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根據調研,梳理了當前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現狀,分析了科研能力不盡如人意的具體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提升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際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 青年教師 科研能力 現狀 提升策略
[作者簡介]楊華(1983- ),男,陜西咸陽人,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現代語言學。(陜西 咸陽 712000)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5)10-0062-02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是高校教師隊伍中年輕而富有朝氣的新生力量,是高校科研隊伍中的生力軍和重要基礎,他們思想活躍、勇于創新,他們科研能力的高低及發展狀況決定著高校整體的科研水平和發展趨勢。
一、青年教師科研現狀
1.科研意識不強,科研積極性不高,缺乏科研經驗。經過我們對西安咸陽兩地多所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現狀調查,發現大多數青年教師科研能力較差,主要分為以下幾種:一是意識差,積極性不高。有些年輕教師不知道科研是什么,該做什么,更談不上如何才能提高。他們甚至認為只要把書教好就行,做科研沒有意義。二是缺乏經驗,對科研望而生畏。有些年輕老師,對科研很感興趣,但是顯得缺乏自信心,認為科研離自己很遠,不知道如何下手,甚至認為這項工作讓人“高不可攀”。即使有些老師邀請他們參與課題,他們都認為自己無法完成任務,而謝絕對方。
2.知識結構單一,科研能力不強。調查顯示,還有一部分老師對科研雖充滿熱情,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卻存在著無法跨越的瓶頸,那就是知識結構單一,無法自如應對跨學科問題,顯得有些“愛莫能助”。如今,在某些學科,前人們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和努力,似乎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每走一步都是那樣的艱難。這就對科研人員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掌握自己學科內的知識,更要掌握相關學科所涉及的知識。這也正是很多年輕教師,雖然在自己學科內有著非常深厚的理論功底,在自己所研究的領域有著獨特見解,但每次都申請不到課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3.教學任務繁重,科研精力不足。繁重的教學任務成為影響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又一重要原因。隨著這幾年高校的不斷擴招,特別是高職院校的不斷擴招,老師們面臨著沉重的教學負擔。根據筆者的調查,在2013~2014學年第二學期,被調查的120位40歲以下年輕專職教師中,78.2%的年輕教師上課周課時在16節以上,剩下的21.8%周課時也平均在14小節;另外,這些老師中,60%代一門課,34.1%代兩門課,5.9%的老師還代3門課或以上。這些教師平時不但要忙于寫教案、備課、批改作業、指導學生參加比賽、應付各項檢查,還有可能要完成領導交給的其他教學任務或者非教學任務。
4.青年教師科研行為具有短期性和隨意性,科研質量不高。很多教師申請課題、做科研、撰寫論文都帶有明顯的功利性,具有短期性或者隨意性的特點。很多年輕教師,寫論文、做科研就是單純地為了評職稱,在要評講師或者副教授的前兩年時間,才開始著手準備。因為周期短,時間緊迫,湊合出來的文章質量肯定不高。筆者發現,有些年輕教師在評職稱的前3~4年時間,幾乎是沒有任何科研成果的,而在前1~2年,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以每年2篇,甚至3~4篇的速度迅速出成果,在評完職稱后,這些老師又會有1~2年的時間偃旗息鼓。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寫出高質量的論文顯然是不可能的。
5.科研條件投入不足,科研觀念有待更新。以上幾個影響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升的因素都是從科研人員自身去考量的,除此之外,我們對學校的科研大環境和條件方面也做了一些調研,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科研氛圍不濃厚,科研目的過于功利化。因為部分年輕教師認為做科研就是為了評職稱,所寫出的論文也沒有人會去閱讀,也無所謂科研興趣、科研貢獻,所以在這種大環境下,也會給其他老師帶來一些消極影響,無法形成“人人搞科研,人人愛科研”的積極局面。(2)圖書館內關于科研研究方面的藏書較少,教育信息化程度不夠。根據筆者的調研,73.5%的年輕教師對單位圖書館的藏書不甚滿意,認為科研方面的圖書較少,無法滿足他們科研的需求。另外,因為部分高校的教育信息化程度不高,年輕教師無法從一些權威學術網站下載最新期刊或者碩博論文,甚至因單位資金缺乏等原因,沒有購買權限,這成為年輕教師試圖閱讀文獻的最主要障礙。(3)科研管理部門對科研宣傳力度不夠,科研制度不完善,科研觀念陳舊。有些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門存在著制度不完善的情況,沒有對青年教師,特別是剛入職的青年教師做一些科研方面的宣傳和引導,使這些年輕教師處于一種茫然的狀態。他們在申請課題時,不懂得學術規范,甚至存在學術不端等行為。還有一些高校在科研申請方面,觀念陳舊,申請科研項目時,趨向于論資排輩,或者只對某些專業課或者重點課程進行制度傾斜,而沒有客觀公正地對課題進行評審,使得青年教師對科研看不到希望,久而久之,也就產生了放棄的心理。
二、提高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策略
1.培養科研意識,提高科研積極性;培養科研興趣,增強科研信心。培養青年教師的科研意識,提高科研積極性,培養科研興趣,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經歷一個過程。筆者認為,青年教師要通過閱讀,參加培訓,向科研經驗豐富的老師請教等方式,深入了解科研的目的和功能,知道科研能力的構成因素,了解科研不只是為了評職稱,還有可能給科研人員帶來更多的利益。另外,提起科研不只是會撰寫學術論文,還包括了項目申報能力和項目組織實施能力。青年教師要樹立科研信心,明白搞科研并不是那么遙不可及,只要經過自己的努力,認真做好每一步,就能做出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實現自己的“科研夢”。
2.加強學習,提升科研能力,提升綜合素質。在這里所提到的學習,并不只是本學科內的學習,而是指綜合性學習,是跨學科、跨專業式的學習。目前,越來越多的科研趨向于進行綜合性研究分析,已經模糊了文理學科之間對科研素質的個性要求。不管是從事文科研究還是理科研究,年輕教師都要具有發現問題的能力、收集與整理信息的能力、實際的動手能力、寫作能力、創造能力、社會活動能力等。例如,從事英語教學的年輕教師,不僅要對英語基礎知識,以及最基本的聽、說、讀、寫、譯等外語能力熟練掌握,還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研究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的能力等。所以要做好一項科研,研究人員要時刻準備著,要興趣廣泛,本學科的知識要繼續加深、要專,學科外的知識不妨都看看,要博。
3.合理安排教學任務,改革考核政策。年輕教師既要面臨繁重的教學任務,又要肩負沉重的科研任務,往往疲于應付,教學任務完成質量不高,科研也搞得一塌糊涂。為此筆者認為單位在考核制度方面可以進行一定的調整,做到各盡所需、各盡所長。例如,有些教師善于做科研,那么就可以在保證教師完成基本工作量的同時,將剩余的時間都用來完成科研任務;有些教師善于教學,那么就可以在要求完成一定量的科研任務的同時,將剩下的時間都用來教學。在最后考核時,形成教學與科研的互補,這樣就實現了年輕教師的多元化考核。另外,年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地早做準備,提前完成備課,給后面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完成科研任務。
4.建立科研常態化,不斷提升科研成果數量和質量。之前我們提到,很多年輕教師在突然意識到職稱評審日期臨近時,選擇“臨時抱佛腳”,追趕科研數量,甚至會選擇花錢找中介代寫代發,既勞民傷財,又無法保證科研質量和科研成果能夠帶來實際的意義。鑒于此,筆者認為,在考核制度方面應做出調整,不要單純以職稱晉升作為指揮棒,而是應該將科研實現常態化。例如,實行教師考核學分制,規定課題等級學分、論文等級學分。根據年輕教師的職稱,每年必須完成一定數量、一定等級的科研成果。實行獎罰制度,從制度上去除一些年輕教師對科研的惰性,從根本上提升科研成果的數量和質量。
5.改善科研條件,開展多元化培訓,建立和健全科研和人才管理制度。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也需要學校在政策和制度上不斷完善和傾斜。學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有所突破:(1)加強經費投入,不斷提高青年教師開展科研工作的扶持力度。學校需要不斷加強科研經費的投入,為廣大教師提供更為完善的科研條件。例如,可以購買更多科研方面的圖書,實現校園教育信息化,無線網絡校園內免費全覆蓋,師生都可以在校園內的任意角落下載獲取所需文獻資料。(2)開展多元化培訓,提高青年教師的科研素質。多元化的培訓項目也是提升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隨著知識的不斷更新,年輕教師不能一勞永逸,而是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在學校經費的有力保證下,年輕教師可以積極參與教育部、省級教育部門或者學校組織的各項培訓,不斷提升自我。(3)實施科技管理綜合配套改革工程,從政策上調動青年教師投入科研工作的積極性。學校人事部門和科技部門應協同合作,根據學校和青年教師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和調整科研和人才管理制度,加大宣傳力度,鼓勵青年教師參與科研項目的申報,探索有利于教學的新理論,促進科研能力不斷上升。另外,在科研課題申報制度上,尤其在校級課題申報中也可以向青年教師傾斜,不應論資排輩,同時降低對申請資格的要求。以往有些院級或者省級項目對職稱有嚴格要求,例如必須是副教授或以上職稱,這樣講師以下職稱即使有很好的科研創新,仍然沒有資格申請這些項目。
三、結束語
青年教師是高校的希望,是高校發展的不竭動力。青年教師的科研能力決定著高校未來發展的定位,目前高校青年教師的科研能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教師本人和學校共同努力。本研究根據調研,深入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現狀,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希望能為那些有志于提高科研能力的個人,關心和負責高校科研的領導和行政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當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最終的結果取決于每個人的實際行動,只有這樣,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才不是一句空話。
[參考文獻]
[1]高擴昌,任桂婷.普通高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現狀與對策[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技版,2009 (1).
[2]宋嶸嶸.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培養與提升的對策探析[J].職教論壇,2009(11).
[3]周弼晗.高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科技視界,2013(8).
[4]王雪梅.高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現狀及提高策略研究[J].統計與管理,2013(12).
[5]周志峰.青年教師的科研能力在教學中的重要性[J].農業教育研究:西南大學,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