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走在街上,看到某個路人拿著一款漂亮的手機時,如果沒有勇氣上前咨詢,也許可以偷偷拍張照片,因為Viscovery或許能幫你通過圖片搜索找到那款手機。

這個基于手機識別技術的圖片搜索應用,通過專業的圖像識別技術為用戶查詢和購買商品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用攝像頭掃描商品,系統便會自動上傳圖像進行分析和識別,從數據庫中進行匹配后給出辨識結果,即商品的相關信息和評論,整個過程耗時不超過5秒。
2013年9月,Viscovery獲得了來自Pinehurst Advisor的天使投資。2015年5月,它又獲得了由起點創業投資基金領投、漢鼎亞太風險投資公司合投的A輪數千萬級別投資。這家初創公司已經找到了一些辦法,讓圖片識別技能給商家提供更大的價值。
為B端用戶反向引流
隨著電商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線下實體店已成為展示店,消費者在實體店看好中意的品牌、型號后再到各種電商平臺購買。但展示之后如何將顧客留住,成了實體零售最大的挑戰。此時,Viscovery憑借圖片識別技術,可以幫助實體店將線下人流導向自己的線上平臺。
以Viscovery與一個手機公司的合作為例,該手機公司贊助獎品,Viscovery的用戶拍任何該手機的照片都可能獲得獎品,此時Viscovery就成了企業的渠道,為用戶導流、導購,而Viscovery將獲得一定的分成。
黃俊杰介紹,只需關注企業微信號即可實現識別:“用戶先關注商家的微信號,隨后通過圖片與商家互動,不需要額外的設備。”
這種情況下,商家更希望用戶在自家店里體驗完會直接在自家線上平臺購買。但很多用戶已習慣比價,而薄利企業最不希望用戶比價,矛盾由此產生。這時,黃俊杰更傾向于讓Viscovery旗下的產品“愛閃拍”來完成這個功能:“所有B端企業的合作伙伴都會在愛閃拍呈現,而這是另外一種合作模式。”
如果用戶提供的照片是一款白色手機,愛閃拍將通過一系列算法從自身圖片庫中找出此產品;如果沒有找到此產品,愛閃拍將推薦類似產品,或者做更高階的推薦。黃俊杰總結:“簡單說就是通過圖片讓使用者收藏自己最喜歡的商品。拍后我們自動幫他分析哪里能買到最適合他需求的商品,是線上還是線下某個離他幾百米的實體店內。”
目前,Viscovery的合作伙伴有安利、屈臣氏、日本NTT Data、臺灣中華電信等企業,并且正在與一些電器商城和便利商店談合作。另外,Viscovery為2C業務也建立了自己的圖像識別庫,現在圖片有2000萬張左右。而這個圖像識別庫也將是Viscovery未來業務的主要數據提供源。
“圖像只是一個工具,它是一個最快速的讓消費者去記錄他愛的東西的一個工具。重點在于是誰上傳了這張圖。未來,我們將挖掘消費者的喜好,由此來進行營銷、導購、導流、資料分析、趨勢分析等相關業務。馬云說未來的電子商務就是資料技術,我覺得這是我們未來要做的事。”黃俊杰說。Viscovery最近還在做校推,讓學生拍自己喜歡的枕邊書,借此統計出學生最愛看的熱門書籍。
2013年,Viscovery通過技術授權或算點擊次數獲得了一定收入,現在則引入了拆賬、分成等營收方式。
所有算法都是自主研發
黃俊杰上學時先是數學系學生,后轉到廣告系,因對技術感興趣,他又去念了資訊科學研究所,這個經歷讓黃俊杰對圖像和技術都有一定的了解。這前后十年的求學過程中,黃俊杰一直在工作,做過設計師、工程師、切花師、影片剪輯師、碼農、產品經理。
而這些豐富的經歷,讓他一畢業就開始創業,最初做的是技術外包型服務。盡管公司一直在賺錢,但黃俊杰意識到這不是長久之道:“我們要做還有很大發展性的事,這些事情是相對來講有門檻的。”
他找來找去,跟很多教授討論,最后選擇了圖像識別這個領域來挑戰自己心中“美與科技”的結合。但直到2012年底,他才有信心把服務推向市場。
2010年“入行”后,黃俊杰很快發現“水非常深”,為此花了很多精力,燒了很多錢。“研發果然是個黑洞,好不容易接案子賺來的錢,一開始研發,馬上就賠進去了。研發像是一條走不完的路,除非你走完一遭,否則你永遠不知道答案是什么。”
不過略過苦難的部分,黃俊杰還是頗為自豪:“我們沒有用任何開源的技術,而是從底層一點一滴積累,所有算法都是自主研發。但好處是我可以輕松地跟任何企業合作。”
據悉,目前Viscovery的識別核心技術有三:第一,以圖找圖的概念,即在比對過程中能在資料庫影像里找尋、比對圖片最接近之區域,并得到最多的特征;第二,在正常拍照時,鏡頭掃描到回饋使用者信息的過程不超過5秒;第三,連續快速擷取圖像,其搜尋引擎在識別以前加入了影像前處理技術,即使在玻璃、光線反光的情況下也能克服所帶來的識別干擾。
Viscovery在視頻識別和離線識別領域擁有自己的專利。公司80多個員工里,技術研發人員多達四五十人。“這兩項技術是其他人沒有的。而視頻識別技術讓我可以和視頻網站合作,離線識別是因為我們已經可以把搜索引擎放到手機端,目前也正和一些手機廠談合作。”
Viscovery對用戶的拍照技術要求不高。黃俊杰說“只要圖片不模糊就可以被識別”,目前大部分手機都能做到。不過目前Viscovery圖片識別的主要對象以實體商品為主,比如美妝保養品、3C產品、書、家電等等,暫未涉及到服裝品類。因為服裝款式太多,而且仿冒產品太多,黃俊杰擔心最終搜索結果與消費者想象不符,故暫且不做。
教育用戶不容易
BAT已經在研發圖像識別技術了。黃俊杰說:“從辨識精準度上來說,淘寶在美妝商品方面的辨識率不錯,因為它有非常多這方面的賣家,美妝保養品的圖片資料特別豐富;而百度則是在家居類具有較高辨識度。BAT都有自身的算法和資料庫,各有優劣處。大家其實都想把技術融入消費者的購買場景,可是普及給所有人需要一點時間。即便使用相同的技術,應用場景不同,呈現就截然不同。而且,BAT不一定就能比初創企業找到更好的落地場景。”
當然,Viscovery不會與BAT直接對抗,但會用相同技術去做不一樣的事情。“我們就是要走與BAT不同的路。在國內創業,技術就算做到最強也不一定保證會成功。”黃俊杰認為Viscovery與BAT最大的不同是開放,面向所有企業開放合作。
Viscovery在保證技術跟對手在同一水平的基礎上,“用更多、更有彈性合作的策略,在市場上產生一定的知名度跟擴散效應,然后再擴大我們的勢力范圍,這個是我們現階段的一個策略。”目前,Viscovery正打造自身的B2B2C的服務體系。在接受《創業邦》采訪的幾天前,Viscovery剛與小南國餐廳旗下的一個新品牌Oreno合辦開幕式,這也是一次B2B2C模式的嘗試。
然而,B2B2C的道路并不好走。據黃俊杰介紹,B端用戶是喜歡圖片識別技術的,但他們并不知道怎樣教育消費者。而C端的接受度對于圖片識別技術非常重要。
據黃俊杰介紹,目前國內使用圖像識別技術的人員只占全國人口總數的1%?2%左右。他以二維碼為例,5年前鮮為人知的二維碼,今天幾乎所有人都會使用,“圖像識別的廣泛普及也需要這樣一個過程”。目前各家做圖片識別功能的企業都在尋找一個最佳的落地場景,以此引爆圖片識別功能廣泛使用。“就像春晚搖紅包一樣,突然爆發成為常態,這背后是騰訊和阿里數十億真金白銀的投入。圖像識別技術也需要這樣的場景。”
搜索市場依然很大,圖片只是其中很小的部分,他的期待是用兩年左右的時間讓全國10%?15%的人能知道圖片識別功能——最好第三年就開始爆發。
誰是Viscovery的小伙伴?
目前,Viscovery的合作伙伴有安利、屈臣氏、日本NTT Data、臺灣中華電信企業,并且正在與一些電器商城、互聯網手機品牌和便利店談合作。
誰看好Viscovery?
2013年9月,Viscovery獲得了來自Pinehurst Advisor的天使投資。
2015年5月,它又獲得了由起點創業投資基金領投、漢鼎亞太風險投資公司合投的A輪數千萬級別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