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是否感興趣是學生能否學習好的關鍵因素。教師要強調歷史學科的重要性,要培養和學生之間融洽的感情,從講課和讓學生做題等方面入手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關鍵詞】歷史教學 激發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7-0112-01
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不愛學習,是導致成績差的主要原因,也是教師最頭疼的問題。教師如能點燃并把握學生學習興趣的火炬,教學所收到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每位老師的首要任務。
怎樣才能教好學生呢?只有點燃了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火花,才能達到有效學習的效果。興趣是一種內在的、積極的心理狀態,是一種能促進學生長久、穩定地學習的主要內部動力。學生只有在有了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才能具備努力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有了積極性,在上課和課余時間才會發揮其主體性作用。
怎樣才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呢?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 給學生講明學習歷史知識的重要意義,學生理解了歷史學習的重要性,自然就會重視歷史學習
為了使學生認識到歷史學習的重要意義,每學期的第一節課我都會設計一節討論課,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學習歷史的重要性。通過各個小組的思考和辯論,使學生深刻體會學習歷史知識對現實生活的意義。學生在激烈的討論中,基本上都能把歷史學習幾個方面的意義概括出來。我在課堂最后五分鐘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意義進行總結。歷史學習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幾點:(1)為了高考,要好好學習歷史。歷史學科作為文科綜合考試的其中一個科目,占有文科高考分數的較大比重,在激烈的高考競爭中,每一分都至關重要。(2)學史以鑒今。人類歷史長河中,發生過許許多多的事情,產生過許許多多的杰出人物,同時也給后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可從中學習到很多有用的知識和經驗,從而使自己的人生少走很多彎路。(3)學習歷史可以提升人生境界。馮友蘭先生曾經把人生從低到高分為四大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通過學習歷史可以認識許多杰出的歷史人物。(4)學習歷史可以開闊我們的眼界。眼界不開闊,智慧難增長。井底之蛙永遠不能想象和理解大海的浩瀚。
跟學生闡述清楚學習歷史的重要性,學生自然會關注歷史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的歷史知識。
二 教師要和藹、熱情,培養和學生之間融洽的感情
很多學生對某一學科感興趣,往往是從喜歡這一科的任課教師開始的,所以培養和學生之間的感情特別重要。
很多教師都會說一句話“親其師,信其道”。在實際的教學中,我深刻地感受到這句話的正確性。當今社會,幾乎家家都只有一個孩子,學生從小是在眾星捧月般的環境中長大的。年齡雖然不大,但自我意識特別強。教師不僅要做嚴師,還要注意對待學生的方式方法。除了教授學生歷史知識外,還要扮演多種角色。比如,學生生病了,要扮演學生的父母照顧學生;當學生之間出現矛盾時,可以作為學生的朋友,開導他……如果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與學生的日常相處中,不注意處理與學生的關系,許多學生則會因為不喜歡歷史教師而不愿意學習歷史。相反,如果歷史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處理得非常好,對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激發有重大意義。
教師在上課時,不能自顧自地講解,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反應與態度。如果學生對新知識已經理解并有能力回答問題時,就應讓學生來表現,這樣學生的主動性就被調動起來了,學生有了主動性才會產生學習興趣。如果學生的眼中對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充滿疑惑,教師一定要停下來,重新講解。這樣關切的態度,學生會感受得到的。
課后批改學生作業時,要認真仔細。如果學生做得非常好,一定要給學生以充分的肯定,并在作業本上給予恰當的反饋。如果學生的作業做得不好,也要認真對待,對學生進行親切的面對面的指導。
在師生關系良好的氛圍下,教師心情舒暢,學生沒有心理壓力,自然會提高對歷史學習的興趣。
三 從讓學生做題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讓學生在做題中獲得新知識,獲得滿足感
比如,在給學生講歷史七年級上冊第12課大一統的漢朝時,我為了使學生明確東漢與西漢的關系,給他們設計了一道題:你能指出西漢與東漢的關系嗎?
學生們看了這道題后,異口同聲地回答出來了,因為通過之前我對西漢和東漢歷史的介紹,他們已經大體知道了西漢與東漢歷史發展的基本框架。所以,他們答對這道題非常容易,可以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很大的滿足感。同時,我再對這道題的三個選項分別加以分析。通過分析,把王莽政權的建立及西漢和東漢的年限給學生以明確的介紹,從而使學生輕輕松松獲得新知識。
2.讓學生在做題中獲得成就感
有些好的開放型題目可使學生充分發揮潛在的能力,開拓思維,并獲得成就感。學生可能找不全答案,但相互間會比較,找得多的學生就會產生成就感,從而對這種開放型的題目更有興趣。
參考文獻
[1]張保華主編.中學歷史教學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