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多媒體輔助教學成為現代教育的一種有效手段,它給學校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多媒體也必將成為中考復習的一把利器。那么如何合理、有效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中考復習的效率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六個方面闡述了多媒體在中考復習中的有效利用,達到提高復習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多媒體 輔助 激發 效率 中考復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7-0079-02
近年來,多媒體輔助教學已成為現代教育的一種有效手段,給學校教育改革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教學,利用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媒體信息,能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尤其是在九年級緊張的中考復習階段,復習的知識面廣、容量大、內容多、時間緊、任務重,如果能恰當引入多媒體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形成完整的網絡體系,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增大課堂教學容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多媒體真正成為中考復習的一把利器。下面談談多媒體在中考數學復習中的具體應用。
一 利用多媒體,構建知識網絡,引導學生系統復習
在中考數學第一輪復習中,要對三年的基礎知識進行全面梳理和回顧,內容較多,有些內容可適當利用多媒體課件,依標據本,對知識點進行分類分塊,構建知識網絡,并提出復習中的重難點。在每個知識點的復習中進行分層顯示,誘導學生深入淺出,從而達到提綱挈領、融會貫通,系統地掌握有關基礎知識的效果。在每個知識塊復習完后,利用多媒體課件,增加專項訓練及中考題型演練,鞏固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
二 利用多媒體,做好課前復習、課后總結
中考復習時間緊、進度快、復習內容多,學生前面復習過的知識很容易就遺忘了,每節課要拿出5分鐘對上節課復習過的知識進行鞏固。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精選題目,讓學生進行課前“熱身”,及時小測反饋。另外,每個知識點復習完后,利用課件將這期間做過的題中易錯的典型題目匯集起來,讓學生討論出錯的原因,避免再次出錯,理清解題思路,掌握解題方法,從而降低學生重復出錯的概率。
三 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上復習課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的催化劑,學生只有產生了學習數學的興趣,才有可能形成強烈的學習欲望。可見,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證,是提高復習效果的重要條件。一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喚起他們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中考復習課枯燥,學生都不愛上復習課,再加上數學內容抽象,又沒有新知識提不起興趣,直接影響復習效果。如何在復習的過程中激發興趣,做到生動形象,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呢?多媒體在數學復習中的應用可較好地解決這個難題。例如在復習圖形平移和旋轉內容時,學生對圖形的特征雖然了解,但應用把握不定,我在設計課件的這一內容時,采用動畫顯示圖形的平移和旋轉。例如,可以使三角形自左飛入,然后按動畫疊放次序播放,將所要平移的三角形自動緩緩沿著移動的方向移動,讓學生能體會到平行移動由移動方向和距離決定,加深了對平移的特征的掌握。在復習基本尺規作圖這一內容時,傳統的教學方法是用直尺和圓規在黑板上畫給學生看,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如學生走神,教師畫時部分學生不注意看,教師作圖時,身體遮擋住部分學生視線等。而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情形就大不一樣了。我們可以先用多媒體演示作圖的步驟和基本方法,由于用多媒體演示,手段新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給學生留下的表象深刻。演示結束后,教師再在黑板上示范,最后讓學生獨立作圖。這樣的教學過程設計,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使學生對幾種基本尺規的作圖方法清楚明了,教學效果好。又如在復習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這一內容時,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日出的動畫圖片,觀察太陽升起的過程中與地平線的三種位置關系,從而加深學生對圓與直線的三種位置關系:相交、相切、相離的理解。通過直觀畫面展示問題,不僅讓學生體會到知識與生活相聯系,而且把生活中的知識上升到學習的內容上,提高學生上復習課的學習興趣。
四 利用多媒體,增大課堂容量,提高復習效率
復習課教學容量比以往的常規教學容量大。一堂課的時間有限,一節課復習的知識也是有限的。而每堂課的強度又非常大,在這種時間與強度不成正比的情況下,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是最合理的。在數學復習過程中,常常遇到一些比較費時的活動,如大量的板書內容,而這些活動并非課程所要達到的目標,但為了達到復習目的,又不得不經過這些活動,在課堂45分鐘內,如仍采用傳統的手寫板書,則會消耗課堂大部分時間,如不板書只是口頭說明,則往往詞不達意。這時如采用多媒體技術的快速顯示功能,不僅能解決課堂內大量板書的問題,還可大大增加課堂教學容量,高效率地利用課堂時間。例如,在復習和探究二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這一內容時,要經過列表和作圖比較煩瑣的兩個步驟,若是教師一步步在黑板上板書畫圖,非常浪費時間,教師幾乎很難再拿出更多時間去講解函數的性質。而運用多媒體技術后,利用計算機則可以很快給出函數值和畫出函數圖像,就可避免在課堂內書寫大量的板書,能節省大量的時間。又如在復習完每個章節板塊后以及在第二、第三輪復習階段,總需要做一些跟進性的練習題、中考題、壓軸題。若把這些題目利用多媒體顯示在屏幕上,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更多的練習材料、更多的練習機會和更多的表現學生能力與成就的機會,這樣大大節省了板書的時間,增大了教學容量,提高了復習效率。
五 利用多媒體,變靜為動,突破難點
教學難點能否突破,是一堂課能否成功的關鍵。數學很多知識都是抽象的,而中學生知識貯備有限,缺乏生活經驗,他們往往根據事物的外部特征進行概括和做出判斷,在他們的頭腦里形象思維占主體地位,他們的抽象思維過程,仍然離不開具體形象的支持。采用多媒體動態圖像演示,借助其豐富的媒體把高度抽象的知識直觀顯示出來,讓學生更清晰、準確地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學習的難點就會迎刃而解,而且突出其較強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促進學生建構知識。如在復習圓和圓的位置關系時,運用多媒體可使其中一個圓移動,產生與另一個圓外離、外切、相交、內切、內含的各種動態位置關系,并在旁邊顯示兩圓的半徑R和r,動態顯示兩圓圓心的距離d,學生就可以一目了然,動態地復習了圓與圓的位置關系和兩圓半徑與圓心距的數量關系,外離:d>R+r;外切:d=R+r;相交:R-r 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達到很好的復習效果。類似這樣的課件還有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等。 動態幾何問題近幾年受各地中考的青睞,又是中考的一個難點。在中考復習中,用多媒體可突破這一個熱點和難點問題。尤其是幾何畫板,運動點和圍繞點旋轉及沿著某一方向平移等都是很容易辦到的事。如用幾何畫板引導學生探索旋轉的性質,這比學生自己動手探究要快捷、準確,并且形象直觀。再如在研究點動型、線動型、形動型的有關問題時,學生感覺較困難,若包含其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情況學生感覺更困難,若將它們的運動情況用課件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就可以了解其變化特征,抓住其臨界狀態,以靜制動,尋求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從而培養學生解決這一中考難點題型。 六 利用多媒體,展示學生練習,增強課堂互動 中考數學復習的過程,也是學生練習、思考及交流互動的過程。學生完成的練習,他們獨特的解題思路,有爭議的思想及錯誤、典型的解法等,可通過多媒體展示,讓學生對展示的內容有序地進行交流,培養學生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從而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提高課堂復習效率,從而達到整體提高全班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數學技能的效果。 總之,在信息時代的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是中考復習的一把利器。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引導和促進學生將傳統的學習模式和現代的學習模式結合起來,不斷促進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創造性,用先進的教學技術造就優秀的人才。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