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顯性教育為主,而單純地依靠顯性教育是不夠的,必須要運用隱性教育等多種方式對大學生進行影響教育。本文分析了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征和內容,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進行了調查,對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高校 隱性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7-0003-02
黨的十八大提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中強調,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青年大學生是祖國民族的未來和希望,如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中入腦、入心、入行,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和研究的重大課題。在如今信息化社會和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階段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也在接受比較嚴峻的挑戰和考驗。
一 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含義與特征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與顯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對應的概念,具有隱蔽性、滲透性、自主性等特點,它是傳統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補充。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它的構建需要遵循方向性原則、受教育者主體性原則、借鑒創新性原則和實效性原則,它主要包括校園文化、校園生活、隱性課程、師德師風和社會活動體系五個方面。
隱性教育和顯性教育相比有多種不同的特點:(1)潛隱性。它是對學生的內隱式教育,將德育的目的和內容直接隱藏在各種因素和活動中,而通過這些因素和活動對大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2)愉悅性。它注重情意方面的教育,滲透在學生的學習生活和課余實踐中,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接受它所傳遞的教育內容,在愉快、興奮的情境中無意識地受到教育。(3)有效性。對傳統的正面灌輸式教育,
學生往往會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拒絕接受教育者的觀點,導致思想政治教育達不到預期的、應有的教育效果。而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影響學生,使其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并將所學內容在無意識中接納并內化,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境界。
二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作用
高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主要通過思想政治理論主渠道顯性教育來進行的,作用雖然較明顯,但在實效性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而且難以滲透到大學生更多的時間空間。而隱性教育則不同,首先,隱性教育具有涉及面廣的特點,可充分填補顯性教育的空缺。因為隱性的教育主要是借助多種環境因素和生活因素的影響,所以它可以使教育突破空間及時間上的限制。不僅包括了學生的活動場所同時也包括了學生的學習場地。由于隱性教育可覆蓋校園的任何角落,可通過比較常規的生活管理、教學及校園文化和環境等多種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理解并接受教育。其次,在整個隱性教育中比較注意學生的道德和情感,可以很有效地進行道德的轉換,積極地強化了顯性教育。隱性教育用間接方式避開學生的反感心理,讓大學生在比較生動的體驗中不斷提高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強化了道德意志的同時,也強化了學生的情感道德培養,積極地促進了德育從思想到行動的轉換。由此可見,隱性教育在不斷補充顯性教育的同時也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形式更加完善、更加豐富。
三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現狀的調查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凝練概括為24個字,其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層面的價值準則,其繼承了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吸收了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具體來說,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主要是培養大學生“勤學、修德、明辨、篤實”,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依據實際情況,本研究對部分高校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現狀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次調查一共發放了1200份調查問卷,從調查結果來看,高校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性的認識還是很充分的,有一定的理論水平、關注度較高,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但從大學生獲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來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主渠道的作用發揮不到位,通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中入腦入心做得還很不夠。與此同時,大學生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實效性和教育方式反映普遍不夠好,提出了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說服力、感染力不強、缺乏創新性和針對性等問題。這些都對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要求。
四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策略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需要從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各個方面來進行,實現多層次全方位的教育引導。
首先,要把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和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中,納入黨校培訓、思想政治教育大講壇、“青馬工程”培訓中,貫穿于新生入校教育、職業生涯教育、形勢政策教育、文明離校教育等各領域,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科研管理和學科建設中,加強學術誠信和學術道德建設,實現以社會核心價值觀引領科研和學科工作健康發展。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管理工作,開展“教代會評議干部”“校領導接待日”“首問負責制”“黨員亮身份”“先鋒模范崗”等活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干部選拔任用、職工考核評價、管理監督等各個環節中去。其次,要以良好師德師風引領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應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精神,組織開展教師對照“紅七條”自查活動和簽訂“師德承諾書”活動,激發教師加強師德建設的自主性。要圍繞加強師德建設的重要意義、取得的成績與存在的問題,在全體教職工中開展一系列師德建設討論活動,并在校報開辟“師德建設大家談”專欄,引導教職工對師德建設進行深入思考,達成共識,使教職工育人的自覺性不斷提高。
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大學生能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系到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在當今社會思想文化日趨多元多變的背景下,大學生的價值觀明顯地呈現出多樣化的態勢,我們要充分發揮高校隱性德育課程的優勢,實現引導和促使大學生認知、認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他們的價值觀念,外化為他們的自覺行動,達到知與行的統一,促進大學生的自我發展。
參考文獻
[1]唐小芹、夏繼春.關于引導大學生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的研究[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9(1)
[2]李蕓.淺析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J].陜西教育(高教),2012(Z2)
[3]韓永升、程德強.引導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應有之義[J].出國與就業(就業教育),2011(1)
[4]肖甫青.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形成與變化的影響因素及教育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08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