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是世界上最動聽的語言。但古人也有云:“燈不撥不亮,人不勸不善?!辈环涟奄澝辣茸鲹嵛啃撵`的陽光,那批評是什么呢?它是照耀靈魂的“魔鏡”,因為它能讓人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批評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當然批評教育是要有藝術的。藝術性的批評才會讓學生信服。班主任應該怎樣做才能讓批評綻放精彩呢?
一 尊重學生,愛惜學生,善待學生——批評教育的基本原則
俗話說:“良藥苦口,忠言逆耳?!迸u這劑良藥,如何讓它發揮藥效呢?我認為應該尊重學生、愛惜學生、善待學生。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嬌生慣養的獨生子女,有點任性、有點自私、有點懶散,但有很強的自尊心。因此,一旦他們犯了錯,老師很難把握批評的度,說深了,怕傷他們的自尊心,給他們造成心理壓力,帶來負面影響;說淺了,又怕他們認識不到自己錯在哪里。尊重是每個人的心理需要。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自尊心。我們一定要尊重學生,尤其是尊重學生的人格。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苯逃姨招兄嬖V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甭唤浶牡睦溲酆妥I笑,無異于奪走溺水者手中的“救生圈”。因此,教師要真正尊重、愛護學生,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老師只有帶著愛與尊重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才能獨具慧眼,才能發現孩子的潛能,才能幫助他們綻放才華。
二 從贊美出發,走近學生——批評教育的有效起點
教師對學生的贊美要從生活瑣事入手,要具體不能籠統地說:“你真棒!”“你是個好學生?!比欢皖亹傉Z、充滿智慧的贊美,會怎樣呢?俗話說:“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蔽艺J為只有和顏悅色、實實在在地走近學生,才會顯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功效。
還記得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和三塊糖的故事嗎?在他擔任校長時,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天,陶先生無意中看到一位學生用泥塊砸同學,就迅速制止,并讓他放學后到校長室。放學后,等陶先生到辦公室時,那位學生早就等在門口了。陶先生沒有立即批評他,卻出人意料地給他一塊糖:“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遵守時間并比我先到?!苯又纸o他一塊糖:“這也是獎勵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說明你很尊重我,并且也聽師長的話,是個好學生?!比缓笫堑谌龎K糖……最后那個學生后悔極了。假如陶先生立馬訓斥,還會有這樣的效果嗎?
在平常工作中,對犯錯多次的學生,往往把他們歸為“朽木不可雕也”,一犯錯就是簡單地批評訓斥,這樣只能促使其破罐破摔,與老師“冷戰”。倘若教師能從他身上找些閃光點,并以此為突破口,制造一點氛圍,讓他平靜,再去批評,效果會有變化嗎?曾中途接手的班級里有位學生小于,他時常仗著自己力氣大,別人不敢與他抗衡而經常用拳頭解決事情,甚至對老師也不客氣。我就經常與他談心,即使有錯也是先聊其他的,比如聊聊家庭、與同學的交往等,慢慢地他能主動承認錯誤,并保證改正。同時,我又時刻注意他的言行,及時發現他的閃光點:愛勞動、愿意為集體出力,我就適時抓住機會表揚。有一次,我要出差,我就交代他一些工作,考驗他,結果他完成得很好。同學與課任老師都說:他變了。所以,在批評學生前,給學生充分的肯定,不要總是找學生的不足,這樣能讓學生從我們的批評中看到誠心和愛心,看到錯誤,找到方向。要用真切的贊美去感染學生,讓他們體驗到生活的美,進而奮發向上,點燃正確的人生火花。
三 從恰當的場合出發,尊重學生——讓批評魅力綻放
批評也是一種愛,如果教師在批評學生時能讓他感受到愛,教育才會有效果。批評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改正錯誤,但人都有自尊心,所以,不論自己有多么錯,老師的批評是如何地合理,只要有第三者在場,被批評者就會產生怨恨、反感,因為他覺得自己面子丟光了。批評也就會適得其反。不少老師習慣在課堂上批評學生,顯示自己的憤怒和師道尊嚴。曾經同一個辦公室的老師說,有位學生,腦子很靈光,就是上課老愛說話,他恨鐵不成鋼,只要他上課說話就馬上批評,結果這位學生越來越討厭學數學了,干脆與數學老師擰著來。成績可想而知了。另一位學生小J因為是再婚家庭,繼母不是那么體貼,有點自暴自棄,我就私底下找他談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結果他對我很感激,英語成績也隨著這分感激慢慢上升?,F在一聊就說自己最喜歡英語??梢?,簡單、粗暴的批評方式,只會讓學生深感自尊心受到傷害,從而產生逆反心理。因此,批評學生一定要注意選擇適當的場合,才能讓我們苦口婆心的批評綻放應有的魅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是不是學生在課堂上犯錯就可以不管不問呢?當然不是,及時糾正課堂上犯錯的學生是必要的,但方式多種多樣,并不只是直接批評,比如眼神、聲調等,既可以照顧到學生的面子,又能收到“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教育效果。
四 剛柔相濟,抓住學生的要害——批評的完美收官
學生是鮮活的,他們所犯的錯誤是五花八門的。這就要求老師在批評教育時專注學生的要害,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剛與柔要結合。對經常犯錯的學生,可以嚴厲訓斥,而對學生細微的違紀行為,可以用一個微笑暗示,這樣常常能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學生上課開小差,老師對其微微一笑,他就能意識到自己不對。一般來說,對女生用剛,有震撼力;對男生用柔,則化解頑石。但剛與柔的使用要以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為前提。美國著名的管理家雅柯卡說過:“表揚可以印成文件,而批評打個電話就行了?!薄皾櫸锛殶o聲”的效果有時比電閃雷鳴式的批評效果會更好。
總之,批評有法但無定法。教育工作中,面對天真活潑但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學生,要讓批評有效果,就要給批評裹上一層“糖衣”,從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的角度出發,注重場合,運用恰當的批評教育方法。最后,讓我們記住拿破侖的一句名言:“只有當你學會批評別人,而又懂得接受批評的時候,你才能成為像我一樣的人?!?/p>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