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的核心任務在于教學生“學會閱讀”。自然狀態的閱讀方式有兩種:連貫閱讀和焦點閱讀。所謂連貫閱讀,即追尋文本連貫語義的閱讀方式,關注文本的表層意義;而焦點閱讀,則是探求文本邏輯意義的閱讀方式,關注文本的深層意義,是一種深度閱讀。“學會閱讀”的核心要義在于教會學生根據不同的文本,交替運用兩種閱讀方式,準確領會文本的要旨,進而獲得言語智能的發展。
《水》是一篇散文體小說,三個場景都與“水”有關,但運用連貫閱讀很難領會三個場景的內在關聯及作者的真實意圖,須教會學生焦點閱讀,將閱讀的視點聚焦在文本的要旨上。如何聚焦要旨?如何層層推進?如何實現“由言而意”的轉換?我設計了三個互為關聯的教學活動:說場景,意在概括文本內容;談滋味,旨在從不同場景中體會“人”的不同情感,一層一層地將生活之“苦”與情感之“樂”的矛盾聚焦起來;議主題,則通過對母親話語的解讀,領會變苦為樂的根源在于“母愛”的情感催化,進而領會人們苦中作樂的根源在于“愛”:愛生活,愛生活的那片土地。場景——滋味——主題,三者具有內在的情感邏輯,循此邏輯的焦點閱讀,正契合小說依據情感邏輯而推進情節或場景的基本規律。學生所得的,是關于小說焦點閱讀的一般方法,具有類型遷移功能,利于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生長。
遺憾的是,想得明白并非就能教得清晰。在“談滋味”板塊活動中,我既想讓學生體會“人”的情感,又試圖教學生領會“怎么寫”。“情”與“法”交織在一起,致使學生的閱讀思路頻繁轉換,時而關注“情意”,時而關注“句式”,時而關注“寫法”,時而又在“詞序”上逗留片刻。看似教得豐富而完整,實則頭緒繁雜,目標模糊。焦點閱讀的要義在于每次閱讀,都聚焦在一個核心知識上。如此,教的內容便相對集中,學得自然可以透徹一些,正所謂“教得完整不如學得透徹”。
其實,一個文本的閱讀,可以有多次焦點閱讀。每一次焦點閱讀,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側面進入文本,獲得某一方面的長進。經典的文本,一定是可以讓人百讀不厭的。
(薛法根,蘇州市盛澤實驗小學,21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