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解決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問題,要從確定誠信教育目標、豐富誠信教育內容、構建誠信評價體系、加強誠信制度建設等方面入手,重新構建一個切實可行的誠信教育新模式。
【關鍵詞】大學生 誠信教育 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7-0059-02
高校是對大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誠信教育的重要場所。但新時期就高校誠信教育而言,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現為誠信教育過于形式化、表面化、單一化、教條化,而且沒有建立一個真正能執行的約束機制。當代大學生在學習、求職及交往等方面確實存在一定程度的誠信缺失,但通過教育和一定形式的約束,這種現象是可以改變的,這就需要高校必須重新構建一個切實可行的誠信教育新模式。
一 確定誠信教育目標
要讓大學生從內心真正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通過各種形式喚起學生的誠信意識,進而將這種意識外化為自己的行為習慣。這就要求高校教師必須確定誠信教育的目標。
1.把誠信作為道德教育的切入點
在道德教育中,要讓學生明白,誠實守信是一切道德賴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礎,是個人事業發展的通行證,是社會進步發展的標桿。
在兩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給予學生正面的引導和啟發。采取多種教育形式,盡可能讓學生親自參與,真正有所悟。可以采用案例教學,通過采用正反面有關誠信的案例,讓學生從誠信案例中感受正能量的作用,從失信案例中有所啟發。同時有效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可邀請知名人士在學校中開展有關誠信的講座,相信知名人士的成功經驗、人格魅力定會對大學生產生強烈的震撼作用。也可適當組織學生參觀一些誠信企業,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只有誠信經營才是企業發展的出路,只有誠信做人才是個人發展的硬道理。
2.通過教師榜樣的作用來培養學生誠信的意識和習慣
作為教育工作者,應善于觀察及時捕捉誠信教育活動的時機,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感悟誠信的魅力,接受教育,從而培養他們的誠信意識。
在誠信教育活動中,教師的榜樣力量無疑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倘若能始終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光明磊落、踐行諾言,成為誠信的實踐者和表率,那么,學生對老師所教的誠信道德規范及準則必然會認可,并且會付諸實踐。相信誠實守信的教師必然會影響和帶出一大批誠實守信的學生。開展誠信教育活動,其實就是要讓學生對人應誠懇,做一個守信用的人。誠實守信的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坦蕩的胸懷和一顆正直的心,要養成為人誠信、做事誠信的良好行為習慣。
二 豐富誠信教育內容
1.誠信為人教育
要教育學生把誠信放在做人的第一位,時刻提醒自己一切從自身實際出發,要實事求是,講老實話、做老實人,不能欺騙他人,更不能坑蒙拐騙,凡事要講信用,要兌現承諾,答應別人的事一定得做到,只有守信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這是做人的根本。
大學生作為未來國家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具有誠信做人的理念,為以后步入社會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這就要求大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事事誠信,做誠信的楷模、典范。尤其在涉及自身切身利益時,更要如此。如關鍵性的考試、評選三好學生或獎學金、比賽、申請補助、助學貸款等,要真正做到誠實守信、公平競爭,把機會、機遇留給誠信的學生。
2.嚴謹治學教育
教育學生在求學的道路上,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絕不允許摻半點假。只有憑自己的實力,努力奮斗、鍥而不舍、穩中求進,才會真正大有所為。要讓學生明白,是金子總會有發光的一天。
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因此在校期間,一定得有自己的目標,為了這個既定的目標要刻苦學習,并且要有一個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到畢業時真正學有所成,用所學知識回報社會。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要注意知識的積累,知識的獲得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只有刻苦努力,腳踏實地,才會有所收獲。靠臨時的突擊以求得一個好的學習成績,絕對不是上策,只有日積月累的知識才是最可靠的,只有真才實學才是真本事。
三 構建誠信評價體系
1.制定誠信評價體系指標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把學習、求職、經濟和交往作為大學生的誠信評價體系,并根據這四個體系,制定出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和了解在校大學生誠信度的詳細指標。如在學習這一誠信評價體系中,可明確規定考試違紀、作弊、曠課、論文抄襲、代考等具體行為的可量化指標。再如在經濟這一誠信評價體系中,規定惡意拖欠學費、造假申請貧困生助學金、欠錢不還或欠貸不還等具體行為的可量化指標。
2.設立誠信評價途徑
可設立以下幾種誠信評價途徑:自評、學生間互評、老師評價、學校匯總評價和社會總體評價。
具體執行如下:在每學期結束前,首先,讓學生對自己這學期在學習、交往、經濟等方面的表現進行回顧和總結,對照學校的誠信評價體系指標進行自評;其次,讓班級內同學之間根據各自的表現進行互評;再次,讓任課老師根據學生平時上課的出勤率、上課發言、作業狀況及上課紀律等情況對每位學生進行評價。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種評價都必須遵循客觀、公正的原則,這樣才能保證評價結果的真實有效性。最后,把前三項評價結果匯總到學校,學校進行匯總評價。大學生不久就會走向社會,因此,誠信教育必然得依靠社會的力量,讓全社會共同監督,這樣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才能不流于形式。
3.規定誠信評價標準
根據學校最后的匯總評價,按照分數的高低可以把學生的誠信度劃分為優秀、良好、中等、及格四個等級。
可以這樣規定,只有誠信度是優秀的學生,才有資格參選校級三好學生評定、申請國家助學金等,在校四年若每學期都是優秀可參選省級優秀畢業生評選;誠信度是良好的學生,可參選系級三好學生評定、入黨等;誠信度是及格的學生,就不能參加評優及入黨等;在一個班內,規定誠信度優秀的人數超過班級總人數的15%,才能參加先進集體的評選,若低于15%,就沒有資格參加。學生在校四年的誠信得分、誠信等級,都必須如實在誠信檔案中記錄,這就在相當大程度上保證了學生的誠信度。
四 加強誠信制度建設
1.豐富誠信檔案
就目前而言,各個高校都非常重視學生的誠信教育,也都嘗試建立學生的誠信檔案,但都不完善。因此,要對誠信評價指標、誠信評價標準及誠信評價途徑等進行細化,使之更加具體化,更易操作。學校要保證每一位學生在校四年的誠信度是客觀真實的,讓誠信檔案成為大學生走向社會的名片。這樣,學生在畢業求職時,用人單位就不會對他們的簡歷有所顧慮。
2.細化誠信獎懲制度
各個高校雖然都制定了相應的誠信獎懲制度,但大多都流于形式或力度不夠,并沒有真正執行。因此必須細化獎懲制度并且要加大獎懲力度。對守信的學生,一定要給予獎勵,對失信的學生,根據其失信的程度對其進行懲罰。同時,定期讓學生評選身邊的誠信模范,進行大力表彰和獎勵。通過賞罰分明的激勵機制,讓每位學生都能誠信待人、誠信做事。
3.建立誠信數據庫
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做法和經驗,建立誠信數據庫。把學生在校的所有有關誠信方面的記錄、信息全部錄入數據庫,然后和互聯網連接,讓大學生的信用記錄上網,并可及時更新誠信狀況。這樣就能為社會各個部門提供真實、快捷、全面的誠信信息。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個人信用記錄都可上網查詢。對大學生群體的誠信記錄上網,可先在部分高校進行嘗試,倘若結果令人滿意,就可以在各個高校進行推廣。隨著各種誠信教育機制和教育模式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高校的誠信教育必會步入一個良性循環的發展階段,誠信這一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將會在大學生這個群體身上得到進一步地傳承和發揚。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