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活動中,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自我管理能力不僅是當前學習的需要,更是學生人生發展的必要前提。老師不能單純地用指令管理,而要在班級中創造互相監督、自我約束的環境氛圍,讓學生認識、調動、教育、管理自己。
【關鍵詞】小學生 自我管理 養成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7-0152-01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是小學生的日常行為準則,也是學校加強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依據。在小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活動中,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筆者結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談談小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
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雙重任務,既要研讀教材,認真備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又要在教育各環節中對學生實施行為規范培養,特別是班主任老師大多是事必躬親、兢兢業業、不離班級、終日圍著學生轉。在教師認真敬業的背后,也無意剝奪了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長的機會,所以教師要改變觀念,淡化管理者的角色,營造良好氛圍,激發學生自我管理的動機,在各種實踐活動中有的放矢地培養其自我管理能力。
一 激發學生自我管理的愿望
良好的自我意識是小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成長的前提,為此,要使自我管理成為學生發自內心的行動,真正實現行為自律。自我服務首先要強化小學生的自我意識,樹立自信心,實現個性發展,產生自我管理的動機與愿望。
教師應在班級中營造和諧民主的氛圍,讓每個學生感受到班集體對自己的接納和認同,學生有在班級工作和集體活動展示自己、表現自己的積極性和強烈愿望,這很重要,成就感和價值感是人們的心理需要,也是建立積極自我管理意識的重要措施。一些后進生和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學生就是源于自我概念消極、毫無價值感、自暴自棄、自我貶低,教師應通過大量的文體活動,創造各種條件給這些學生提供自我展示優勢的機會,在活動中體驗成功,形成“別人行、我也行”的自我肯定意識。教師可組織主題班隊會,讓學生互相指出優點,做自我反思,選他人之長補己之短,通過健康積極的班級輿論,引導學生勇于面對自己的缺點,提高自尊心、自信心,產生“興趣誘變”,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改正缺點,實現全面發展。
二 教學生學會自我控制
如果學生不會自我控制,就不會自我管理。我通過情感控制、環境控制和目標控制三種方法加強學生的自我控制,實現自我管理。
1.情感控制
“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情感會使學生樂于配合老師的工作,愿意為班級服務,有助于加強自我控制,更好地進行自我改造,教師要注意在班級管理時發揮情感控制的作用,情理相濟,春風化雨,使學生從內心愿意改變行為、進行自我控制。
2.環境控制
班級是學生朝夕相處的場所,具有集體監督與教育的功能,大多數人有從眾心理,一個健康向上的班集體會對學生產生向心力。具有良好班風班紀的班級,學生會感受到集體的關愛和溫暖,萌發自尊、自愛、自重的心態,犯錯誤時會及時進行自我修正,不自甘墮落,在集體活動中不會甘于人后,而會為集體榮辱積極奉獻自己。
3.目標控制
提高小學生自控能力行之有效的辦法是制定切實可行的奮斗目標,目標可以是考試或比賽的優異名次,也可以是作為競爭對手的優秀同學,通過“趕幫超”等活動,使學生克服困難,加強自我訓練、自我激勵,超越自己,達成目標。在目標激勵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熱情會被極大地調動起來,并逐步培養了自我控制能力。
三 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自治能力
班級管理中要敢于放權、放手,做到無為而治,引導學生既做管理的對象又做管理的主體,要求學生做到教師在與不在一樣;在班主任和各科任課教師面前一樣;在校內校外一樣。培養學生自我約束、自我教育的能力,做誠實守信的人,不能表里不一、虛偽做事。可以通過召開“誠信”為主題的班隊會,講傳統故事,演講,談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或撰寫命題作文,認識到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小學生應具有的重要行為規范,只有講誠信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鞏固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
四 以豐富的課外活動為培養渠道
通過開展“優秀少年”、“小紅花”評比等活動,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各種榮譽稱號、獎章等都是引導孩子積極行動的外部刺激物與誘因,也是學生奮發努力爭來進步、取得成績的標志。這學期我們設置了“學習小標兵”“清潔小衛士”“小小作家”“愛心大使”……這些都是進一步激勵學生保持、發揚成績,爭取新的進步的有效手段。平時增加些娛樂游戲吸引他們,如“棋藝大比拼”“踢踢、跳跳、玩玩樂”……讓健康有益的玩樂活動取代他們原先無益甚至帶有破壞性的活動,讓他們的精力轉移,顯露身手,獲得成績,建立信心,克服散漫性,加強紀律性。在校運動會上,我班學生齊心協力,表現出很強的集體榮譽感,也獲得了可喜的成績。
五 發揮骨干的示范作用
要充分發揮班級骨干的示范引領作用,班委和值日組長是學生的中堅力量,是實行學生自治的關鍵人物,他們的言行對其他同學有無聲的示范和激勵作用,教師應增強學生干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班級管理網絡,以點帶面,建設班級自我管理機構,使每個學生都能發揮主體作用,提高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參與度,感受自己的責任和利益,增強主人翁意識,通過與他人、與制度、與自己的對照、反思中,進行自我評價、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教師應協助學生干部,發揚民主,調動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管理能力。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