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大學生數量的急劇增加,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日益凸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也成為社會所關注的熱門話題之一。各大高校針對這個問題開始研究完善大學生就業幫扶體系與就業幫扶措施,在研究調查的過程中發現有部分畢業生處于失聯的狀態,而對失聯畢業生的研究與探討可能有利于就業幫扶體系和措施的完善。
【關鍵詞】就業難 就業幫扶 失聯畢業生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7-0011-02
一 高校失聯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凸顯
為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問題,各大高校都對離校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離校未就業的畢業生可分為六種類型:“(1)學生有自己的打算,并不打算就業的,比如說參加公務員、銀行、事業單位考試的,或者準備回家接手家族企業的學生。(2)由于身體原因導致就業困難的,比如說有殘障情況等。(3)由于期望過高,導致自己的能力達不到所期望崗位的條件而應聘失敗。(4)由于求職過程中缺少技巧性或者由于專業技能較差而就業難的學生,比如說在面試時表達能力不行而淘汰。(5)有創業意向或者正在創業中的學生,如開淘寶店的,或正在辦理實體店手續的學生等。(6)由于個人心理原因而不愿意參加工作的學生,如太內向而導致有社會恐懼的學生,此類學生會懼怕人群,懼怕公共場所而導致不敢主動和陌生人講話,在面試時緊張到無法說話等。”①并制定了針對這些學生的一系列就業幫扶措施,同時,也逐漸形成了各自的就業幫扶體系。其中,對于畢業生離校后的跟蹤調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說,當前對于畢業生的跟蹤調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統計各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以及調查他們的就業狀況、就業質量等。但在這一過程中另一個問題也顯現了出來——部分畢業生與學校失去了聯系。而就各大高校的研究方向來看,還未有人注意這部分畢業生群體,也未對此進行詳細研究,但是失聯畢業生的失聯原因對于特殊群體畢業生就業幫扶研究有一定的作用,這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二 失聯畢業生的失聯原因
對于失聯畢業生畢業后與學校失去聯系的原因,此次研究主要從心理視角進行分析,分析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下畢業生的心理與想法。結合所調查結果,對于失聯畢業生失聯原因做出推測,并從物理和心理兩方面進行失聯原因的分析。
1.物理因素
就物理因素來說,畢業生在進入社會以后聯系方式經常改變,或是回到自己的家鄉便將原有的聯系方式換掉,甚至不排除手機被盜的可能性,這都給學校的聯系造成不便。他們留在學校的手機號碼聯系不到時,就只能通過他們的家庭聯系方式、父母手機號碼和QQ、郵箱等來聯系,在這些聯系方式中也存在著一些主觀性和客觀性的失聯因素。主觀上,出于各種原因,他們從一開始留在學校的基本信息便是不真實的,或是存在一部分畢業生進入社會后類似QQ和微信、微博等聯系方式就很少使用了,當然也可能存在在工作或者休息時間將手機關機的情況,這也使學校難以聯系到他們;客觀上,出于家庭原因更換了家庭聯系方式,如搬家或是父母由于各種因素而聯系不到,也使得學校與畢業生失去聯系。
2.心理因素
首先,從個體心理角度分析:(1)動力因素:學校為了統計就業率,對畢業生畢業后的就業情況很關注,催著他們要就業協議書或單位用人證明,畢業生被催得產生了抵觸情緒,或是認為自己已經離開學校,出于一種自己已經不是學校管轄的學生的心理,一些畢業生缺乏主動聯系母校的動力;(2)氣質因素:失聯畢業生的氣質類型可能屬于抑郁型,這種氣質類型的人行為孤僻、不太合群、內向、膽怯,懼怕與人聯系交流,存在不敢與學校主動聯系的可能;(3)鴕鳥心態:因為自己未打算就業或長期找不到工作,甚至可能處于剛辭職的狀態,出于羞愧感或其他心理因素而不自覺地逃避與學校的聯系。其次,從群體心理角度分析:(1)從眾心理:有些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因各種因素需與學校保持一定的聯系,而當他們畢業后,不再處于一個能主動與學校聯系的環境,出于從眾心理他們也可能不會主動與學校聯系;(2)責任分攤:未就業同學在學校期間,因身邊也有未就業的同學,由于責任分攤的原理,他們的愧疚感不深甚至沒有,但是在畢業后,未就業的愧疚感增強,特別是了解到周圍同學的就業情況后,可能是使畢業生與學校失去聯系的原因。
三 針對畢業生失聯原因的幫扶措施
針對畢業生失聯情況,研究得出相應的幫扶措施。針對物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可分為以下幾方面的舉措:(1)聯系方式的多元化,利用各種通信工具,如電話、QQ、微信、微博等查詢失聯學生的消息,直接或間接與失聯畢業生取得聯系,并及時更新通訊錄的目的,方便學校與他們取得聯系。(2)心理引導,主要采用“鼓勵式心理輔導”,這不僅僅是在校學習期間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心理引導和心理暗示,排除心理障礙,同時理解學校實行幫扶舉措的用心,使之畢業后不拒絕學校的關心。(3)進行畢業前的就業指導,使每個畢業生都清楚地了解到學校的就業幫扶措施,讓他們知道學校是他們踏入社會的支柱之一,吸引他們在畢業后主動聯系學校。(4)提供就業信息,為本校畢業生無條件提供就業信息和就業幫扶舉措,從目的上吸引未就業的失聯畢業生主動聯系學校,以獲得學校的就業幫扶。(5)提供創業培訓及創業服務項目,為畢業生另辟蹊徑,使有意創業的畢業生愿意回學校接受進一步的創業培訓,或是得到學校的就業支持。②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與社會的熱切關注,各高校非常重視離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以至于各大高校不斷完善學校的就業幫扶體系,以實現全部畢業生就業或是以創業為目標而努力奮斗。“就業情況即就業率特別對于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院校來說,更是一個重要的生命線。”③也就是說,對于離校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工作顯得尤為重要,而失聯畢業生更是這個被調查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失去聯系的畢業生在各高校中都是常見的現象,這一部分人群不多,卻也是一個讓人不能忽略的群體。完善失聯畢業生這一人群的幫扶措施,會對調查畢業生在崗位表現和與本專業的學習情況、對專業設置和建設等都有重要的意義,有利于各大高校完善畢業生就業幫扶體系與措施。
注 釋
①陶瑋瑋.試論如何做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職業指導[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6)
②潘文利.試論高職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服務與指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2014(2)
③韓曉華.高職畢業生跟蹤調查方式探索[J].科技資訊,2010(5)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