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嚴峻的就業形勢究其原因是人力資源需求與供給的脫節和大學生自身素質和能力的偏低,因此,如何提升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也就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需要直接面對的課題。文章認為大學生應具備的核心競爭力包括持續學習能力、勇于創新的能力以及吃苦耐勞的精神,同時,提出了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培養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要通過增加通識教育模塊、布置自主研究任務、增加實踐教育的比重、提高心理素質以及增強人文素養等手段來實現。
[關鍵詞]就業形勢 核心競爭力 培養途徑
[作者簡介]趙欣(1980- ),男,山東招遠人,石河子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疆 石河子 832003)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5)07-0075-03
近年來,我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但從招聘方的調查反饋來看,用人單位普遍認為當下大學生存在缺乏實踐動手能力、眼高手低、個人競爭力不強等問題,這說明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培養和提高就業核心競爭力對大學生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大學生嚴峻的就業形勢及其原因分析
根據教育部的數據,2012年大學畢業生總數約為680萬人,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約為86%,起薪平均為2750元左右。而2013年畢業生總數接近700萬人,市場崗位需求同比下降15%,同時,近七成的畢業生表示可以接受月薪起點為稅前2400元,就業率和起薪平均水平存在不斷下降的趨勢。而且當下大學生就業存在著專業不對口、臨時工作比例偏大、編制不穩定的特點。據有關調查顯示,近幾年來,大學畢業生3年內跳槽率達到70%,當年畢業生和往年畢業生就業競爭局面也呈現出越來越激烈的趨勢。
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究其原因,可從兩個方面分析。第一,人力資源需求與供給的脫節。現代社會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數字技術、網絡技術以及自動化技術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但是這也造成了高端的技術性工作崗位人員需求量大大縮減,而大多數低端的、服務性質的崗位,由于人力的無法替代性,有著較大的勞動力需求量。但是,現今大學生由于觀念還未及時轉變,往往不愿降低知識工作者定位的愿景去從事低技術含量的崗位,如市場營銷、物流一線人員、建筑工人等。然而中國的大學擴招政策已經使大學生不再是天子驕子,本科學歷快速貶值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再加上中國現階段經濟發展速度放慢,市場的萎縮,使得就業市場技術性、知識性崗位的稀缺與低端崗位的“人荒”并存,實質上是人力資源需求與供給的脫節。第二,大學生自身素質和能力的缺陷。從大學生自身素質和能力來看,長期的應試教育模式使得他們習慣于灌輸式學習,課外的動手實踐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都比較低,而且獨生子女生長環境相對優越,容易導致自身缺乏耐心和恒心,做事情不夠踏實,等等。這些現象常見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方的反饋中,這也對大學生就業造成了不良影響。
二、核心競爭力的界定
在企業管理領域,核心競爭力是指企業擁有的獨特的、其他企業不易學習模仿的、能為企業帶來持續競爭優勢的經營能力特點,在企業經營領域多表現為差異化、成本領先、快速反應等特點。在大學生就業和發展過程中,個人的核心競爭力也可以借鑒企業的概念,將其定義為個人所具有的、不易被他人所學習模仿的、能夠為個人帶來持續競爭優勢的能力特點。市場經濟條件下,個人能力的成長要具備持續學習的能力、勇于創新的精神和吃苦耐勞的品質。持續學習能使人在接受新事物、認清形勢方面比別人更加高瞻遠矚;勇于創新的精神能使人在市場經濟浪潮中規避過分競爭,勇于開辟新領域,早日實現跨越式發展;吃苦耐勞的品質能使人抓住機遇,頂住壓力,給人以可靠、有擔當的印象,自然會得到重用和提拔。這三點也是大學生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需要培養的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大學生應具備的就業核心競爭力
1.持續學習能力。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新事物層出不窮,新的領域及相關理論不斷涌現,大學生必須具備持續學習能力。對大學畢業生來說,持續學習不僅包括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要包括實踐能力的學習;不僅包括方法和技術的學習,還包括為人處世、溝通協調等能力的學習。
2.勇于創新的能力。創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意味著規避激烈的競爭,通過技術、模式、渠道等方面的改進和革新,來開辟新的領域,獲得新的競爭優勢,從而實現跨越式發展。如美國的蘋果公司,通過將操作系統、移動軟件生態平臺、工業設計和手機技術結合起來,實現了劃時代的創新,成為智能手機乃至移動互聯網的龍頭品牌,實現了自身的跨越式發展。可以說,創新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所在。因此,創新精神也是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能力之一。
3.吃苦耐勞的精神。縱使有再好的戰略、再好的能力和技術,沒有吃苦耐勞的付出,也不會有太大的成就。愛迪生說:成功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實干興邦。而很多大學畢業生心態浮躁,缺乏吃苦耐勞和實干的精神。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更加需要吃苦耐勞的鍛煉。
四、嚴峻就業形勢下大學生核心競爭力培養的有效途徑
1.增加通識教育模塊,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通識教育主要是在本專業學習之前,提供其他專業的基礎知識的教學。現代科學發展到高尖端層次,絕大部分研究領域的理論知識都是融合其他學科的成果,例如高階的經濟學中,數學模型、社會學、心理學以及金融學等都大量地應用統計學的計算方法。社會各行業各工作也是如此,沒有一個行業和工作崗位單純地只用到某一學科的知識,都需要綜合能力的融合使用。例如現在新興的移動互聯網產業,不僅需要IT信息知識,而且互聯網的推廣需要同時具備市場營銷技能。移動網絡行業大數據計算因為涉及人的隱私,所以也要具備心理學、社會學、法學等人文科學知識。新興產業都是多門學科理論知識有機結合,才能形成成熟的運營模式。通識教育能訓練大學生對其他專業學習和思維方法的掌握,能夠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對他們走向社會后,對新知識、新事物、新技術的自主學習和掌握都是大有裨益的。因此,通識教育及其訓練能夠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
2.布置自主研究任務,鍛煉創新能力。大學教育應當秉持建構主義教學理念,將學生置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強調自身對知識的主動理解、主動建構、主動吸收,而非被動灌輸和簡單的背誦記憶。市場經濟需要創新的精神和活躍的思維,如果只會機械地背誦和照抄照搬,只能從事重復性的、低技術含量的低端崗位,無法勝任高端崗位,自身發展也會受到極大的限制。所以,應當培養大學生的自主研究能力,進而提高其自主創新的能力。可以通過布置自主研究任務,讓他們通過實地調研、查閱資料、團隊討論、撰寫論文等方式來完成研究任務。在選題中應選擇較新且有一定難度的論題,應避免學生通過簡單查資料就能解決論題的情況,這樣才能使他們切實地去動手實踐,積極思考分析問題。研究成果要有一定的新意,結論有一定的創新,而不是前人研究成果的簡單重復,讓學生的調研分析確實“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新”,這樣才能更好地鍛煉和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
3.增加實踐教育的比重,提高動手實踐和溝通能力。目前中國的大學教育重理論,輕實踐,尤其是人文學科領域,更是如此。然而市場經濟不是靠理論思辨來發展的,即使是基金經理和計算機程序設計師這樣高強度腦力勞動的職業,也免不了要實地調研。基金經理需要調查被投資公司的實際情況,程序設計師也要調查客戶的實際電腦操作和信息需求。市場經濟下,動手實踐幾乎是各行各業所必需的流程之一。所以動手實踐能力是就業市場所看重的必備能力之一,大學生必須鍛煉動手實踐能力。
實踐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讓其以團隊形式來完成實踐項目。企業的最小單位不再是個人,而是團隊。因此,團隊合作能力就成為必備的能力之一。而且團隊合作能有效地鍛煉協調和溝通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而且,大學教育的實踐項目,對于不同學科會有不同的領域,但是,實踐項目同樣應該切合社會實際,這樣會使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走進社會,對話社會進而了解社會,事先積累工作經驗。例如計算機專業實踐不妨設置為企業中的信息系統安置和實施,財會專業實踐設置為企業的賬套設立和賬務處理流程等,讓學生們在此類的實踐中,將理論用于實際,積累經驗,鍛煉動手能力,以便在以后的就業過程中,無須用人單位培養就具備實戰能力,這樣的人才無疑更具備就業競爭力。
4.提高心理素質,磨煉意志力。現代市場經濟跌宕起伏,就業市場競爭激烈,即使走向了工作崗位,在人力資源管理上也是優勝劣汰的過程,更存在一些不公平的境遇,充滿了挫折和心理壓力。大學生不應像溫室里嬌嫩的花朵,而應該像勇于搏擊長空的雄鷹,以堅強的心理素質和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來面對就業市場的競爭和優勝劣汰,更應以強大的心理素質來面對人生的跌宕起伏。因此,磨煉學生的意志力對提高其就業競爭力至關重要。磨煉意志力的鍛煉項目可以是身體上的運動項目,也可以是精神上的鍛煉項目。如騎自行車長途旅行、進企業工作鍛煉等,著重鍛煉大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抗擊挫折的精神,這樣在未來的工作中能本著艱苦奮斗的精神,不懼被輕視與挫折,頂住壓力,在職場和個人發展道路上才能博得一片廣闊的天空。
5.增強人文素養,強化人格魅力。在就業市場中,光有能力和學識是不夠的,市場經濟以銷售作為企業經營的套現環節,十分注重產品包裝、形象等帶給消費者的第一感覺,消費者第一感覺好,企業的產品才能暢銷,企業才會獲得良好的經營效益和長遠發展。人力資源也不例外,富有人格魅力的求職者,會給招聘人員留下正面積極的深刻印象,自然在求職中易得先機。所以高校應當注重加強對學生人格魅力的培養。第一,人文素養教育是關鍵環節。首先要塑造積極向上、品德高尚的正面人文環境,大學校園要培養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人文氛圍,讓學生受到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熏陶,潛移默化地塑造人格魅力。第二,注重教師的示范和引導作用。教師要以高尚的學術魅力、嚴謹的治學精神、美好的師德來感化學生、影響學生,在大學生思想教育和教學環節中注意大學生人格魅力的培養。第三,在學校管理中應當秉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調動學生參與學校活動的積極性,尊重他們的人格和自尊心,使他們在學校求學生涯中,人格能夠健全地發展,以積極正面的形象走向社會,在求職中給用人單位以博學機敏、積極向上、富有朝氣的印象,在激烈的求職競爭中獲得第一印象良好的領先優勢。
總之,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培養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環節,是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這樣才能使大學生更好地適應就業市場的需求,更好地在嚴峻和激烈的就業環境中實現事業的發展和自身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李佳.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自我培養路徑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10(22).
[2]劉義存.校企合作對構建大學生核心競爭力培養的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版,2010(5).
[3]熊淑萍.關于素質拓展訓練對提升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2(26).
[4]張永輝.淺析如何增強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競爭力[J].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