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2008年南京市淵聲巷小學出版了校本課程《一山一水一心情》攝影集,當時邀我勉為其序。兩年多時間過去,該校又一本攝影集《逆光》即將付梓,學校將這一好消息告訴我并再要我寫序。榮幸之余,認真拜讀該校師生及家長合作的這本攝影成果集,幾多感慨。
素質教育已經提倡了很多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也已經進行了十幾年。但是,現實的教育好像仍不如人意,以致社會不放心,教師不幸福,學生不快樂,家長不認同,管理者很頭疼……原因非常復雜,但是我認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大家都太浮躁、太功利,總是定不下心來、耐不下性子去認真、堅持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淵聲巷小學這么多年來一直默默地堅持做攝影特色,做攝影這件有利于學校、教師、學生成長的好事,這樣一種“貼著地面飛行”的堅持精神,真讓人欽佩,很值得學習。
記得在上一本攝影集的序言中我曾冒昧建議——不妨引導孩子們學會“兩眼看世界”。一只眼看美好的東西,另一只眼看那些還不怎么美好的東西。把見到的不美好、不合理、不完善的東西拍下來,然后通過自己想辦法或給有關部門提建議等方式去改變它、完善它,使我們的周圍更美更好。我認為,如果那樣做,那么既可以與孩子們的研究型學習、社會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也可以讓孩子們從小就認識到世界并非完美無缺(實際上任何事物都非完美無缺),從而以一種更加辯證的眼光、平和的心態面對世界,以更加積極、進取的姿態改變世界、創造世界。學會“兩眼看世界”,對成長中的孩子是相當重要的!——我當時只是這么建議,不曾想,這一建議竟然真就成了該校推進課程改革和課題研究的一條路徑!
來自孩子們的攝影活動過程令人感動。走出校園,走入社會,觀察各種社會現象,用自己純澈的眼睛辨別是非,甄選稗麥,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與和諧發展很有好處。時下,不少人一邊在感嘆孩子沒有童年,同時又在做著戕害孩子童年快樂的幫兇。周末和假日,凌晨和夜晚,孩子的全部生活就是從一間教室走進另一間教室,從公辦學校到民營培訓再到個體家教,他們只能在圈養的空間廝殺和競拼。針對這種“圈養”的殘酷現實,淵聲巷小學提出了“放養”的理念,并且付諸行動。據說,除了攝影,他們還經常組織遠足、野營、夏令營等等“放養”活動。我為這里的孩子們高興!我覺得這是一所有“孩子童年”的學校。
從孩子們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窺見到他們綜合運用知識思考問題的能力、初步的社會調查能力和相當的自我表現能力,可以觸摸到他們主動探索、勇于實踐的精神,可以領略到他們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和可貴的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總而言之,從孩子們的作品中,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淵聲巷小學這些年來在素質教育方面的努力和追求。
童言無忌,童心若水。從孩子們的作品中,我們還能體悟到孩子們的那份清純、真誠、勇敢和愛心。而這些都是混濁不堪的成人世界的清新的空氣。所以,孩子們的許多作品值得我們成人珍藏、思索。從這個意義上說,孩子是我們的老師!
(金邊,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210013)
責任編輯:顏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