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師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前,備課是必不可少的,認真細致地備課是教師在課堂上能更好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前提,也是課堂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保證。教師在課堂教學后,可以對個別學生做有針對性的課后輔導。備課是課堂教學的前期工作,它為順利進行課堂教學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課后輔導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課堂教學中遺留問題的彌補,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步驟。所以,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后輔導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為學生能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提供了保障。
一 備課
教師在講授知識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課堂教學進行得是否順利、是否能取得成功,關鍵取決于備課準備得是否充足。獲得知識是學生學習的目的,教師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思考如何備課,如何讓自己所傳授的知識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如果老師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如何把課上好、如何讓課堂更精彩,而不是考慮如何讓學生更容易學會、用什么樣方式呈現知識更容易讓學生接受,那么,這樣備出來的課一定是華而不實的,教學效果也不會太好。用學生的視角看問題,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有針對性地去備課,這樣的課才有目標,學生的學習效果才會好。備課過程一定要仔細、認真,注意細節問題,不能因為所涉及的知識點小就不去認真對待。
教師上課必須有教案,教案的編寫要按課時來進行,并且要獨立完成。教案要詳細,應包括以下內容:教學目標、學情分析、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課外作業布置等,還要留出空白,以便完成課堂教學后,對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教師應通過盡可能多的渠道了解學生,對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狀況和接受能力等了如指掌,在此基礎上,研究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
就英語來說,涉及詞匯、句型、短語和語法等知識點,而所有的知識點大部分都歸納在語法的范圍之內。老師需要在備課的過程中查閱相關的英語資料,查閱的書籍要符合目前的教學階段和水平。
二 課堂教學
備課工作準備好后,接著是課堂教學,教師要依照備課方案及內容來上課。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方互動性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定位問題。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的角色不再是傳統授課模式中的傳道、授業、解惑者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學生學習共同體中的一員,是這一共同體“平等中的首席”。教師應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課堂主人。讓課堂成為學生表現的舞臺,而不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師只是教學過程的策劃者和組織者。學生的學習需要引導,這時,教師又應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去探索、發現。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角、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的活動應占課堂的絕大多數時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多練習、反復訓練。課堂練習是讓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為技能的有效手段,也能使知識進一步深化。從另一個角度講,課堂練習是檢驗學生所學知識的一個平臺,是一堂課中所有知識點的載體,通過課堂練習,可有效地檢查學生對本堂知識的掌握情況。課堂練習的方式,可由教師以習題的形式展示,也可是師生間的互動對話。為了便于學生活動,教師在備課時應在為自己設計教案的同時,按照課堂教學步驟的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同步練習的題單和學案,列出知識點,供學生在不同階段活動時使用。
三 課后工作
課后工作主要包括作業的批改和課后輔導。作業批改是課堂教學之后教師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師檢查教學效果和獲取信息反饋的重要手段。作業批改可以有多種方式:(1)面批面改,也就是當著學生的面進行批改,新課上完后如果時間允許可以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然后當堂批改訂正。這樣做有利于學生及時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2)只批不改,嚴格訂正。對一些簡單的問題,或是學生因一時疏忽而產生的問題,只在錯誤的地方畫線或打叉,讓學生自己發現錯誤然后訂正。(3)讓學生自己批改。如聽寫單詞一類的作業,可讓學生來改。(4)互相批改,適合于答案唯一的選擇題或填空題,對批改者要求不高的作業最大的優點是省時間,教師能在批改的同時完成作業的講解。(5)使用激勵性評語,教師對作業批改時,書面的點評,學生會很在意,能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活動中揚長避短,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必要時,加上幾句肯定和鼓勵學生的話語,會對學生起到很大的激勵作用。
老師在進行一個階段的教學后,要適當地加以輔導,做到因材施教、對癥下藥,輔導要因人而異,對不同的個體采用不同的方式,做到耐心細致、循循善誘。輔導的形式也有很多,一般常見的有補課式輔導和一對一的輔導等。
總之,教學是一項嚴謹的工作,教師一定要認真對待,無論是備課、課堂教學,還是作業批改和課后輔導,都應該一絲不茍,嚴格按照教學環節進行,做到認真、仔細、到位。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