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等師范學校是培養教師的地方,應格外關注素質教育的滲透,將學生培養成能力和人格和諧發展的人才。語文教學的知識豐富深奧,不僅能讓學生在文化知識的海洋遨游,還能讓學生受到精神的洗禮和熏陶,促進自身人格的發展。教師應重視語文教學的深層次教育意義,將其與素質教育相互滲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語文教學 素質教育 相互滲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7-0186-01
素質教育是全面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語文教學與素質教育的相互滲透一方面能促進語文教學的優化,有效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素質教育與語文教學相互滲透有積極的作用,教師應給予足夠重視,并且積極實施。本文通過深入地研究提出了將語文教學與素質教育相互滲透。
一 教師要改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教師是語文教學的主導者,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合適與否不僅影響著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還影響著學生性格和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成績是教學的主要目的,雖然學生成績顯著提高了,但學生死讀書、實踐能力差、性格單一,影響了學生未來的發展。因此,教師在中等師范語文教學中,應改進自身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促進語文教學與素質教育的相互滲透。首先,教師應秉持素質教育的理念。教師不應以成績論成敗,而應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將素質教育理念與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在獲得語文知識的同時性格也有良好的發展。其次,教師應轉變教學方法。教師不能再采用“填鴨式”的教育方式,而應將素質教育融入教學方法中,增強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和開放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 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喜愛之情
教師應讓學生明白語文不僅不是枯燥的學習科目,而且是非常有趣和多彩的。教學只能讓學生聽從教師的講解和任務安排,喜愛則能讓學生主動學習語文,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教師應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喜愛之情,將語文教學與素質教育相互滲透,讓學生知識和智力都不斷增長。首先,教師可將語文教學與生活相聯系,培養學生的喜愛之情。如教師在教授關于動物的文章時,可以讓學生回家觀察一下自己家的動物,然后在課堂上描述。這樣既可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貼近生活,又能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其次,教師可以穿插課外知識,培養學生的喜愛之情。教師在授課時,可以讓自己的語言更風趣,或講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笑話、有趣知識。這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喜愛之情。由此可知,教師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喜愛之情,將有利于素質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以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 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語文教學既需要教師的教,又需要學生的學。學生不能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應是學習上的能動者,有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成績的上升,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在中等師范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不斷進步,從而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形成提前熟悉課文的習慣。提前熟悉課文,能讓學生大致了解教學內容,并且可以勾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從而能有側重地聽課。這既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難度,又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其次,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發問。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學生一定有自己的疑問或想法。教師可以留出專門的時間,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疑問,然后教師給予解答。這既能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又能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所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能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性格發展。
四 教師組織豐富多樣的活動
單一不變的語文教學一方面不利于豐富學生的視野和閱歷,另一方面也容易讓學生形成怠倦感。教師應將多種多樣的活動與語文教學結合起來,使學生既能學習語文知識,又能有好心情。因此,在中等師范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組織豐富的活動,靈活地將語文教學與素質教育相互滲透。首先,教師可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風景區等,一方面感受參觀地所包含的文化氣息,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感知美。這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其次,教師可以舉辦有趣的活動,吸引學生參加。如教師可以舉辦詩朗誦活動,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詩朗誦,然后評出名次。這樣既可以給予學生表現的機會,又可以鍛煉學生的朗誦能力。所以教師組織豐富的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將語文教學與素質教育相互滲透落到實處。
五 總結
教師是一個神圣又嚴肅的職業,它要求教師不僅要對自己負責,也要對學生負責。所以對中等師范學校是未來教師的成長地,應重視素質教育,將學生培養成社會需要的人。教師要改進自身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重視語文教學的育人意義,將其與素質教育相互滲透,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從而將學生培養成全才。
參考文獻
[1]黃甫全主編.現代課程與教學論學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葉瀾、白益民、王枬等.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張大均主編.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劉清華.教師知識的模型建構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