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小學生要學會的學習方法,作為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制定有利的方法。本文從幾個方面進行分析,旨在讓小學生通過閱讀提高學習效率,達到全面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興趣研究 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7-0122-01
小學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提高小學生綜合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任務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只有學習能力提高才可使學生掌握技能,在學習語文課本時,如何才能讓學生產生學習樂趣呢?教師首先要通過閱讀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在課上介紹幾本優秀的小學課外書,讓他們對閱讀產生樂趣,從而喜歡語文課,也可通過教材,選取對應的課外書籍,如我們在學習小學教材三年級語文《哪吒鬧海》的課程時,教師可事先讓學生讀簡易版的《封神演義》,通過對《封神演義》里哪吒的了解,加深對課外知識學習的同時也達到了對課文的深入了解。下面我們從調動學生興趣,加強朗讀能力和教學多元化發展幾方面進行分析討論。
一 閱讀中要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時要讓學生對課文知識有初步的了解,不論老師怎么講解都無法代替小學生自己學習實踐得到的知識多。在小學教學中,通過閱讀教學提高學生自身的實踐能力,閱讀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讓他們自己閱讀有關的課外知識,調動他們的自主學習性,在閱讀時要讓小學生讀準字音,進行發音讀或默讀。在不斷地讀的過程中鍛煉小學生可以把長句子順利地讀出來。在他們讀出來時就已經掌握到閱讀的技巧,也理解了一篇文章、一段話的含義。小學生讀到無法理解時教師應及時幫助解決,或讓學生問其他同學互相幫助,只有能夠順利地完成閱讀任務才能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在讀的時候可通過課文里的意境對字詞進行理解,從而使小學生對生字和詞語的把握認知得更加全面。我們學過的小學語文教材《雷雨》中有這樣一句:“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我們拿這句話來看,可以問小學生“垂”字能用“掉”替換嗎?對小學生而言,有的沒有學習得這么深刻,他們一定想要知道正確答案,這個提問就是要讓學生全面地了解這兩個字的含義,通過類似這種的字與字之間的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這樣才能對該文章產生吸引力,引起學習興趣。
二 適當地進行朗誦閱讀教學
朗誦閱讀就是讓小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大聲地讀出來。朗誦可以使教師判斷出學生對課文的預習情況和理解能力,如果對課文理解不足在朗誦時必然會不流利,讀的時候無法讀出課文的情感,學生只有把握文章的整體含義才可以更好地理解重點學習內容和對學習知識的分析。在朗讀前可以讓學生聽一段學習錄音,通過聽朗誦錄音,并結合自己讀課文的方式,找到自己的不足;學生在讀的時候也可以適當地播放背景音樂,讓他們深深地投入到課文的意境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把一段話背起來,加深學生理解;也可以在課堂上舉行小規模的朗誦比賽,讓學生自己當閱讀朗誦評委,在展現自身朗誦水平時也可以有效地找出自身的不足。
三 閱讀教學需要多元化發展
小學語文老師在對學生閱讀教學時,不但可以讓學生閱讀,還可以創新思維讓學生通過讀轉化成寫,進行閱讀多元化發展,由于每個小學生的知識量掌握得不一樣,閱讀過程中他們的理解也是不一樣的,完全可以通過閱讀,讓他們把不同的想法寫到紙上,進行集體交流,老師也可事先布置一些相關筆記,讓學生讀的時候在思考,思考后又通過實際書寫出來,如《司馬光》這篇課文可以讓學生對司馬光砸缸進行分析,提出其中的關鍵,在當今時代有的小學生會說司馬光砸缸是對物品的破壞、是不當行為,也有的會認為這是救人。在學習的過程中可組織學生把他們對文章的看法寫出來,老師進行整理統計,對想法過偏的給予矯正,提高閱讀水平,為其他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會學生閱讀思路的同時,教師也可以找到自身教學中的優缺點,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理念。
四 結束語
小學階段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不斷地積累知識,使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能輕松地和小學生們溝通,學生可以把閱讀來的知識轉化成對語文課文的學習聯想,促進了其邏輯思維能力發展。通過有效的方法教學,使學生在閱讀中不斷地提高學習水平,發揮對知識的向往力。當然,完全地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是不夠的,小學生天生活潑,對學習也一樣。他們在課堂上的有效學習時間很短,剩余的時間里教師可充分利用,只要教師在學生課堂學習時進行正確的引導和矯正,在引導中不要阻礙學生的自我思考,也不要盲目地否定小學生提出的觀點,作為小學教師應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自身特點,全面推進小學生的素質教育,為國家培養新一代的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董娜.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改革[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3)
[2]莫嵐.繪本,讓孩子情有“讀”鐘——淺談小學低年級繪本閱讀的指導與推廣策略[J].新課程(中旬),2011(11)
[3]陳潔.讓課外閱讀綻放光彩——探析課外閱讀在小學教育中的應起的作用[J].考試周刊,2010(57)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