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對山水畫創作中的筆墨語言進行檢驗闡述,接著就山水畫創作中筆墨語言的形成過程進行探討,最后對筆墨語言的發展提出見解。本文認為,山水畫創作中的筆墨語言,是畫之所以為畫的原因,是繪畫藝術具有審美價值及精神傳達力量的基礎,學習筆墨語言是每個畫作者都應該不懈努力的修行。
【關鍵詞】山水畫 藝術創作 筆墨語言
【中圖分類號】J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7-0072-01
繪畫是我國傳統藝術的瑰寶,中國古代繪畫以意境聞名于世,而山水畫中的寫意,更是世界其他國家的繪畫創作難以比擬的。究其根本,我國山水畫創作的審美特征在于通過筆、墨、紙張的完美結合,使畫家在創作時的情緒、心理及精神躍然紙上,進而與欣賞者形成交流,這就是筆墨的語言。
一 山水畫創作中的筆墨語言
1.筆墨的形象語言
筆墨的形象語言指山水畫創作的畫面表現了怎樣的景色,我們通常在作畫過程中的構圖方式、遠近景物的大小比例、對近處景物細節的刻畫、對遠處景物的虛化處理等,都是筆墨的形象語言。筆墨的形象語言的恰當使用,使整幅畫作看起來和諧自然,無論作畫者使用何種顏色和筆號,畫作形象始終是生動的、呼之欲出的,這就是筆墨形象語言的表達。
2.筆墨的內涵語言
筆墨的內涵語言指山水畫的整體能夠給欣賞者以怎樣的精神共鳴,即欣賞者通過觀畫,能夠從畫作中體會到什么樣的情緒和精神。筆墨的內涵語言是否豐富,是評定畫作藝術價值的根本。有些畫作的形象語言極為豐富和準確,卻難以使人產生共鳴,因為筆墨缺乏內涵語言,因此不能稱之為優秀的作品;而有些畫作的形象語言極其簡單,卻能夠帶給人強烈的精神震撼。筆墨的內涵語言表達,往往是區別繪畫匠人和繪畫大師的標準之一。
二 山水畫創作中筆墨語言的形成過程
1.通過長期的觀察學習筆墨形象
山水畫作者需對自己的觀察能力進行長期的練習,訓練眼睛、手、腦的協調能力,眼睛看得準、手畫得準、大腦還要思考到位,這是畫好畫的前提。通過大量的臨摹和寫生來強化基礎的造型方法,力求使筆墨形象準確到位,能夠恰當地表現出山水景物的形體特征,使透視關系、光影、山水肌理等元素得到完全的真實再現,使筆墨形象語言逐漸成熟。
2.通過不斷練習理清筆墨語言中的各種關系
在進行筆墨形象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山水畫作者應著重關注關系元素以及空間構造元素在具體表現中的運用。通過不斷練習各種全景繪畫、單一物體繪畫,學習怎樣由微觀表現向宏觀表現轉換,關鍵要注重關系元素在表現中的合理運用,有了關系才有整體,否則就會出現瑣碎、局部之感。如中國畫構圖中的疏密關系,空間層次(疏可跑馬、密不透風、知白守黑),色彩上的濃淡、干濕(墨分五彩、計白當黑)等。
3.通過情緒提煉和感悟修習筆墨語言中的氣韻
要獲得筆墨語言中的氣韻,就要將看和感結合運用,看可見的外表流露,感內在隱性潛質,強調整體的氣質外顯及其表現出來的氣場力動,如物象的力動秩序、韻律節奏等。感可以理解為品,每種物象都有其特別的韻味,關鍵看你怎么欣賞,在欣賞的過程中調動自身的情緒,感受物象與自己內心的共鳴,再將這種共鳴表達出來,就是對筆墨語言中氣韻的感受和表現。
三 山水畫創作中筆墨語言的發展
1.以自身修養的提高作為筆墨語言發展的基礎
山水畫作者要想豐富并發展筆墨語言,就必須以自身修養的提高作為基礎,胸中有竹,畫出的是竹的氣節,眼中有竹,始終只能得到竹的形態。要使畫作具有深刻的精神意義,作畫之人必須先擁有飽滿的精神及深厚的文化底蘊,只有這樣,筆墨語言才可能得以發展。
2.以現代山水畫創作作為筆墨語言發展的方向
我國傳統山水畫對筆墨語言的要求很高,其中大部分的精神表達與現代生活不相符,因此造成審美上的偏差。現代山水畫作者要使筆墨語言豐富,就有必要將傳統山水畫的筆墨語言進行現代加工,以現代山水畫創作作為筆墨語言的發展方向,這樣才能使畫作得到更多的認可。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山水畫創作中的筆墨語言,從表面上看是通過筆墨的應用,勾勒出線條,形成山水畫創作的視覺圖像,而實際上,筆墨語言是對畫作者精神、思想和靈魂的表達,是畫成為藝術作品的途徑,而筆墨語言的豐富性,則是匠人和大師之間的本質區別。要獲得山水畫創作中的筆墨語言,畫作者需要通過不斷的觀察和練習以及反思,總結繪畫創作中的精神,并對其加以表達,在未來的山水畫創作發展中,筆墨語言以畫作者自身修養的提高為基礎,也將成為傳統藝術文化在現代藝術創作中繼續流傳的一種主要方式。
參考文獻
[1]姜靈.淺談中國畫創作中筆墨語言的歸納與提煉[J].美術大觀,2012(6):115~117
[2]馮猛.堅守與開拓——當代山水畫筆墨語言與書法關系探析[D].重慶師范大學,201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