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等職業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從而以學校德育教育為載體,推進學校各項工作的穩步發展。本文以巢湖市職業教育中心為例,探索和實踐模塊化、分層化、養成化的德育新模式。
【關鍵詞】中職德育 模塊化 分層化 養成化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7-0163-02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職業指導、創業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的統稱。它與智育、體育、美育等相互聯系,彼此滲透,密切協調且相互印證,對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和學校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導向、推動和保障作用。中等職業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以學校德育教育為載體,推進學校各項工作的穩步發展。
巢湖市職業教育中心,是一所融中等職業教育與成人高等教育、各類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為一體的全日制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學校的辦學層次有普通中專(高中專、初中專)、職業中專、職業高中、綜合班(普通高中)、函授大專與函授本科(安徽建筑工程大學教學點)。所設專業主要是建筑、機電、數控、電子、財會五大類。在校學生2400余人。近年來,學校始終把德育工作放在管理的重要位置,在德育教育實踐中立足實際、注重實效、探索創新,探索出了一條模塊化、分層化、養成化管理的德育管理新模式,受到學生的普遍好評和歡迎。
一 模塊化管理
1.狠抓德育課堂教育.
課堂是教師對學生教育的主戰場。中職德育課教學狹義上是指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經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和其他德育課的教學;廣義上指貫穿學校整個教育教學過程的德育教育。目前,中職教育課堂往往出現“德育課重育人,輕教書;其他課重教書,輕育人”的現象。為此,巢湖市職業教育中心一方面聯系學校實際,制定了德育課考評細則,嚴格按照德育教學大綱完成教學任務,突出知識、能力、情感能力的達標;另一方面,學校配備了一支專業素養高、能力強的專職德育教師,充分運用網絡、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工具,使理性的問題感性化、深刻的問題通俗化,增強了學生對課程的理解與接受能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質量。德育教師對“千人一卷,千人一面”的考核方式做出了改革。平時考核以出勤情況、課堂聽講情況、完成作業情況、參加社會實踐情況等為依據,期末考核內容則適當增加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材料分析題的所占比重。這一模式完全改變了學生在傳統考試模式下作為“考試機器”和“知識被動接受者”的角色,不但受到學生的喜歡,而且使德育課真正由“虛”變“實”。
2.強化班級常規管理
班級管理是學校常規管理的基石,是學校管理是否規范的源泉。中等職業學校更是如此。為此,巢湖市職業教育中心結合學校實際,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第一,突出班主任的育人能力。在所有的教師中,與學生聯系最緊密的無外乎是班主任。班主任的言傳身教往往對學生的影響最大。我們常說,班主任的處事風格往往直接影響到學生,就是這個道理。大家知道,中職學校班主任難干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往往導致班主任沒人干,臨陣湊數,給班級管理造成紊亂,造成學校管理的混亂。因此,中心嚴把班主任選拔關,做到了擇優錄用。把那些工作責任心強、業務素養高的教師推到班級管理第一線,發揮他們的示范帶頭作用,將愛心、耐心、關心付之于學生,言傳身教,嚴格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強化班級考評機制。近年來,學校的班級考評體系逐步完善,重點突出班級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行為習慣、認知能力等綜合素養的考評。每學期末被評為“優秀”的班級,無一不是綜合指標在全校名列前茅的班級。這種考評機制激勵了各個班級在管理中,都較重視學生的德育工作。
第三,塑造學生的專業素養。中心各個專業都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并且與畢業、推薦就業直接掛鉤,即學生就業必須要經考核達成一定的專業素養才能畢業并推薦就業。這就要求各班級必須不斷強化學生專業素養的提高,具體包括職業道德、法律意識、專業知識與技能等方面。
3.開辟“第二課堂”教育
2014年9月,巢湖市職業教育中心在全校實行了“第二課堂”教學模式,即利用每天下午的課外活動課時間,在全校實行“分項”教育活動,學生在自愿的基礎上按照興趣所需,選修閱讀、會計、測量、計算機、棋類、書法、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課程,學校有專任老師輔導教學。全校學生積極參與,反響強烈。“第二課堂”的宗旨是讓興趣引領學生在知識與技能上提升、思想上升華。通過此項活動,增強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自主性。
4.豐富學生課余生活
為了豐富學生的校園業余生活,提倡健康的文體活動,豐富校園文化,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學校政教處和團委派專人牽頭,由學生會組織開展了各類比賽,如三人制籃球班級對抗賽、校園歌詠大賽、書法大賽、乒乓球師生對抗賽、技能大賽、辯論賽和演講比賽等。通過這些有意義的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進取心,同時為構建健康向上、平安和諧校園奠定了基礎。
二 分層化教育
1.就業與升學雙選擇
現階段,中職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以往“一刀切”式(就業)的教學模式難以滿足學生的需要,也很難讓學生家長滿意。基于此,學校根據不同素質學生的需要,采取了“以就業為導向,積極鼓勵升學”的雙層教育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學校除了各專業就業班外,還專門設立了機電、農林、財會、旅游、建筑等專業升學班和綜合升學班,參與升學的學生有200多人。就業班與升學班形式都很好,達到了不同的教育教學目標。
2.特長生與學困生的分層教育
第一,特長生的專項教育。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經常會出現某一項或多項有特長的現象。針對這樣的學生,學校有區別地進行教育引導,發揮他們的特長,挖掘他們的潛力,使他們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專才。為此,學校針對不同的特長生,開展了體育、測量、攝影、航模等專項輔導班,通過集中輔導,進而組織學生實踐,并積極參加各級比賽,不斷磨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強化學生的各項專長。近年來,學校學生在全國中學生航模大賽、安徽省中職學生技能大賽、合肥市中職學生技能大賽、合肥市中學生攝影大賽、巢湖市中學生運動會等大型賽場上喜獲佳績。學生在各項競賽活動中頻獲佳績,這與學校的專項教育是分不開的。
第二,學困生的轉化教育。所謂學困生是指知識技能和思想品行都落后的學生。在中等職業學校,學困生往往是學校安全隱患的潛入點,處理不好,會給學校的管理帶來很大的麻煩。在中職學校里,這樣的學生較普通中學往往更多一些,而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也是擺在許多中職學校面前的難題。學校一直以來非常重視此項工作,學校除了實行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常規教育引導外,還專門開通了心理輔導站個案輔導熱線。各班發現這樣的學生后,可及時與心理輔導站的專職老師聯系,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學生自己也可以與心理老師聯系面對面交流。多年來,學校的雙差生轉化工作成績顯著,校園平安有序。
3.富裕生與困難生的針對性教育
第一,富裕生的導向工作。所謂富裕生是指一部分家庭條件十分優越的學生。在這部分學生中往往會出現吃喝風、攀比風。如果任其抬頭,會嚴重影響班風、校風建設。針對這種現象,學校采取了教師引導與制度約束的雙重導向做法,即發現苗頭教師及時引導,采取談話、家訪等形式及時教育,幫助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同時對情節嚴重的,嚴格按照班規校紀來約束監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困難生的幫扶教育工作。對中職在校困難生的幫扶教育工作,一直以來是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之一。目前中職學校困難生人數還不少,如何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成為社會有用人才,是我們不得不研究的問題。對這類學生,我們不僅要幫助他們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同時還要引導周圍的人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學校長期以來一直采取資助與獎勵并行的長效機制。學校專門設立了政府助學金、學校獎學金和困難學生補助金等資助項目,有效地保證了困難生的學習與生活。
三 養成化教育
對中職生來說,行為習慣的偏離往往非常普遍。因此,這方面的養成教育非常重要。做好這項工作光靠教師的教育引導往往不夠,還需要采取其他的有效機制加以約束和激勵。學校多年來一直采取以下的教育方式加以引導,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1.制度約束機制
學校為了加強學生的養成教育,不斷完善約束機制,出臺了《巢湖市職教中心學生德育考核制度》《巢湖市職教中心學生違紀處理條例》等。學生德育考核實行每月一考核,每月評選德育標兵一次,學生違紀處理制度張貼到班級,讓每個學生熟記在心。通過完善的機制約束,進一步規范了學生的行為舉止,激勵廣大學生爭做文明中職生。
2.常規管理的監督機制
學校對學生的常規管理還實行了“三位一體”的監督機制,即學生會打分、職能部門考勤、行政巡查的三重機制。每天學生會考評成員組成小組對全校的班級衛生、責任區衛生、各班學生的行為表現進行打分;教務處組織人員對各班上課進行考勤監督,政教處、團委組織人員監督班級日常管理;每天一名行政值日人員負責校園巡查。這些舉措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對常規管理進行監督,進一步促成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事實證明,也確實收到了明顯的效果。近年來,學校學風濃厚,校園違紀現象逐年減少,校園平安和諧。
3.專家的專題教育機制
為進一步強化學生的養成教育,學校每學期都要邀請相關專家到校舉行專題教育。按照學校計劃,學校定期開展法制報告會、國防報告會、交通安全知識講座、消防安全知識講座、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等活動,每項活動都邀請了權威專家現身說法,與學生面對面,在拓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增強了學生學法、知法、守法的意識,使廣大學生能正確地了解和掌握法律基本常識,提高師生的法律意識和自我防范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學生群體活動的激勵機制
舉辦大型有意義的學生群體活動,往往能激發學生的多項積極潛能。學校每年都要定期開展校園田徑運動會、校園藝術節等,讓廣大學生積極融入快樂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多做一些積極有意義的事,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規范自己的行為。同時,不斷獎勵在活動中表現優異的學生,較大程度地激勵、帶動學生力求上進,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素養。每學期學校舉辦各項大型活動多達20余次,受表彰的學生近300人次。
巢湖市職業教育中心的模塊化、分層化和養成化德育教育模式,雖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許多方面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我們深深體會到,只有當它們形成一個完善的體系,才可以更大化地發揮其德育功能。
參考文獻
[1]盧潤合.中職生德育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3)
[2]何喜存.如何做好新形勢下學生的德育工作[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1(7)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