性。這就要求家長要主動將學生在家庭中的思想動態、行為表現反饋給學校,學校要及時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的日常表現和學習生活情況。這樣可以更好地跟蹤和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便于教師及時調整教育方式,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政府、媒體等也要采取有力措施,消除不利因素,為廣大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創造良好的氛圍。
[參考文獻]
[1]范輝.科學構建“三位一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系統[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3).
[2]韓震.“民主、公正、和諧”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追求——兼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及其原則[J].紅旗文稿,2012(6).
[3]鄧斯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4]李德敏.西方文化滲透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