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問是教學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有趣高效的語文課堂離不開提問。好的提問常常像磁石一樣吸引著學生,誘導著他們強烈的學習欲望。
【關鍵詞】語文課堂 提問 藝術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7-0102-01
目前,在教學實踐中,提問存在著一定的誤區:(1)老師接連不斷地提問,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過少,往往一個問題提出后馬上要求說出答案,學生忙得暈頭轉向、不知所云;(2)老師提出的問題層次感不強,不能按照由易入難的順序,針對不同層面的學生進行分層提問。(3)當學生對問題產生疑惑,不能很好地理解時,老師不能觸類旁通地引導學生。(4)答案要求固定化。以上存在的種種誤區,不僅收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還會扼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不用說鍛煉思維能力了。那么如何避免這些誤區呢?
一 問題要精心設計
“學則須疑”,但問要選在恰到好處時,而不是隨時隨地去問。問題一定要精心設計,有一定的深度,而不是用“是”與“不是”來回答。問題的提出一般要設計在學生知識的交匯處,理解有難度的地方,如能在此處精心提問,激活思維,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側面去思考問題,就能迅速幫助學生實現新舊知識的聯系,為掌握和深化知識掃除障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講《麥琪的禮物》這篇文章時,文章的最后一句話:“在所有饋贈禮物的人中,那兩個人是最聰明的”,有的學生讀過了卻不做深入思考。而此時老師不免要問一句,他們兩人得到的是失去實際價值的禮物,為什么還說這兩個人是最聰明的?一語點醒夢中人,學生開始思考,討論,尋求答案。結合課文內容來看,從禮物的價值上來看,他們的行為確實是不聰明的,但從禮物的實際意義來講,早已超出了禮物本身的意義,更多的是他們彼此得到了一份世間最美好的情感,從這個角度分析,德拉和吉姆確實是最聰明的。通過這個問題的分析,不但使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了課文的主旨,同時也讓他們明白了何為世間最美的情感。
二 要能分層提問
課堂提問應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因此課堂提問必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循序漸進,把學生的思維一步一個臺階地引向認知的新高度。當學生回答一個小問題成功并得到鼓勵時,他們會認真思考,并愿意回答更多、更難的問題,這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收到意料不到的效果。如《父親的謎語》一文,可采用分層設問的方式進行教學。老師可以先提出問題:父親的謎語是什么?學生回答:晚上關箱子,早上開箱子,箱子里有面鏡子,鏡子里有個……老師接著問:父親每次問這個謎語時,眼睛是什么樣的?學生便爭先恐后地回答,答得不全面時其他學生會積極補充。再者,父親的這個謎語陪我成長,貫穿全文始末,蘊含了父親的什么情感?學生會積極思考討論,最終解決了問題。這樣一組從易到難的問題,環環相扣,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對本文重點、難點的學習肯定順利。
三 問題要活
課堂提問要因勢利導,富于技巧性的提問,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創設形象情境,能讓學生在情境引導下調動腦海中貯存的感知表象,通過形象思維的加工處理,對所學內容有深刻的領悟。如在教學《我的母親》這篇文章時,我播放了冰心的《紙船》,并表述本文抒發了詩人對母親刻骨銘心的愛,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人類最高尚、純潔美好的感情,在中外文學史上,母愛是文學作品中一個永恒的主題,創設了情境。引導學生讀課文,用一個比喻句,以“母愛像……”或“母愛是……”的句式,抒發對慈母的關愛之情。通過學生自由發言進一步理解了母親的愛,對此老師還可以進行適當的生命教育,讓他們感恩母親的同時,要珍愛自己的生命。
四 問題要多角度、有意義
課堂中的提問,目的是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訓練和提高思維能力,因而老師應注意從多角度提問和提有意義的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啟發學生,可使學生掌握解決同一問題的多種解答方法,既拓寬思維的空間,又培養發散思維能力。例如對一篇課文的段落劃分,根據不同的分析思路會有不同的劃分方法,這就需要啟發引導學生按不同思路采用不同的劃分方法。學生通過這些訓練,會明確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單一的。他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自然會舉一反三、靈活變通。
學生在掌握了課本知識后,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把這些知識與課外相關知識聯系起來思考,就能擴大知識的利用價值。如在學習了《愛蓮說》一文后,可引導學生思考:“蓮”的精神品質可與社會上哪些人聯系起來呢?又如學習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一詩句后,可以問學生:在實際運用中,它還包含什么耐人尋味的哲理?再如學習了《兩小兒辯日》一文后,你從孔子的回答中獲取到什么啟示?通過“問”,讓學生想得“深”、想得“廣”,并把“問”與閱讀、寫作、做人聯系起來,能有效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縱向、橫向的發展,有些還能對學生加強人文精神的教育。
課堂上適時、適度而且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能加快把知識轉化為語文素質能力的進程,是發展學生思維、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為此,作為語文教師,應精心設計各種類型的課堂提問,形成有自己特色、適合學生口味的提問藝術風格,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