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針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崗位能力培養,從實訓基地建設、“雙師型”教師培養、專業教學資源平臺打造、實訓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等方面,來構建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訓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從而實現專業崗位技能的培養目標。
[關鍵詞]實訓教學 質量保障體系 實踐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王美芬(1967- ),女,山東招遠人,淄博職業學院建筑工程學院院長,副教授,主要從事高職建筑類專業建設研究工作。(山東 淄博 255314)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5)10-0103-02
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培養從事建筑行業一線的高素質技術與管理型人才,突出技術與技能。該專業在三年的學制時間內,面對瞬息萬變的新材料、新設備、新方法、新技術的應用,既要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又要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既要學生掌握基礎的知識,又要拓展學生的新知識。如果沒有專業系統化的設計,只能顧此失彼,達不到培養目標,無法滿足建筑企業的需求。
一、現階段建筑技術專業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
隨著中國建筑業的蓬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量井噴式增加,幾乎每個高職院校都申報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可是大多從教學硬件到軟件難以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缺乏系統有效的實訓教學質量控制保障體系。許多院校未進行實訓教學頂層設計,未建立系統的實訓教學質量控制保障體系。校內的質量控制僅注重了實訓過程的檢查督導,而忽視了實訓前期的論證和實訓后的總結及問題整改;在評價方面,缺乏企業、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積極參與,實訓質量評價不合理。沒有有效的實訓質量控制保障體系,則難以保證已構建的體系能夠運行良好,難以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2.實訓條件存在不足。建筑行業存在施工周期長、隱蔽工程多、體量大、施工現場安全性差等特點,因此實訓基地的建設主要采取校內實訓基地為主、校外實習基地為輔的模式。其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不可能完全反映施工現場,主要由基本的技能訓練實訓室組成,與建筑行業企業信息量大、節奏快的崗位要求相差甚遠。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主要滿足了學生參觀實習和頂崗實習的要求,而難以實現與生產一線“零距離”的要求。
3.“雙師型”師資隊伍培養缺乏有效途徑。“雙師型”教師是高職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必要條件。由于高職擴招,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普遍存在師資隊伍年輕化、數量嚴重不足的問題。學校難以派教師到企業一線長期掛職鍛煉,只能采取小范圍輪崗或利用假期到企業短時間鍛煉等方式,無法實現教師職業能力的全面培養。目前各院校為改善“雙師”結構,快速引進了企業一線的技術骨干,但這部分教師由于缺乏上崗前培養,教學效果差。對于“雙師型”教師的考核評價,從國家層面沒有統一標準,缺乏科學的考核評價辦法,導致“雙師型”隊伍建設成效不大。
4.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不足。建設豐富的信息化教學資源,不僅滿足教師授課、輔學、自學等要求,而且對于建筑工程實訓項目尤為必要。教育部早就啟動了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首批立項,目前已驗收合格。但對于中國高職教育來說,教學資源庫建設屬于新生事物,首批立項的教學資源建設項目由于建設經驗不足,重項目建設而忽視了項目應用。因此,該專業的教學資源庫建設仍處于初級階段,特別是碎片化資源、虛擬仿真資源等資源建設任重而道遠。
二、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訓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
1.做實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訓教學的基礎保障條件。第一,建設集“教學、生產、科研”于一體的校內實訓基地。校內實訓基地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障。在建設過程中,堅持“能真實,不仿真”“能操作,不虛擬”的原則,最大化實現校內實訓基地的功能。校內實訓基地按功能可分為三類:一是滿足學生實訓與技術服務相結合的實訓室。實訓室的設備、環境、管理等完全與企業要求一致。如工程檢測實訓室,對學生可開展建筑材料檢測試驗實訓、工程質量控制實訓,對外可開展工程質量檢測服務。二是滿足學生實訓與社會培訓相結合的實訓室。按照培訓的要求將實訓室場地、設備及環境進行有效整合,使實訓室功能多樣化。如建筑工程特有工種培訓基地,對學生可實現砌筑、抹灰、混凝土等通用工種施工及質量控制實訓;對外可開展架子工、吊籃等特有工種培訓。三是僅滿足學生實訓的實訓室。如滿足學生認識實訓需要的實訓室,像建筑材料展示室、結構實訓室等;不能復制的現場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等實訓的實訓室,像施工虛擬仿真實訓室。
第二,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隊伍。一是針對教師到企業一線長期鍛煉不可行的問題,采取教師開展社會服務項目的方式培養 “雙師型”教師。學校可成立面向社會開展專業培訓、工程咨詢、工程測量、工程檢測等方面的公司,公司的員工由教師兼職;也可以“引企入校”,與企業合作成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如工程檢測公司等;通過在校內成立可對外開展技術服務的公司,教師在校內實現頂崗鍛煉。二是推行教師跟工程制。根據教學任務,選擇合作穩定的建筑企業即將開工的較為典型的工程項目,讓教師跟工程,明確教師跟工程的時間要求。通過全過程跟工程,教師不僅得到全面鍛煉,還可為施工企業解決技術問題。三是強化校外兼職教師隊伍的培養,特別是教學能力方面的培養。開展講座、研討等活動,提高兼職教師的教學能力。
第三,打造專業教學資源平臺。信息化時代,專業要求必須建設教學資源平臺。一是學校間、教師間實現專業資源共享;二是學生學習可實現“課上、課下”“混合式”“翻轉式”課堂;三是考核評價過程化;四是面向的客戶可拓展到全社會。在資源平臺運行方面,教育部信息中心已搭建起運行良好的資源平臺。在資源建設方面,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教育主管部門、學校高度重視,對經費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充分調動教師參與資源建設的積極性,做好教師開發建設資源的保障工作。對于資源建設的參與者,要做好培訓和指導工作。二是成立專業資源建設團隊。建設團隊成員既有每門課程的專業教師,又有計算機相關專業的教師。專業教師要求在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具有帶頭能力。三是搭建資源呈現形式。對于資源的呈現形式,應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標進行構建。四是合理劃分資源的類別。專業教學資源一般包括專業級資源、課程級資源、拓展資源等。課程資源包括課程級資源、模塊級資源、積件級資源等。五是資源建設應把碎片化資源作為重心。碎片化資源建設涉及人員多、數量大,資源庫的可利用率主要看碎片化資源的質量。
2.構建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訓教學質量控制保障體系。第一,成立由實訓項目責任人、實訓主任、系院級負責人組成的三級實訓教學實施團隊。實訓項目責任人主要負責實訓方案制訂,落實實訓前準備工作,具體指導學生實訓,上交實訓成果。實訓主任主要檢查、協調實訓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指導、檢查、考核實訓過程,收交實訓成果。系院級負責人由系院分管教學負責人和企業人員組成,主要負責實訓論證可行性及整改工作,抽查實訓過程教學工作,處理實訓過程中的應急事件,進行實訓教學等級評定工作等。第二,形成“事前論證、檢查督導、及時反饋、落實整改、循環提升”的實訓教學質量控制保障機制。“事前論證”即在實訓項目教學開展前二周,開展實訓前論證,論證專家由系院選定。實訓項目責任人負責匯報實訓方案,主要包括實訓目標、實訓任務、實訓教學具體安排、考核評價、實訓保障等內容。對于論證過程中專家提出的問題,要求在一周內做好整改工作,上報無異議后,方可實施。“檢查督導”即由實訓主任進行過程檢查督導,系院負責人進行抽檢,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反饋、落實整改、循環提升”即對于在檢查督導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要第一時間告知指導教師,并立整立改。實訓結束后,要認真總結經驗和問題,以達到實訓教學質量循環提升的目的。
三、結語
對于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訓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本文僅僅從實訓保障條件建設、實訓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等方面進行了探索,而由于不同的地域、學校、學生,實訓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也會有所變化,因此隨著時代的發展,建筑行業的新需求仍需不懈地探討。
[參考文獻]
[1]曹宏.高職院校工學交替模式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0.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基本問題的思考(一)[J].職業技術教育,2006(1).
[3]丁金昌,童衛軍.關于高職教育推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再認識[J].高等教育研究,2008(6).
[4]王明倫.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錯位分析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