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股災,其后20、21日兩天,滬指快速收復了3300點失地。
在經歷”1·19”股災看空之后,A股卻開始絕地反擊,在保險“混改”大幕開啟的推動下,市場情緒快速回暖。
20日上證指數上漲50點;21日A股繼續強勢走高,報收百點大陽線,滬指暴漲4.74%創5年來最大漲幅,這讓剛剛轉身看空的機構閃了腰。
21日截止收盤,滬指報3323.61點,漲150.56點,漲幅達到4.74%。深證成指大漲375.70點后以11372.18點報收,漲幅也達到了3.42%。
從盤面上看,個股普漲,僅200余只交易品種告跌。所有板塊全線飄紅,其中保險、銀行、券商、鐵路基建、民航機場、石油等板塊漲幅居前,在20日股市上漲的基礎上,滬深兩市繼續放量,分別成交4738億元和3348億元,總量接近8100億元。
其中券商股再一次占據“頭條”,在連續兩日下跌之后,券商股21日強勢反彈,海通證券漲停,而此前處于風口浪尖上的中信證券漲幅也超過7%。
A股:成也杠桿敗也杠桿
那場觸目驚心的”1·19”行情還歷歷在目,21日A股卻能平地拔高近5%,那么股市緣何忽上忽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資深金融專家以批判的精神得出以下觀點,雖逆耳也有些偏頗,但的確可以給我們帶來一種思考的途徑。
首先,股市瘋牛,實體經濟生態環境有待改善。去年以來,無論貨幣政策工具創新,還是定向降準,增量資金都沒能有效灌溉到政府支持的實體經濟,不是在銀行間貨幣市場空轉,就是流入了資本市場。而去年11月底央降息更是讓股市具備更大吸引力。
其次,理財類產品資金進入股市投機。銀行、信托、證券三方合作的,以理財為優先級、機構為劣后級的結構化產品——傘形信托騰空出世,為證券二級市場投資者提供投、融資服務。統計顯示,2014年共成立2455個證券投資類集合信托計劃,規模總計1050億元,同比增長34%。
再次,融資融券去杠桿,雖然是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但依然觸動了投資者的敏感神經。
去年底融資規模超過1萬億元。有些券商不僅把融資融券的指標全部用盡,還指示營業部給5萬至10萬以下的散戶投資者提供融資,全民加杠桿時代迅速到來,投機心理進一步發揮得淋漓盡致。
從表面上看,本次暴漲暴跌的行情全是股市加杠桿惹的禍,但實質上是市場投機氛圍濃郁才是根本。迄今為止,A股市場還遠沒回歸到價值投資的理性氛圍中,因此股市波動會成為常態。
接下來是牛是熊?
本輪行情反復震蕩上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股市的走牛并沒有太多的支撐基礎。但是,因中央對股市的態度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結合注冊制度全面鋪開的預期。于是,提振股市已然成為一致期望。
至此,對管理層而言,支撐本輪牛市的最大前提,就在于修復股市的投資與融資功能,此舉也為日后全面推行注冊制而鋪路。除此以外,在經濟大轉型的背景下,以往投資促經濟增長的思路也發生了重要性的轉變,而在股市吸引力迅速提升的作用下,也加快了樓市、理財產品等多渠道的流動性進入,直接推升了股市的行情。
當下,中國股市經歷了70%的上漲幅度后,“瘋牛”行情似乎已經到達了一個階段性的拐點。
后市:漲跌互現
1月底的這個周末,證監會對部分基金公司采取暫停新產品注冊的行政監管措施,2月2日滬指暴跌2.56%。
此日兩市受利空消息影響雙雙大幅低開,兩市全天低位震蕩,成交量大幅萎縮。上證綜指截至收盤報收3128.30點,跌82.06點,跌幅為2.56%;深證成指報收10963.14點,跌187.56點,跌幅為1.68%。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認為,特別是受到墨西哥高鐵項目無限期推遲的影響,鐵路基建板塊出現大幅下跌的走勢,短期來看市場仍然在震蕩調整的過程當中,需要等待充分調整之后再考慮入場。
2月4日傍晚,央行突然宣布調降存款準備金率。2月5日,股市不升反降,滬指跌37.59點,振幅近4%。截至收盤,滬指報3136.53點,跌37.59點,跌幅1.18%,成交3482.67億;深成指報11065.58點,跌50.97點,跌幅0.46%,成交2837.36億。
欲知后市行情,請股民擦亮眼睛認真選股,股市漲跌讓我們拭目以待