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教者簡介:
薛法根,現任江蘇省蘇州市盛澤實驗小學校長,中學高級教師,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原創語文“組塊教學”,主張“為發展言語智能而教”,2013年獲得江蘇省第二屆基礎教育成果特等獎。他的語文課“教得輕松、學得扎實”,形成了“清簡、厚實、睿智”的教學風格,《臥薪嘗膽》《愛如茉莉》等經典課例深入人心。先后出版《為言語智能而教》《薛法根教閱讀》等5部專著,曾獲全國模范教師、江蘇省首屆名教師、蘇州市教育名家等榮譽稱號。
教學實錄:
板塊一:說場景
師:《水》這篇文章讀得懂嗎?
生:(齊)讀得懂!
師:作者馬朝虎寫《水》這篇文章,想要告訴我們什么呢?
生:(紛紛作答)他出生在一個缺水的地方,日子很苦;水是生命之源;我們要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師:一談到水,我們自然就想到“節約用水”的道理。但,這是一篇小說(生驚訝),看起來像散文(生點頭),是一篇散文體的小說。顯然,作者不只想說“節約用水”這樣顯而易見的道理,對吧?
生:(紛紛贊同)
師:讀一篇小說,我們一般先會關注寫了哪些事件?或者說寫了哪些場景?
生:寫了下雨天人們在雨中洗澡。(師插話:概括一下——雨天洗澡)
生:母親用一勺水淋到我們的身上。(師插話:概括一下——勺水沖涼)
生:我出生在一個缺水的地方,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師插話:缺水的地方如何吃水?)一個村子的人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泉眼里挑水吃。(師插話:概括一下——遠程挑水)
師:這三個場景都發生在一個缺水的地方。缺水的日子是什么滋味?請閱讀三個場景,用心體會一下場景中“人”的情感體驗。
板塊二:談滋味
師:缺水的生活是什么滋味呢?
生:我從遠程挑水這個場景中體會到一個“苦”字。(師插話:何以見得?)你看,一個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師插話:路遠之苦)而且要排上很長時間的長隊;(師插話:等待之苦)每次只能挑上一擔水回家。(師插話:水少之苦)
生:那個泉眼很小,流出來的水也很少,靠這點水來過日子,真的很艱苦。
師:唯一的小泉眼,卻有一村的人要吃水。人多水少,苦!誰能將這種“苦味”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請我喝酒不如請我喝水”,想象一下:村里人說這句話的時候,臉上帶著什么樣的表情?
生:(紛紛作答)很痛苦的表情;很傷心的樣子(師插話:一張苦瓜臉?);無可奈何的表情(師插話:聽天由命?)……
生:好像有點說笑話的樣子。(師插話:笑話誰?)笑話他們自己,因為他們窮得連水都喝不上,卻還要說請人喝酒,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師:自己笑話自己,那叫“自嘲”,那是一種幽默!幽默的時候,還是一張苦瓜臉嗎?
生:(紛紛作答)臉上帶著一種樂觀的微笑;先是哈哈一笑,然后說這句話……
師:遠程挑水,日子是苦的,話語卻是樂的。這是為什么呢?帶著這個問題繼續往下讀,雨天洗澡是什么滋味?
生:雨天洗澡時的滋味是“痛痛快快”的。你看……(朗讀課文語段)
師:想象一下,我們這樣大的孩子在雨中會“大呼小叫”些什么?
生:(紛紛作答)快來啊,快來啊!下雨啦,下雨啦!快來洗澡,快來洗澡!好涼爽啊!好爽啊!……
生:啊,這么大的雨,真的是老天爺賞賜給我們的,我們要好好洗個澡!
師:那可能是酸溜溜的詩人說的!(眾笑)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生:小孩子在雨中只顧玩耍,只顧洗澡,不會說那么一大段話的。
師:痛快的時候說話有一個特點,語句特別短。你們看(出示語句:先是像我們這樣的孩子,全身脫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躍,大呼小叫,盡情地享受水帶給我們的撫摸與清涼,還仰起頭,張大嘴巴,去吃來自天空的水。)這個句子中有幾個短語?
生:(齊讀)脫得光溜溜的;奔跑跳躍;大呼小叫;仰起頭;張大嘴巴;去吃來自天空的水。
師:短語特別能表達那種“痛快”的感覺。假如讓你們在雨天洗澡,會有“痛痛快快”的感覺嗎?
生:(紛紛作答)沒有痛快,只有痛苦!雖然好玩,但是真的很苦!(眾笑)
師:雨天洗澡,苦日子為何如此痛快?帶著這個問題繼續往下讀,勺水沖涼是什么滋味?
生:勺水沖涼的感覺是“舒服”。
師:最能體現“舒服”的是這個語段(出示課文第5段)。請你讀一讀,哪些詞語讓你直接感覺到了舒服?
生:(朗讀后)傾注而下;滑過;吸吮;撫摸;潤濕……
師:“吸吮”和“吮吸”有什么不同呢?
生:兩個字的前后順序不同;意思也有點不同……(說不清意思的不同之處)
師:憑你的生活經驗,哪個是張開嘴大口大口地吸?(生:吸吮)哪個是聚攏嘴小口小口地吸?(生:吮吸)哪個是急切地快速地吸?(生:吸吮)哪個是緩慢地吸?(生:吮吸)詞序不同,含義也有差異。“吸吮”重在“吸”;“吮吸”重在“吮”。同樣的,“潤濕”和“濕潤”有什么不同呢?
生:“濕潤”的意思在“濕”,水很多的意思;“潤濕”的意思在“潤”,水不多,正好的意思。
師:從這兩個詞語中你品味出了“一勺水”帶給人身體的舒服之感了嗎?用心讀一讀這個語段。
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照理說,一勺水給四個孩子沖涼,每人淋到的水是多還是少?(生:少!)水傾注而下,速度是快還是慢?(生:快!)流過的時間是長還是短?(生:短!)然而你讀了這個語段,那一勺水流下來的速度是快還是慢?(生:慢!)時間是長還是短?(生:長!)這里藏著什么秘密呢?
生:(小組討論后)作者在寫這勺水流過我們全身的時候,用了很多個“滑”字。(師插話:“滑”不是水流得很快嘛?)滑雖然快,但是卻滑過了身體的好幾個地方。(師插話:那叫“部位”。哪幾個?)先是頭頂,然后是臉、脖子、胸和背、大腿和膝蓋,最后是腳板。(師插話:中間還有部位嗎?)還有肚子、屁股……(眾笑。師插話:那怎么不寫呢?)什么部位都寫的話就太羅嗦了。(師插話:要有選擇地寫!)
師:現在,你們發現把時間拉長、把速度放慢的秘密在哪里?
生:作者把一勺水流過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寫具體了,流過一個部位就停留一下,流過一個部位就停留一下,這樣時間就變長了,速度就變慢了。(掌聲)
師:將全身上下的每個部位分步寫,就“拉長”了時間、“放慢”了速度。除了從上到下,還有什么發現?
生:我們發現作者還寫到了每個毛孔、每條血管、每寸皮膚,從外面寫到了里面。這一勺水都進入身體里面了,當然就舒服了。(掌聲)
師:這是由外而內,身體的每一處都寫到了,可以說是渾身上下、里里外外都被這一勺水滋潤了、舒服了。這樣的寫法叫“細描”。假如用一勺水給你沖涼,你覺得會有這樣的“舒服”嗎?
生:一勺水都嫌少,不用說四分之一的水,怎么會舒服呢?要是可以用個大桶嘩嘩嘩地沖個夠才舒服呢!(眾笑)
板塊三:議主題
師:一般人都覺得一勺水沖涼是“苦”的,作者卻覺得如此“舒服”,是“甜”的、“樂”的;同樣,一般人都覺得雨天洗澡是“苦”的,作者卻覺得如此“痛快”,是“樂”的;一般人要遠程挑水吃是“苦”的、“難”的,人們卻如此“幽默”,如此“樂觀”。“苦”為何卻是“樂”的?在這些矛盾的背后,作者到底想告訴我們什么呢?
生:(沉默)
師:請你用心讀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讀一讀母親的話,相信你會有所領悟。
生:(自由閱讀后)母親把“渴”說成了“餓”,就好像她聽到孩子們肚子餓得咕咕叫一樣。(師插話:母親好像聽到了什么聲音?)每個毛孔張開嘴巴的吸吮聲。(師插話:“渴”和“餓”都聽得到聲音。)
生:母親是在孩子們都“渴”壞了的時候給他們一勺水的。(師插話:每人給一勺水不是更好?)那時候水太珍貴了,不能每人一勺水。(師插話:不是可以去挑水嗎?)夏天的時候泉眼里也沒水了,水窖里的水就更加珍貴了。
師:那是活命的水!母親居然用來給孩子們沖涼洗澡,一般人舍得這么用水嗎?(生:舍不得!)你現在知道為什么一勺水沖涼是如此“舒服”、如此“甜蜜”、如此“快樂”了吧?
生:那是孩子們感受到了一勺水中母親的愛,感到特別幸福,特別舒服。
生:有了母親的愛,“苦”也變成了“樂”。
生:只要母親在我們身邊,再苦再難的日子,也過得去。
生:有母愛的日子就是甜蜜的、快樂的、幸福的!
生:我覺得那個村子里的人,對那個缺水的地方還是很有感情的,他們樂觀地生活在那里。
師:缺水的地方,不缺母愛,就有了孩子們的歡樂和幸福;缺水的地方,不缺對生活的愛,不缺對那片貧瘠的土地的愛,就有了村里人的幽默和樂觀!沒有愛,苦日子就永遠是苦日子!讀到這里,你才算讀懂了作者,讀懂了這篇小說!
板塊四:仿細描
師:這篇小說的三個場景,寫法都不一樣。遠程挑水,只用了一句話,那是略寫;雨天洗澡,用樂襯苦,那是反襯;勺水沖涼,寫出了全身上下、里里外外,那是細描。如何細致描寫呢?課文中將身體的主要部位進行分步描寫,寫出獨特的感受——舒服。文中還寫了人們在夏天,在驕陽下有一種被風干的感覺,就像快要被曬干的狗尾巴草一樣,渾身上下都蔫了。你能不能模仿課文的細描寫法,寫出身體被風干的感覺?
生:(仿寫及交流點評,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